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经对河南省近年推广的109个小麦品种的血缘组成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品种可归为阿夫、内乡5号、丰产号、阿勃、碧玛麦、辉县红、玛拉、郑引4号、郑引1号、偃麦草、黑麦、洛夫林、高加索、山前麦、阿芙乐尔和其它亲本品种等16个亲本系统。分析还发现亲本系统的地理来源主要是意大利;来自国外的亲本和我国的亲本品种还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大都具有相似的遗传构成。据此对小麦育种中亲本的选择,优良品种的审定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新一轮毛白杨遗传改良策略的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该文针对国内外社会和经济环境变化对杨树需求的影响,在分析毛白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毛白杨良种选育工作思考和实践结果,提出新一轮毛白杨遗传改良策略。即针对不同的栽培区和不同的生产应用需求制定育种目标,重点选育速生、优质、高抗的用材林和绿化雄株品种,以及抗寒抗旱、耐高温水湿品种。针对毛白杨分布区气候区划以及自然群体遗传分化特点,在不断充实位于分布区南部的冠县基因库的同时,增设北部基因资源保存库,实现毛白杨基因资源分区域有效保存和利用。针对毛白杨良种选育中一直未能充分利用母本效应的问题,通过基因库半同胞子代群体分析筛选育性好、一般配合力高的毛白杨母本,采用分子标记鉴定半同胞群体优良单株的父本,并通过主要目标性状指标和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构建适宜不同育种目标的育种亲本群体,进而通过配子染色体加倍技术选育毛白杨杂交和三倍体新品种。针对当前白杨主要通过嫁接繁殖技术环节复杂、成本高以及苗木易老化等问题,采取利用组织培养苗和根蘖苗幼化的特点,通过容器硬枝扦插和大田硬枝扦插,实现毛白杨良种低成本、高效率快速规模繁殖的技术路线等。   相似文献   
73.
阐述海岸带、海岸带生态修复概念、内涵及必要性。分析当前海岸带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人类活动长期干扰,使得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近岸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使得海岸基干林带防护功能弱;保护力度不足使基干林带受损毁严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使得生态修复用地紧张;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使得生态修复缺少技术支撑等。藉此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分区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重视基干林带建设;坚持陆海统筹战略,突出修复重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
福建沿海基干林带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是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屏障和生态防护线。简单介绍了福建沿海基干林带保护利用的现状、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基干林带保护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5.
籼型杂种稻谷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雁  徐辰武  莫惠栋 《作物学报》2004,30(8):774-779
以3个野败型雄性不育系(A)和10个恢复系(R)为材料,配成3×10=30个A×R杂种,研究籼型杂种稻谷9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杂种的平均表现,在精米率(HP)、粒长(GL)、垩白度(CS)、直链淀粉含量(AC)和胶稠度(GC)上,都介于雌亲和雄亲平均数之间;在粒宽(GW)、粒重(WG)和碱扩值(ASV)上既大于雌亲又大于雄亲  相似文献   
76.
J.R. Witcombe  D.S. Virk 《Euphytica》2001,122(3):451-462
In the breeding of self-pollinating crops, crossing creates variation upon which selection is exerted. If the value of crosses cannot be predicted then this uncertainty means that many crosses need to be made. However, since there is a limit to the capacity of a breeding programme, more numerous crosses result in each cross having a small population size, fewer progenies in later generations and a lower probability of recovering good genotypes from each cross. Published theory on the optimum number of crosses in a plant breeding programme, for a predominantly self-pollinating crop, usually assumes that all crosses are equal value. This overestimates the number of crosses required. When the optimum size of a population in a favourable cross is considered, theory predicts that very large populations are desirable. The required population size is even larger if linkage of loci controlling different traits is also considered. Hence, in an inbreeding crop, one possible strategy is to select a small number of crosses that are considered favourable and produce large populations from them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recovering superior genotypes. In an out breeding crop, the analogy is a few composites with large population sizes. This low-cross-number strategy is ideally suited to the particular constraints and advantages of participatory plant breeding. Such an approach, although not essential, may still be advantageous in classical breeding. When a breeding programme is based on few crosses, which parents are chosen is crucial and farmer participatory methods are highly effective in narrowing the choice. Modified bulk population breeding methods, and recurrent selection are desirable strategies in the participatory plant breeding of self-pollinating crops when combined with a low-cross-number approach.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77.
杂交油菜宁杂1号三系亲本干物质积累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可知:在生物学产量上,不育系宁A6和保持系宁B6的单株及各器官在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接近,同一生育期恢复系宁R1的干物质积累远小于另外两亲本;在经济产量上,不育系宁A6角果多,每角粒数少,单株生产力低,产量低,保持系宁B6角果多,每角粒数多,单株生产力高,产量高,恢复系角果最少,每角粒数最多,单株生产力较高,产量较高;角果发育期以保持系宁B6的粒壳比最大,角果成熟时,宁B6的单株及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均为三系亲本中最大。  相似文献   
78.
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鸭和法国杂交白番鸭为父母本材料,选育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结果表明:母系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后代半番鸭A-B级的白羽率从19.55%提高到78.86%,A-C级白羽率从61.55%提高到99.17%;父系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70日龄体重变异系数从12%下降到6%,种鸭150日龄体重♂4.94±0.27kg和♀2.75±0.16kg,父母系选育进展显著。同时表明研究所用的选育技术路线正确、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79.
以“J96-16-5”、“y96-9-4”、“B98-2-4”和“B98-2-7”为试材,“奥依宾”为对照品种,对4个黑穗醋栗优良品系进行综合性状的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优质丰产性状突出的品系为“J96-16-5”、“Y96-9-4”和“B98-2-4”.选择“J96-16-5”作为母本,“晚丰”、“Y96-9-4”、“奥依宾”、“B98-2-4”作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试验.4个组合坐果率均正常,获得了较理想的杂交种子数量.  相似文献   
80.
查阅期刊文章(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种业信息网、《中国果树志·柑橘卷》、《中国柑橘品种》、《中国柚类栽培》等资料,统计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所选育的柚新品种、被报道过的以及书籍中所记载的柚品种(系),共收集有相关文献可考究并有品种(系)介绍的柚158个,其中完成品种审定(认定,保护等)的品种58个。同时对这58个品种的审定(认定、保护等)年份、成熟期、选育方式等进行整理分析,并重点分析主要柚品种及其衍生品种(系)。结果表明,我国柚新品种的选育自1985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后数量明显增多;柚选育方法以芽变和实生选育为主,分别占总育种方法的 35.6 %和20.3 %;新选育的柚品种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11月期间;柚果肉颜色主要为白肉品种,其次为红肉品种,黄肉品种数量最少;分析‘沙田柚’、‘琯溪蜜柚’和‘安江香柚’各自的衍生品种(系)。以上结果仅为我国柚选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