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54篇 |
免费 | 288篇 |
国内免费 | 58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9篇 |
农学 | 451篇 |
基础科学 | 213篇 |
475篇 | |
综合类 | 2249篇 |
农作物 | 245篇 |
水产渔业 | 90篇 |
畜牧兽医 | 1431篇 |
园艺 | 138篇 |
植物保护 | 1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198篇 |
2021年 | 245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272篇 |
2018年 | 173篇 |
2017年 | 276篇 |
2016年 | 295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295篇 |
2013年 | 273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466篇 |
2010年 | 339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94篇 |
2006年 | 221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嗜酸乳杆菌发酵虾头虾壳回收蛋白质和甲壳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嗜酸乳杆菌发酵虾头、虾壳,结合虾头、虾壳中内源蛋白酶的自溶作用,回收蛋白质和甲壳素。研究了影响发酵的因素并优化了发酵条件,分析了用稀盐酸脱除粗甲壳素(即发酵残渣)中的矿物质,制备食用级甲壳素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5%葡萄糖,固液比1∶2.5,接种量15%,初始pH值6.5,于40℃发酵48 h,得到的虾头、虾壳发酵液pH值低至3.79,蛋白质水解度达到21.9%;蛋白质回收率达到95.2%,发酵残渣(粗甲壳素)中仅残留2.71%矿物质,达到工业级甲壳素的纯度要求;以稀盐酸浸泡处理粗甲壳素,当浸泡温度为50℃,浸泡时间为1.5 h,粗甲壳素脱矿物质的效果最好,甲壳素中仅残留0.2%矿物质,达到食用级甲壳素的纯度要求。 相似文献
92.
93.
日粮中添加不同植物油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头年龄相同、平均体重为(650±20)kg、泌乳期相同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探讨添加葵花油、胡麻油和菜籽油的日粮对奶牛瘤胃内纤毛虫数量、pH值、NH3-N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的植物油(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内纤毛虫数量、pH值、NH3-N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4.
为系统研究不同炭化温度条件下猪粪水热炭化规律,本研究以猪粪和发酵猪粪为供试材料,采用水热炭化工艺在系列温度条件下(180、240℃和300℃)制备生物炭,对其元素含量、热稳定性、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对水热炭化残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猪粪生物炭和发酵猪粪生物炭均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优良特性,其H/C原子比和热失重率均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热化学稳定性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增强。水热炭化残液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醇、酯、醛、吡嗪、苯酚等物质,较高炭化温度条件下残液中化合物种类更丰富。与猪粪相比,发酵猪粪水热炭化残液的成分仍然以酚、烯、酮类物质为主,但呋喃、吡啶、吡嗪类毒性化合物消失。研究表明,发酵猪粪在300℃条件下水热炭化的残液用作液态肥料的安全性更高,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5.
微生物菌群之间配比协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乳酸杆菌、乳酸球菌、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等菌种进行单独培养和不同比例的混合培养,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值、活菌数量及光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含有25%混合菌液的发酵麸皮相比,含50%混合菌液的发酵麸皮,在发酵24 h后的需氧或厌氧活菌总数都有升高趋势(P>0.05),发酵1周后其pH值的下降趋势明显(P<0.05),说明乳酸菌数越多使pH下降越大。利用需氧(LB)和厌氧(MRS)培养液分别交叉培养需氧菌和厌氧菌,均能在相应的培养基上生长。充分说明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培养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如果用滤菌膜过滤后的培养过乳酸菌的MRS培养基来培养需氧菌时,这些菌种均不能在滤液中生长。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杀菌技术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为DMDC应用于巨峰冰葡萄酒发酵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的浓缩葡萄浆醪中,分别添加250 mg/L DMDC和200 mg/L亚硫酸盐进行杀菌处理,比较2种杀菌处理方法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酒精度、pH、总酸、挥发酸、花色苷等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处理前,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其对葡萄醪的微生物菌落总数无显著影响。与处理前相比,DMDC处理能降低葡萄醪的菌落总数、霉菌和乳酸菌菌落数,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使葡萄醪的酵母菌菌落数降低至检测限之下,而亚硫酸盐对酵母菌只有微弱的杀菌作用。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当糖质量浓度为350 g/L时,DMDC与亚硫酸盐处理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无差异显著。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DMDC处理的酒精度、pH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的花色苷质量浓度低于亚硫酸盐处理,但二者总酸质量浓度差异不大。在发酵前期,各处理组的挥发酸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后期,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和亚硫酸盐处理的挥发酸质量浓度均较高。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DMDC处理能改善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酒体颜色呈桃红色;亚硫酸盐处理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较差,酒体颜色呈紫红的宝石色。【结论】用250 mg/L DMDC对葡萄浆醪进行处理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控制发酵冰葡萄酒品质的杀菌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7.
目前我国食醋生产普遍采用固态发酵法,利用麸曲作为糖化剂。本研究中用酶制剂代替常规生产中的麸曲,可以减去麸曲生产的工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4~6天,加快发酵速度,提高了食醋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试验确定了生产中适宜的用酶量:α—淀粉酶8单位/克淀粉,葡萄糖淀粉酶30单位/克淀粉,掌握了酶对食醋发酵的影响及其发酵规律。 相似文献
98.
以小麦、大米和夏秋茶为原料,茶酒曲和母曲作为发酵剂,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技术发酵,酿造一种具有独特茶香、保留传统酒香特色且酒体清澈透明的白酒。探讨不同茶叶含量酒曲酒醅中游离氨基酸以及结合感官审评分析比较发酵茶酒之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所酿造的茶香型白酒风味独特,酒醅中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30%茶酒曲的酒醅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样品总量;其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酮醛类、含氮化合物、芳香族、酸类等78种化合物,其中添加茶酒曲酿造的白酒中总酯含量高于母曲酿造的白酒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
为揭示不同金属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规律,以混合菌群发酵产氢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考察了7种金属离子对生物质发酵产氢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及相互关系对发酵产氢影响的综合比较,获得以下结论:促进混合菌群发酵产氢的金属离子组成为:Fe2+ 20 mg/L,Zn2+ 0 mg/L,Ni2+ 1 mg/L,Mg2+ 10 mg/L,K+ 100 mg/L,Fe3+ 100 mg/L,Mn2+ 1 mg/L;H2与CO2、总产气量存在显著的正比关系,与糖利用率无直接关系;以PDB(马 相似文献
100.
微生物混合发酵产SCP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细胞蛋白(SCP)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效价高。利用微生物混合发酵生产SCP饲料的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产品蛋白含量高,是缓解当前畜牧养殖业蛋白饲料危机的可行、有效途径,且能对多种生物质废弃资源进行再利用,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介绍了微生物混合发酵的特点、提取工艺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