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8篇
  154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0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31.
[目的] 研究恢复年限对高寒金属矿山排土场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为深入探讨高寒矿山排土场植物演替趋势,优化高寒矿山排土场植物恢复工艺方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1~12 a范围内的10个矿山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调查排土场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性,并进一步调查土壤化学特性,明确了排土场Patrick丰富度指数等4个α植物多样性指数以及全氮等8个土壤化学特性指标与恢复年限的关系。[结果]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天然植物不断侵入,排土场植物的科、属、种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年限排土场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排土场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呈幂函数增长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恢复年限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均符合二次函数关系。随着排土场恢复年限的增大,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幂函数增长趋势;pH值呈逐渐降低趋势。排土场植物4个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速效磷和pH值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恢复期为12 a时,试验区排土场植物仍处于演替发展阶段,未达到稳定状态;排土场植物演替和土壤养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建议矿区排土场植物恢复选用高氮高磷低钾型缓释复合肥。  相似文献   
832.
[目的]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分析鼠兔活动与草甸退化之间的耦合关系,为进一步完善高原鼠兔干扰强度观测体系,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鼠兔活动调查数据。[方法]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对地观测与深度学习构建了一种鼠兔干扰强度观测与分级方法,并利用景观指数和耦合度模型开展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1)ResNet-101残差网络模型提取鼠丘秃斑的精度可达92.7%。2019年研究区鼠兔干扰微度和轻度面积占总面积的82.0%,2021年中度及以上干扰强度占62.5%。2019—2021年鼠兔干扰明显、显著和极度增强的面积占43.0%。(2)2019,2021年高寒草甸植被均以中度退化为主,2019—2021年中度退化转变为重度退化的面积占30.2%,植被覆盖度出现显著降低的面积占7.7%。(3)研究区景观以单一方向变化为秃斑,景观类型向更加聚集、规则、单一化的方向转变,秃斑景观的优势度显著上升。(4)2019—2021年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耦合度增加,鼠兔干扰与高寒草甸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结论]研究区高原鼠兔干扰强度显著变大,植被覆盖度降低,景观逐步向秃斑类型转变,高寒草甸在高原鼠兔...  相似文献   
833.
岷县高寒牧区多年生豆科牧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和甘肃草原总站引种了16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在岷县麻子川乡璇窝草原站种羊场试种,对其物候期、生物学特征、抗逆性和经济性状进行了2年(2002-2003年)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除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e,小冠花Coronilla var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外的其他13种牧草均可在岷县高寒牧区种植;13种牧草中,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WL-232HQ苜蓿,8920MF多叶苜蓿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834.
高寒草地不同扰动生境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对甘肃天祝高寒草地5种不同干扰生境(围栏内天然草地、围栏外天然草地、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一年生禾草人工草地和鼠丘地)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扰动生境土壤维素分解菌数量差异较大,0~20cm数量大于20~40cm,一般为2~6倍;0~20cm表现出较强的时间动态,20~40cm不表现时间动态或时间动态很弱。  相似文献   
835.
通过补饲和不补饲条件下放牧率对高寒草地牧草和家畜生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放牧率对草地牧草产量影响不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率影响羯羊体重。在补饲条件下,羯羊日增长量随放牧率减小而增加,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补饲使羯羊减重,羯羊日减重量随放牧率减小而降低。同时,放牧率影响羯羊肉用性能和肉的品质。在补饲条件下,草地生物学效率明显高于不补饲组,且中组比低、高组高,草地生产能力最大。由此得出,高寒草地以中等放牧率为最佳,即1.8只/hm~2,且补饲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36.
高山草地的反射光谱与牧草长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不同的草地群落,其反射光谱曲线差异显著,草地植被盖度对光谱反射有显著影响,在550nm波段,随着植被盖度增加,其反射率相应提高,在650nm波段,与之相反,盖度增加,光谱反射率下降;在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的增加与植被盖度增长同步,植物群落的季相对反射光谱表现出与盖度相似的影响,在遥感图像上一定有响应。  相似文献   
837.
青藏高原天然草场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4N盐酸不溶灰份法测定牦牛和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季节动态,结果发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牦牛的采食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大(5岁前:P<0.01;5~6岁之间:P<0.05),6岁以后规律不明显;在春季,5岁、6岁和7岁牦牛的采食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任何季节,6岁和7岁牦牛的采食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一岁牦牛的采食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次之,其它所有年龄组的牦牛的采食量在春季最高,冬季次之;所有牦牛的秋季采食量最低。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季节波动与牦牛类似,除1岁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在冬季和夏季最高,其它所有年龄组的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在春季最高,冬季次之;所有试羊的秋季采食量最低。用二次方程预测了牦牛从1岁起的累计牧草消耗量(AFC)与牦牛年龄间的关系,拟合度很高,R2均大于99.9%。牦牛的牧草消耗量随年龄而上升的速率远高于高山细毛羊,但相同年龄的牦牛和高山细毛羊,高山细毛羊每公斤体重所消耗的牧草量高于牦牛。  相似文献   
838.
对青海省河南县高寒草甸草地3个草地型分别进行追施尿素(Ⅰ)、尿素+复混肥(Ⅱ)、复混肥(Ⅲ)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组Ⅰ试验区内比试验区外可食鲜草产量增长2 649.95 kg/hm2,提高43.19%;试验组Ⅱ可食鲜草产量增长2 354.85 kg/hm2,提高达36.30%;试验组Ⅲ可食鲜草产量增长1 735.41 kg/hm2,提高达29.66%。试验区内植物高度增高,植被盖度增加,草地植被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39.
青南高寒牧区莞根种植气候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青南和区播种期是影响莞根产量的最关键因素,秋季降温是决定莞根停止生长的主要因素,气温日较差大是莞根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青南高寒地区降水量基本满足莞根生长不分的需求,根可以在海技高度4500m以下较平坦1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种植,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这对大力发展人工青饲料,指导畜牧业秤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40.
大规模排水前后若尔盖高原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pack软件应用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了排水前后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在大规模排水前湿地面积占总景观面积的11.07%,排水后缩减为8.9%,由于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之间发生大面积的转移;大规模排水前若尔盖高原湿地景观面积排水前后湿地景观结构均以自然湿地景观为特征,其中,沼泽湿地景观在自然湿地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占湿地景观总面积的95%以上;若尔盖高原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均以若尔盖县的湿地景观面积最大,红原县和玛曲县居中,阿坝县和碌曲县最小;各县湿地景观类型构成比例均以沼泽湿地景观为主所占比例最大,基本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其他湿地景观类型的构成比例较小。与排水前相比,各类型自然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都明显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最大斑块面积除河流湿地外也表现为增加变化;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和分维数均表现为下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