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3篇
  19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Like most plants, pea (Pisum sativum L.) becomes tolerant to frost if it is first exposed to low non-freezing temperatures, a process known as cold acclimation. Cold acclim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involving many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changes. Two spring dry peas, two winter dry peas and one winter forage line were exposed to cold temperature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in two experiments, one using low light intensity and the other regular light intensity. Plants were harvest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ter content, soluble and insoluble sugar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from shoot and root samples. Cold acclimation did not occur when temperatures were low if light intensity was low, even in winter peas. In contrast, with regular light intensity, the winter peas acquired more freezing tolerance than spring peas and a clo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soluble sugar concentration of leaves just before the frost and the degree of freezing tolerance obtained by the different genotyp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eezing tolerance and carbon partitioning between shoot and roo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
以油茶品种"杂优闽1"为试验材料,以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为对照,研究了油茶幼苗在(10±0.5)℃低温锻炼、(2±0.5)℃冷胁迫和常温恢复期间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锻炼3 d可明显提高油茶幼苗的抗寒性;冷胁迫3 d,经低温锻炼后的油茶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其在常温下的恢复也较对照迅速。在低温锻炼和冷胁迫期间,油茶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且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均明显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说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和保护酶活性增强在低温锻炼诱导油茶幼苗的抗寒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驯化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进行了耐盐驯化实验。经过6d的驯化(盐度10时2d、18时2d、28时2d),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致死指标均显著高于未驯化对照组。在海水(盐度28)和淡水(盐度0)中的生长对比实验表明:尼罗罗非鱼在淡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地高于海水组,而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均显著地高于淡水组。实验表明,经过从低盐度到高盐度的梯度驯化,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均可适应一定盐度的咸水,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养殖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24.
植物淹水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概述植物对淹水胁迫各种适应方式的基础上,重点从质外体障碍的形成和根系的向氧性生长,发酵途径、厌氧多肽、植物激素及低氧锻炼等方面,对近年来植物抗淹水胁迫适应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5.
柿属植物3种及栽培柿17个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解质渗出率法和示差热分析法(DTA)测定了柿属植物(Diospyros)3个种及栽培柿(D.kaki)17个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种间抗寒性存在着很大差异。而栽培柿品种间抗性差异不大,供试材料中,君迁子D.lotus最为抗寒,其中D.lotus♂的抗寒性为-29.1℃,D.lotus♀的为-28.6℃,其次为栽培柿D.kaki,供试17个品种的抗寒性范围在-21.0--27.0℃之间;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台东豆柿D.taitoensis最不抗寒,仅耐-16.5℃低温。降温速度对于树体冻害影响极大,若气温降至某一低,则到达该温值所用时间越长,树体受低温伤害越重,低温驯化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柿品种的抗寒性,此外,供试材料抗寒性的强弱与其是否为甜或涩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26.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唯一能在中国西北部半干旱地区存活和形成森林的高大乔木树种,对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有较强的耐受力。本研究以胡杨愈伤组织作为材料,检测了胡杨愈伤组织在低温锻炼过程中抗寒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SOD、CAT、P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温锻炼(2℃)不仅提高了胡杨愈伤组织的抗寒性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且增强了SOD、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番茄植物交叉适应现象及其生理机制,以番茄品种东农704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和高温锻炼后番茄幼苗在2℃低温下叶片中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番茄幼苗经过适宜的低温和高温锻炼均可提高幼苗的抗冷性,并且高温锻炼在提高番茄幼苗抗冷性方面明显优于低温锻炼。2℃低温胁迫1d,未经锻炼幼苗与锻炼幼苗相比,其MDA含量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大幅度下降,即使在恢复生长2d后,MDA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SOD、POD和CAT活性水平也较低。番茄幼苗在低温和高温锻炼后、低温胁迫后和恢复2d后,MDA含量和酶保护系统变化各有异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物具温度逆境交叉适应性,低温和高温锻炼诱导的番茄抗寒机制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28.
以“玉金香”甜瓜(Cucumis meloL.)为材料,研究了经过10昼夜15/10、10/5℃低温锻炼与25/15℃对照处理后再经过4昼夜2℃冷胁迫处理后甜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与质膜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经低温锻炼的甜瓜幼苗膜系统、叶绿素和MDA含量均发生了一定变化,SOD、POD含量显著增加;在之后的冷胁迫处理过程中,经低温锻炼的甜瓜幼苗真叶中SOD、POD活性显著高于CK,而MDA含量显著低于CK。说明经较长时间的低温锻炼能使甜瓜幼苗增强对更低温度的适应性,明显提高抗寒能力,但锻炼温度的量值不同,甜瓜幼苗抗寒能力的提高程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9.
采用凝胶电泳技术比较观察了金边卫矛冷驯化期间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及总蛋白的动态变化,就其变化规律与抗寒性的关系作了探讨,并首次鉴定了叶片中SOD的类型.结果表明:冷驯化期间叶片SOD同工酶未发生谱带数目的变化,但有谱带的增强表达,其中Cu-ZnSOD的变化较FeSOD明显.POD同工酶不仅有酶带的增强表达,而且有一条新的弱酶带出现.SOD、POD同工酶谱带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表达,但到达一个高峰后逐渐回落到接近对照水平.这表明植株在冷驯化期间随着SOD、POD同工酶变化而形成的低温适应机制可能是提高植株抗寒力的一个重要原因.金边卫矛在冷驯化期间诱导出4种分子量分别为18.7、19.5、15.7和18 kD的酸性蛋白,脱锻炼后仍然存在,表达量基本维持在低温处理时的水平,推测它们可能是抗冻蛋白,与冷驯化后金边卫矛在冰冻温度下的抗冻性相关.同时发现,叶片中多种蛋白质的含量与未驯化苗相比都有所增加,其中分子量分别为17.7、15.8 kD的碱性蛋白B和C及分子量为15.5 kD的酸性蛋白D的增强表达趋势较为明显,这3种蛋白在脱锻炼后含量均下降到接近对照水平,推测与植物在低温条件下代谢途径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0.
秋冬季节柿属植物树体内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测试结果表明 ,原产日本中部的栽培柿‘富有’(Diospyros kaki cv.Fuyou)的抗寒性为 (- 2 5±0 .7)℃ ,而原产于亚热带台湾的台东豆柿 (D.taitoensis)的抗寒性仅为 (- 18± 0 .6 )℃。试材枝内酚类物质总含量在 9~ 11月中旬上升至最大值 ,富有柿增加了 0 .7倍 ,台东豆柿增加了 0 .8倍。此后至 2月中旬维持在较高水平 ,3月中旬以后迅速下降。 9~ 11月中旬富有柿枝内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上升了近 4倍 ,台东豆柿增加了近 1倍 ;此后至 2月中旬维持在较高水平 ,3月中旬以后迅速下降。 2树种枝条皮层中的酚类物质总含量分别为其木质部的 5倍左右。酚类物质的大部分为缩合型单宁 ,其含量变化曲线近似于酚类物质总含量的曲线。试材枝内简单酚类物质和可溶性单宁含量极低 ,且在秋冬季节无显著变化。与富有柿相比 ,台东豆柿枝内酚类物质中简单酚类物质比例高 ,而缩合单宁含量所占比例较低。结果显示 ,柿属植物树体内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与其抗寒力的获得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