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24篇 |
免费 | 1807篇 |
国内免费 | 26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1篇 |
农学 | 2626篇 |
基础科学 | 15篇 |
1084篇 | |
综合类 | 8832篇 |
农作物 | 1926篇 |
水产渔业 | 1207篇 |
畜牧兽医 | 6358篇 |
园艺 | 1057篇 |
植物保护 | 14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94篇 |
2023年 | 471篇 |
2022年 | 860篇 |
2021年 | 957篇 |
2020年 | 983篇 |
2019年 | 1050篇 |
2018年 | 802篇 |
2017年 | 1073篇 |
2016年 | 1278篇 |
2015年 | 1165篇 |
2014年 | 1116篇 |
2013年 | 1094篇 |
2012年 | 1684篇 |
2011年 | 1696篇 |
2010年 | 1310篇 |
2009年 | 1272篇 |
2008年 | 1159篇 |
2007年 | 1319篇 |
2006年 | 1084篇 |
2005年 | 860篇 |
2004年 | 633篇 |
2003年 | 514篇 |
2002年 | 383篇 |
2001年 | 375篇 |
2000年 | 282篇 |
1999年 | 248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10篇 |
1956年 | 18篇 |
1955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小麦新种质N0381D矮秆基因的遗传与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矮秆新种质N0381D的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观察、赤霉酸鉴定以及SS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该种质的矮秆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N0381D与高秆品种阿勃的杂种F1代株高均接近或稍高于中亲值,F2代高、矮秆比例为123∶33,经χ测验,符合3∶1遗传分离比例;(N0381D/阿勃//N0381D)BC1代矮秆植株数和半矮秆植株数的分离比例符合1∶1遗传分离比例,说明N0381D的矮秆性状由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赤霉酸鉴定表明,该种质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利用337对SSR引物在亲本及高、矮秆池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引物Xwmc503与该矮秆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19.3 cM,通过中国春及其第2部分同源群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将其定位于2DL染色体上。由于2DL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矮秆基因,利用Xgwm261对高、矮秆池进行分析,也没有扩增出特异条带,表明N0381D携带的矮秆基因与定位于2DS上的 Rht8不同,因此推测该基因是一个新的矮秆基因,暂命名为RhtN0381D。 相似文献
102.
Masako Seki Makiko Chono Tsutomu Nishimura Mikako Sato Yasuhiro Yoshimura Hitoshi Matsunaka Masaya Fujita Shunsuke Oda Katashi Kubo Chikako Kiribuchi-Otobe Hisayo Kojima Hidetaka Nishida Kenji Kato 《Breeding Science》2013,63(3):309-316
The Ppd-A1 genotype of 240 Japanese wheat cultivars and 40 foreign cultivars was determined using a PCR-based method. Among Japanese cultivars, only 12 cultivars, all of which were Hokkaido winter wheat, carried the Ppd-A1a allele, while this allele was not found in Hokkaido spring wheat cultivars or Tohoku-Kyushu cultivars. Cultivars with a photoperiod-insensitive allele headed 6.9–9.8 days earlier in Kanto and 2.5 days earlier in Hokkaido than photoperiod-sensitive cultivars. The lower effect of photoperiod-insensitive alleles observed in Hokkaido could be due to the longer day-length at the spike formation stage compared with that in Kanto. Pedigree analysis showed that ‘Purple Straw’ and ‘Tohoku 118’ were donors of Ppd-A1a and Ppd-D1a in Hokkaido wheat cultivars, respectively. Wheat cultivars recently developed in Hokkaido carry photoperiod-insensitive alleles at a high frequency.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Ppd-1 alleles in the Hokkaido wheat-breeding program, the effect of Ppd-1 on growth pattern and grain yield should be investigated. Ppd-A1a may be useful as a unique gene source for fine tuning the heading time in the Tohoku-Kyushu region since the effect of Ppd-A1a on photoperiod insensitivity appears to differ from the effect of Ppd-B1a and Ppd-D1a. 相似文献
103.
甜瓜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了甜瓜(Cucumis melo L.)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与基因的作用方式,并估测了主基因遗传效应与遗传力,本研究以网纹甜瓜RE-19(Cucumis melo var.cantalupensis Naudin)和哈密瓜AM-5(Cucumis melo var.ameri Pangalo)为亲本,构建4世代群体(P1、P2、F1和F2),对甜瓜4个株型性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节间长和侧枝长遗传符合E-2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主茎直径遗传符合E-1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叶面积遗传符合C-0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节间长、侧枝长和主茎直径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03%、54.86%和42.83%。节间长、侧枝长、主茎直径和叶面积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68%、6.41%、2.1%和55.47%。4个性状遗传变异平均值分别占其表型变异的77.68%、61.06%、50.25%和55.47%,表明甜瓜株型相关的4个性状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且甜瓜节间长与侧枝长主基因遗传力较高,主茎直径主基因遗传力较低,而叶面积受多基因控制,无主效基因。因此,在甜瓜株型育种中,在早期世代进行节间长与侧枝长的选择是有效的,而对主茎直径和叶面积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选择。本研究为甜瓜的株型改良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实验对采集于怒江、澜沧江、元江3河流5种群中的60个个体进行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的PCR扩增,同时与红河河口群体12个个体的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采用Mega5.02软件对碱基组成、Kimura-2 parameter遗传距离、可变位点等进行分析。应用DnaSP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954 bp和346 bp(349 bp),分别定义了51个单倍型和42个单倍型,12S rRNA和ND3序列中的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T为20.8%、C为25.7%、A为32.1%、G为21.4%和T为29.5%、C为28.2%、A为28.1%、G为14.1%,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6个群体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284(12S rRNA),0.009~0.059(ND3)和0.004~1.062(12S rRNA),0.008~0.143(ND3);12S rRNA基因的51个单倍型和ND3基因的42个单倍型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及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分别为0.972和0.937、0.035和0.079、31.414和27.176,均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12S rRNA和ND3基因同源序列的[鱼丕]科9属10种鱼类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巨[鱼丕]独自汇聚成一大单系群,怒江潞江坝群体、怒江三江口群体及澜沧江临沧群体间关系较近,澜沧江景洪群体可单独构成一个单系种群,红河河口群体、红河曼耗群体与其它巨[鱼丕]构成一单系种群后再同澜沧江景洪群体汇聚成一支。 相似文献
105.
副猪嗜血杆菌黑龙江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某猪场发病猪群的病原,本研究从疑似浆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PCR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HLJ-1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基因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HLJ-1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具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6.
Cap蛋白是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主要结构蛋白,能诱导免疫保护,是临床上利用血清学诊断PCV2的主要依据。本研究根据PCV2 TJ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KC751546)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从PCV2 TJ株扩增获得Cap全基因,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32a-Cap,经IPTG诱导获得约48 ku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小鼠抗6×His单克隆抗体和PCV2阳性猪血清均呈阳性反应。本研究成功克隆Cap全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Cap融合蛋白的表达,这为PCV2 Cap蛋白的功能研究及诊断方法的建立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克隆郏县红牛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 POLB)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郏县红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POLB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POLB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磷酸化位点、跨膜结构、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互作蛋白。【结果】郏县红牛POLB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郏县红牛POLB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和禽类次之,与斑马鱼(鱼类)最远。郏县红牛POLB蛋白分子质量为38.26 ku,理论等电点(pI)为9.10,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31.06,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659,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发现,郏县红牛POLB蛋白包含17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2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跨膜区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郏县红牛POLB蛋白不属于跨膜蛋白和分泌型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发现,其主要包含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