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36篇
  185篇
综合类   844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复合农林业模式是我省西部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吉林省西部面临的生态与经济问题,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对复合农林业概念、主要模式、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提出复合农林业是实现吉林省西部跨越式发展的理想模式,并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吉林市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结合城市景观布局,对吉林市的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吉林省西部地区小叶杨人工林成熟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小叶杨林地地位质量的划分 ,编制了标准木树干解析表 ,人工林地位级表和立地条件分类表 ;并据此确定了小叶杨的各类成熟龄。为小叶杨近、成熟林地的经营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平原沙丘区地貌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容器覆土越冬法”等沙丘改造综合配套措施和5种复合农林业经营模式;筛选出适宜本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耐干旱耐瘠薄树种长白松、欧洲白榆、甘肃沙枣等6个品种,开展了生长发育、形态、生物量对干旱循环胁迫等适应性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了以县为单位的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分区及调控技术,指出了前郭县复合农林业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105.
王宪成 《林业研究》2002,13(4):323-326
本文概要介绍了吉林省生态环境概况、林业建设成就与问题,论述了本省森林生态网络建设面临的任务及亟待解决的八个方面的问题,并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无公害森林保健技术在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参9。  相似文献   
106.
吉林省湿地总面积193.7万hm2,其中天然湿地131.5万hm2。湿地有野生植物87科212属501种,野生动物20目53科278种,淡水鱼类19科105种,其中濒危重点保护物种70种,占全省濒危、保护物种的52%。针对吉林省湿地保护现状,从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基金支撑和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了吉林架树台湖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况和湿地退化状况,并从湿地生态补水、渠系改造和修复、水域清淤、珍稀水鸟及栖息地生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提出了湿地修复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当前我国正面临乡村主导产业退化、粮食生产功能弱化等乡村发展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域系统农业结构改善与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等功能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择县域为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9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利用主导因素法分析不同县域乡村脆弱性主导要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乡村地域敏感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暴露度和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结果导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整体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中西部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根据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的主导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极度和重度脆弱程度的14个县,主要以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中度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轻度和轻微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和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因此,提出应从强化水土保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调控措施,全面提升吉林省不同县域乡村地域系统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09.
专项定量评估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精准识别化肥施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域,进而制定有效措施,对面源污染管控工作至关重要。利用西安市1991-2018年化肥施用相关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全市化肥施用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并评价了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西安市化肥施用量在经历1991-2014年的快速增长后,于2015-2018年出现“四连降”;氮磷钾化肥施用结构比例由1991的1∶0.24∶0.13逐步调整为2018年的1∶0.34∶0.37;1991-2018年间化肥施用强度随时间递增趋势明显,2018年化肥施用强度为1991年的3.60倍;化肥施用环境风险整体增大趋势明显,总肥风险已由1991年的“尚安全”程度上升为2018年的“重度风险”程度。西安市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空间差异明显,其中长安区为“低度风险”区域,临潼区、高陵区和鄠邑区为“中度风险”区域,灞桥区、阎良区和蓝田县为“重度风险”区域,未央区和周至县为“严重风险”区域。在确保农作物产量基础上,西安市应从施肥技术、科技攻关、政策法规等层面入手,制定有效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0.
抚育间伐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兴安岭地区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天然林试验区,设置6块样地,对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进行不同强度(10%、15%、20%、25%、30%、35%)的抚育间伐;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取样、实验室重铬酸钾法测定林木碳质量分数,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储量整体呈先增加再减小趋势,但间伐8 a内各间伐生物量、碳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伐后1~4 a,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增长率、增长量均高于对照;间伐后1~4 a内,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的恢复能力最强。间伐后5~8 a,高度间伐(间伐强度30%、35%)碳储量恢复能力最弱;间伐8 a后,各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碳储量,分别为74.93±3.42、86.96±7.31、99.24±2.43、93.64±6.68、85.23±2.11、79.54±3.38 t/hm2,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间伐8 a后,各间伐树干碳储量所占比例比对照所占比例增加-0.04%~12.27%,在间伐强度为20%时树干碳储量比例最高,说明间伐强度20%有利于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树干碳储量的累积及单株林木质量的提高。总体看,短期间伐(4 a内)利于20%间伐乔木层碳储量的迅速积累,8 a内各间伐仍处于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低于对照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