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0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林业   259篇
农学   332篇
基础科学   189篇
  484篇
综合类   1416篇
农作物   230篇
水产渔业   473篇
畜牧兽医   450篇
园艺   252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为了研究硅溶胶和聚磷酸铵(APP)复配后的阻燃性能,真空常压方法下分别用APP、硅溶胶以及两者复配后的阻燃剂浸渍辐射松木材,分析各改性材的增重、增容率以及热解燃烧性能,并用扫描电镜(SEM)分析改性后的残炭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氧指数由高到低是APP-硅溶胶、APP、硅溶胶和素材;由APP处理和APP-硅溶胶联合处理材的初始分解温度、最大失重率温度均提前,残炭率提高,硅溶胶处理材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大失重率与素材相近。经锥形量热测试结果显示:由APP处理和APP-硅溶胶联合处理材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分别比素材降低了232.8和150.3 kW·m-2,总释放热降低29.63和17.98 MJ·m-2,而由硅溶胶处理的效果不明显。与其他3种试材相比,硅溶胶处理材的COP最低,说明硅溶胶对CO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处理材的火灾蔓延指数(FGI)均比素材降低;扫描电镜显示,经浸渍处理过的残炭结构更加致密,表面更加光滑。结果说明了硅溶胶的加入可以降低CO毒气的生成,APP的加入使木材的阻燃性达到了难燃级。  相似文献   
102.
为了了解内生菌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各种内生菌引发的植物信号变化的异同,以及茅苍术内生菌在促进茅苍术生长以及多萜合成中的作用。内生菌可能被植物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通过活性氧、钙离子、一氧化氮3种第二信使以及多种植物激素信号引发植物代谢变化,进而累积次生代谢产物。受到影响的植物信号包括水杨酸、茉莉酸、脱落酸和乙烯。研究发现,内生菌的接种可能引起多种植物信号传递的变化,并且产生挥发油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03.
开展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的差异研究和综合评价,能为今后森林康养林的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2019年秋季(9-11月)森林康养旅游高峰期,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中毛竹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枫香林、杉木林和枫香杉木混交林5种林分,并设置无林地对照组,分析人体舒适度、空气富氧度、负离子保健浓度和植物精气4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林分的保健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林分的人体舒适度均处于Ⅰ级非常舒适水平,其中杉木林最佳(2.70),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Ⅱ级舒适水平。2)5种林分和无林地对照组的空气富氧度均处于Ⅱ级较高水平,其中枫香杉木混交林的O2浓度最高(21.17%),且5种林分的O2浓度均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95%)。3)5种林分的负离子保健浓度均处于Ⅲ级较适宜水平以上,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负离子浓度(7 234个·cm-3)约为其他林分的3~5倍,处于Ⅰ级很适宜水平,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Ⅳ级不适宜水平。4)5种林分的植物精气相对含量均较低(<10%),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精气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林分。5)根据隶属函数值大小,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强弱依次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0.75)>枫香杉木混交林(0.61)>杉木林(0.57)>枫香林(0.46)>毛竹林(0.44)>无林地对照组(0.00)。在秋季,5种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均优于无林地对照组,尤其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非常适合游客进行森林康养游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自发气调包装保鲜对鲜食的冬枣(果皮转红面积超过2/3)的保鲜效果。【方法】采用两种类型自发气调包装袋MP20(20 μm)和MP30(30 m)对冬枣进行包装处理,以微孔包装的冬枣作对照,研究在两种贮藏温度下(25 ℃和0 ℃)不同包装条件下冬枣的生理活性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冬枣在常温(25 ℃)贮藏15 d,低温(0 ℃)贮藏90 d,与微孔包装相比,两种自发气调包装内的冬枣在室温和低温下均能降低冬枣的腐烂率20%以上,同时能抑制冬枣的呼吸强度,保持果实硬度大于1 000 g/cm~2,降低其营养物质的损耗。【结论】冬枣自发气调包装产品透气率、透视率不宜过高。MP30气调包装袋的透氧率较低,小于6 000 cm~3/m~2·d·atm,在贮藏50 d后,结合冬枣的呼吸作用调节包装内气体,形成的5% O_2浓度、1.0%~2.0% CO~2浓度,能降低冬枣的生理代谢,保鲜期比微孔包装延长30 d以上,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不同茉莉酸(JA)施用浓度对马铃薯叶片活性氧(ROS)含量及其清除酶活性以及抗寒关键基因CBF表达的影响,初步确定提升马铃薯抗寒性的最适施用浓度,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喷施JA的方法,探究正常和低温胁迫条件下,植株叶片的活性氧含量,活性氧清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抗寒关键基因CBF的表达.[结果]随着JA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苗期叶片的活性氧含量逐渐降低,低温胁迫后活性氧含量能维持在较低水平,适宜浓度范围为100~400μmol/L,以200μmol/L JA处理效果最好,ROS含量降低47.6%.JA能够提升活性氧清除酶CAT和POD活性,且随着JA浓度增加效果越显著,低温胁迫后200μmol/L JA处理分别显著提升1.30、2.53倍.正常条件下,JA处理抑制SOD活性最低达70.7%;低温胁迫条件下,JA又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提升SOD活性,最高达2.11倍.外源JA能诱导CBF1-3基因的表达,而低温胁迫能促进内源JA的合成,诱导CBF1-3基因的表达,提升马铃薯的抗寒性.[结论]马铃薯苗期的抗寒性与外源施加JA的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适宜的JA浓度能够促进抗寒关键基因CBF1-3的表达,显著提升CAT、POD、SOD的活性,抑制低温胁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生成,提高马铃薯抗寒性.适宜施用JA浓度为100~400μmol/L,以200μ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减少磷化氢等有毒化学物质在储烟害虫防治中的施用量,为生产上运用低氧技术防治烟草甲等仓贮害虫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研究了低氧环境对烟草甲各虫态致死作用及对烟草甲各虫态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调贮存运用中,可以将垛内氧气浓度调至2%,经历杀虫阶段后可以将垛内氧气浓度回调至4%~6%,这样可以在有效抑制虫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证烟叶的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07.
在饲料中通过喷洒的方式添加液体纳米硒,测定不同浓度液体纳米硒对褐牙鲆生长性能、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纳米硒的试验组褐牙鲆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10 m L/kg组增长最为显著;肝体比、脏体比及肠体比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添加纳米硒可以增强褐牙鲆的耗氧率及排氨率,耗氧率在10 m L/kg时达到最高,排氨率在20 mL/kg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8.
骆其君 《水产学报》2002,26(5):477-480
Free-living Porphyra haitanensis conchocelis was cultured under continual light,then it was treated with Van,DIDS and SITS,the inhibitors of inorganic carbon utilization,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inorganic carbon utilization in the conchoceli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an inhibits the utilization of inorganic carbon most,with a rate of 71.3%,and the rates of DIDS and SITS are relatively lower,42% and 35.5% respectively.The inhibition rate of Az is 25.3%,which indicates the external CA is not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inorganic carbon uptake.A complementary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ain part of inorganic carbon absorption in P.haitanensis conchocelis is through active transport of HCO3^- and CO2.  相似文献   
109.
Oxygen consumption, ammonia excretion and fish swimming speed were measured in fish induced to swim by optomotor reaction in a circular metabolism chamb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wimming speed and fish metabolism described by exponential equations allowed the extrapolation to the standard metabolism, i.e. at zero swimming speed. The partitioning of the catabolised protein in the energy supply was estimated based on AQ (volume of ammonia/ volume of oxygen) values. Weight specific standard metabolism, as expressed by the ammonia excretion rate, decreased b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in coregonids as the fish grew from 20 to 780 mg body weight. The slop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ygen uptake and swimming speed decreased in coregonid ontogenesis. In salmon, after 12 days of fasting 28% of energy used was derived from protein, whilst coregonid juveniles utilized mostly lipid. Active swimming in fasted juveniles of coregonid, as well as in salmon, led to the accelerated utilization of protein as a source of energy, based on AQ coefficients. In juveniles acclimated to a range of water temperatures from 14 to 26°C, the changes in standard or active metabolic rate (expressed as oxygen uptake or ammonia excretion) were described by Q10 coefficients. They were generally higher for the ammonia excretion rate than for the oxygen uptake rate and for active metabolism than for standard metabolism. Utilization of protein as energy for swimming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species, being in general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in coregonids than in salmon. The use of protein for swimming activity tended to decrease during coregonid ontogenesis.  相似文献   
110.
水产胶原蛋白及胶原多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瑶  曾名勇  崔文萱 《水产科学》2006,25(2):101-104
胶原蛋白是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具有免疫学性质[1]的蛋白质,在皮革业、影像业、制药业、糖果生产、生物医学原料和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最近,国外研究表明,胶原水解所得的胶原多肽不仅具有很好的消化特性,而且还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