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6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989篇
林业   1030篇
农学   838篇
基础科学   1088篇
  1300篇
综合类   4954篇
农作物   593篇
水产渔业   664篇
畜牧兽医   2667篇
园艺   399篇
植物保护   88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686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777篇
  2013年   820篇
  2012年   1157篇
  2011年   982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717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3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discriminate use of pesticides has elevated the risk of contamin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aquatic habitat. Considering the above fact, 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under 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alteration of some blood parameters of freshwater teleost Mystus vittatus after chronic exposure to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Metasystox (4 ppm.) and Sevin (7 ppm.) individually. The main alterations observed in certain 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clotting time (C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haemoglobin percentage (Hb%), red blood corpuscles (RBCs), white blood corpuscles (WBCs), pack cell volume (PCV),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MCH) and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Alterations in organic constituents of blood, such as glucose, blood urea, total plasma protein and cholesterol, and in inorganic constituents, such as calcium, iron,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were also studied. Alteration of enzymes such as glucose-6-phosphatase (G-6-pase), fructose-1-6-diphosphatase (F-1-6-dipase), serum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SGOT) and serum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SGPT) were also studied, so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blood biochemistry due to the pesticidal stress could be understoo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T, WBCs, MCH, MCHC, glucose, blood urea, cholesterol, magnesium and SGOT were increased, whereas other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be decreased in both cases.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above elev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availabl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几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测定及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豆大蓟马是海南冬种豇豆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本文采用离心管药膜法,测定了毒死蜱、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和啶虫脒等6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并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其它5种杀虫剂复配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0.000 5 g/L)阿维菌素(0.056 1 g/L)毒死蜱(0.125 3 g/L)高效氯氰菊酯(0.165 4 g/L)啶虫脒(0.228 3 g/L)吡虫啉(19.803 5 g/L);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复配的共毒系数为77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配比为1∶9时的共毒系数为1 733。本研究为开发豆大蓟马防治药剂和田间化学防治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95.
以玉米杂交种创奇518新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浓度配比的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和水杨酸组合作为引发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低温种植处理,研究提高玉米种子抗寒性的3种引发剂的最佳浓度配比。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引发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鲜重、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以浓度为20%的PEG、浓度为0.5%的二甲基亚砜和浓度为0.007%的水杨酸组合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最高,幼苗长势整齐一致,POD和CAT较对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引进6个水稻品种在浦城县烟后稻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302、圣优369、天优华占、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好,增产极显著或显著,适宜在浦城县作为烟后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7.
10个甘蔗品种通过2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崇左区试点,柳城05-136出苗好,含糖量排在新品种之首,比对照稍有减少,宿根黑穗病明显少于ROC22,可示范并推广;福农1110出苗快,蔗茎整齐,抗倒伏,宿根性较强,糖分稳定,含糖量仅次于柳城05-136,可示范并推广;德蔗03-83农艺性状好,蔗茎产量高,宿根性强,但迟熟,可作为榨季后期原料蔗适量种植。其它品种表现不够理想,不适合在本试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98.
选择宜优673、泰丰优656、中浙优1号、泸优明占等13个优质稻品种作烟后稻进行不同播期处理,采用自然低温胁迫的方法,观察优质稻对低温的反应及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以期筛选出抗逆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库布齐沙漠中段沙区光伏阵列扰动下地表形态变化规律及其与风环境的关系,为科学制定沙区光伏电站次生风沙危害防治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风洞试验方法,分析光伏阵列与风向之间夹角为0°,45°,90°,135°和180°时光伏阵列地表蚀积空间分布规律和地表形态剖面特征。[结果] 夹角为±90°时,迎风侧前两排电板区域地表蚀积变化表现为风蚀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堆积以轻度为主。第3—5排电板区域在前两排电板的遮蔽作用下风沙活动强度大幅降低。夹角为±45°时所有电板区域蚀积变化规律较为相似;45°时蚀积变化表现为风蚀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堆积以中度和轻度为主,小范围出现重度堆积现象;-45°时风蚀和堆积均表现为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以8 m/s风速条件为例,不同夹角条件光伏阵列地表蚀积强度表现为:45°>90°>-45°>-90°>0°。夹角为0°时最小,蚀积变化极差仅为1.265 cm。夹角为45°时最大,蚀积变化极差可达5.429 cm。夹角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风况条件下,夹角为正值相较负值时光伏阵列地表风沙活动更为强烈。夹角为45°时蚀积强度是夹角为-45°时的1.566倍,夹角为90°时则是夹角为-90°时的1.269倍。[结论] 沙区光伏阵列次生风沙危害的防治技术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主害风向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顾及时滞效应的西南地区植被NPP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西南地区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演变特征,可为监测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对驱动因素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2000-2020年MOIDS NPP数据为基础,结合气象、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使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残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地区及各地貌单元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除青藏高原植被NPP、气候影响下的植被NPP预测值(Predict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Pre,)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植被NPP残差值(Resid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Res)呈微弱波动下降外,其余地貌单元植被NPP、NPPPre和NPPRes均呈较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植被NPP、NPPPre和NPPRes波动上升趋势尤为显著,上升斜率分别为7.14、3.72和3.44 g/(m2·a)。2)研究时段内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NPP上升的影响整体强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影响下,西南地区约45.18%的区域植被NPP呈显著和极显著上升趋势,而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占比仅为18.55%。地貌单元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四川盆地植被NPP呈极显著上升和显著上升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9.42%和50.75%。3)西南地区整体及各地貌单元植被NPP变化主要受温度类因子的主导,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强对西南地区植被生长整体具有抑制作用。4)耕地转化为城镇用地是植被NPP下降的重要原因,而非耕地转化为耕地和非林地转化为林地是植被NPP上升的重要原因。整体上,西南地区植被NPP与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呈不显著相关关系。地貌单元上,四川盆地植被NPP与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的相关性最高,即四川盆地植被生长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强于其他地貌单元。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植被生长监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