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29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0篇 |
农学 | 445篇 |
基础科学 | 46篇 |
343篇 | |
综合类 | 1937篇 |
农作物 | 349篇 |
水产渔业 | 59篇 |
畜牧兽医 | 196篇 |
园艺 | 160篇 |
植物保护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56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48篇 |
2010年 | 219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240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158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岳大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3)
用矮变1号与农林10号小麦矮源,分别以同样的组配方式进行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1)矮变1号株高的遗传,不同于农林10号的隐性遗传方式,可认为控制矮变1号株高遗传的主要矮化基因是部分显性的;(2)矮变1号各组合子二代分离出超矮秆植株的比例显著大于农林10号;(3)相关性分析表明,杂种后代随着株高的降低,不孕小穗增加,主穗粒数减少,穗粒重和株粒重明显下降。但是,不同杂交组合的表现不尽相同。“矮变1号”ד8582-201”,子二代平均株高44.7厘米,在田间以矮、齐、多穗而注目,杂种穗粒性状的表现也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不同喷药处理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对棉田杂草防效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棉田无人机播前喷施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新疆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选择土壤封闭剂二甲戊灵为供试除草剂,设计播前无人机3个不同浓度喷药,车载喷药机喷药和不喷药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棉田杂草防效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无人机喷施二甲戊灵进行棉田播前土壤处理,处理2(3 450 mL/hm2时)控草效果与车载喷药机处理相当,防治效果均达到94.00%,且显著好于不施药效果,出苗率均达59.71%,与不施药处理差异不显著。增加药剂浓度1 200 mL/hm2对棉花出苗有影响,出苗率降低7.54%,但差异不显著。无人机喷药处理株高、叶龄、地上部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与车载喷药机喷药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不喷药处理。【结论】 无人机喷施播前二甲戊灵浓度3 450 mL/hm2时与车载喷药机喷施浓度3 450 mL/hm2防草效果和棉花生长发育相当,可在大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峨眉问春和川茶2号在四川茶区的产量及鲜叶品质,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翠屏、沐川、名山茶区的峨眉问春和川茶2号的芽叶性状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地的峨眉问春芽叶较长较重,发芽密度与对照相当;其春、夏梢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川茶2号芽叶较重实,发芽密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春、夏梢的水浸出物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及酚氨比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其春梢的茶氨酸、鲜爽味氨基酸含量及儿茶素品质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峨眉问春和川茶2号在三地均表现出高产潜力及较好的适应性。川茶2号具有鲜爽、苦涩味轻的生化物质基础,可开发高档名优绿茶,可在四川全省茶区推广。峨眉问春鲜叶品质不及对照,可在川南早茶产区进行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85.
Isoxaflutole is a new pre‐emergence herbicide for use in maize and sugarcane. Its two main derivatives are a diketonitrile derivative, the 2‐cyano‐3‐cyclopropyl‐1‐(2‐methanesulfonyl‐4‐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1,3‐dione, named DKN, and a benzoic acid derivative, the 2‐methanesulfonyl‐4‐trifluoromethylbenzoic acid, named BA.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have never been studied for isoxaflutole (IFT) at high concentrations nor for BA, and the present work aimed at completing the knowledge of the behaviour of these three molecules in conditions close to those encountered in the context of agricultural use.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study was conducted on seven soils of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using the batch equilibrium technique. During the experiments, IFT was chemically converted into DKN in a continuous manner. This reaction appeare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pH of the soil and wa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adsorbed and desorbed amount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btained were predominantly C‐shaped for IFT and DKN and S‐shaped for BA, but some differences appeared on a few soils. They fitted well the Freundlich equation, and the values of the Freundlich coefficient Kfa showed that, whatever the soil, IFT was more adsorbed than its two derivatives. The main parameter influencing the adsorption of IFT appeared to be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hereas this effect was not evident for DKN and BA.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tent of adsorption and either clay content or pH of the soil, for the three molecules. 相似文献
86.
旱地和水田土壤DOC吸附-解吸对pH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pH对农田土壤DOC吸附-解吸的影响,以亚热带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对两种土壤添加不同DOC量后分别在pH 4、pH 6和pH 8条件处理下的吸附和解吸试验进行研究,分析不同pH反应条件下土壤对DOC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并计算土壤对DOC吸附和解吸的参数,探讨DOC吸附和解吸对pH的响应,初步探析吸附对DOC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土壤在pH 4、pH 6和pH 8条件下对DOC的吸附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DOC初始浓度的增加,在pH 4、pH 6和pH 8条件下旱地土壤对DOC的平均吸附量为4.90、2.98和8.86 mg/g,水田土壤对DOC的平均吸附量为4.12、3.10和8.90 mg/g。土壤DOC吸附方程的拟合效果受到pH的显著影响。吸附平衡后,DOC溶液的单位吸光度值E254、E260、E272和E280(芳香性、疏水性组分)的变化率随pH增加而降低。两种土壤对DOC芳香性、疏水性组分的吸附能力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小,但受土壤环境pH的影响显著。两种土壤对DOC的解吸量随pH升高而降低。酸性条件下(pH 4),DOC的净吸附量旱地土壤显著大于水田土壤,但在pH 6和pH 8时两种土壤的净吸附量差异不显著。由于红壤区两种土壤多呈酸性,这可能是造成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DOC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88.
利用AFLP标记和形态性状检测皖北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AFLP标记和2年田间试验对皖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AFLP标记在2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172条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同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类群。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AFL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260,t=11.325),证明AFL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