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为探索小菜蛾的药剂减量化防治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 Silwet 408有机硅助剂与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桶混施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液中桶混添加Silwet 408有机硅助剂3000~5000倍液均可显著提高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而2种药剂中桶混Silwet 408有机硅助剂5000倍液,在喷液量减少10%~20%的情况下,仍可取得与相应药剂正常使用量相当的防治效果。综合分析,在采用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小菜蛾时,Silwet 408有机硅助剂的添加量以稀释5000倍为宜,可减少农药喷液量20%。  相似文献   
52.
Black et al.(1992)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四种蚜虫进行了鉴别比较;Kambhampiti et al.(1992)将RAPD技术用于鉴定和区别蚊子的种和种群:Heckel et al.(1995)对小菜蛾抗Bt品系和敏感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标记研究,获得了118条抗性品系特有的扩增带。目前有关应用RAPD对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进行标记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拟采用RAPD技术寻找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特异性片段,并将其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Sequence-charactcrized amplified region)检测标记,旨在为建立实用的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分子检测技术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53.
采用田间喷药、模拟家庭加工,结合HPLC和GC检测方法探究炒、炖、凉拌处理方式对豇豆中三唑磷和阿维菌素两种常用农药残留量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加工处理后的豇豆中三唑磷的去除率为32.6%~70.0%,阿维菌素的去除率为39.0%~78.0%.其中煨炖的方式对两种农药的去除效果最好,三唑磷去除率为58.9%~70.0%,阿维菌素去除率为72.9%~78.0%.豇豆经家庭加工处理后,农药残留量接近消费者膳食中的农药暴露水平,这对于保障消费者的膳食安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AIM: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resistance to macrocylic lactone (ML) anthelmintics by Ostertagia circumcincta in lambs on a sheep and cattle property in the North Island of New Zea- land.

METHODS: Thirty lamb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one of five equal-sized groups, consisting of an untreated control and four treatment groups. The treatments, which were administered at the manufacturer's recommended dose rates, included oral moxidectin, oral abamectin (both at 0.2 mg/kg), an albendazole-levamisole combination, and an albendazole-levamisole-ivermectin combination. Post mortem worm counts were undertaken 7 days after treatment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each anthelmintic.

RESULTS: The albendazole-levamisole and albendazole-levam-isole-ivermectin combinations both reduced O. circumcincta burdens to zero whereas for moxidectin and abamectin efficacies of only 72% and 29%, respectively, were recorded.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occurrence of resistance to MLs by O. circumcincta. Although this is not the first occasion where resistance to this anthelmintic family has been detected in this parasite in sheep in New Zealand, it is the first instance that resistance to either moxidectin or abamectin has been reported.  相似文献   
55.
阿维菌素及其复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在南昌用阿维菌素及其复配药剂进行了砌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7%阿维菌素·丙溴磷乳油(卡蒙,含2%阿维菌素和35%丙澳磷)和2%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好,每667m^2用150ml的卡蒙和2%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纵卷叶螟的72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2%和87.3%,10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7.5%和87.2%,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利用接合转移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二型硫酯酶(TEII,type II thioesterase)导入链霉菌S.avermitilis NRRL8165中构建了两种突变株,同时研究比较了两种突变株与野生型在等量发酵时阿维菌素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导入Tetrocarcin A的TEII突变株阿维菌素的产量提高了96.52%;导入氯丝菌素(Chlorothricin)的TEII突变株阿维菌素的产量提高了38.06%。进一步验证了TEII对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具有编辑和纠错功能。  相似文献   
57.
阿维菌素属于广谱、高效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现有加工剂型主要包括乳油、微乳剂和水乳剂等。然而,这些剂型不具有缓释性,持效期短,需要频繁施药,防治成本较高。微胶囊剂可以保护囊芯物,减少用药次数,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对哺乳动物毒性。本文简单综述了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研究开发现状,旨在为阿维菌素的高效、安全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了多菌灵、吡虫啉、嘧霉胺、除虫脲、灭幼脲、辛硫磷和阿维菌素在韭菜上的残留量,建立了使用液质联用仪同时检测的方法,样品提取液中加入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炭黑离心后再经过氨基柱净化,大大降低了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9.
阿维菌素对苹果园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阿维菌素对苹果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1.8%阿维菌素乳油为代表品种,针对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绣线菊蚜、金纹细蛾、二斑叶螨、苹果全爪螨等5种主要害虫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可作为防治苹果树桃小食心虫和绣线菊蚜的兼治药剂,宜在二者发生较轻、结合防治其它害虫时使用;阿维菌素防治苹果树金纹细蛾与生产上常用药剂灭幼脲防效相当,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阿维菌素对苹果树活动态螨有较好防效,但杀卵效果较差,适于在叶螨发生初期,卵量较小时使用。只要正确的掌握其使用技术,阿维菌素对苹果多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0.
为了实现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叶螨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即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标记技术,检测二斑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 Cl3)基因片段上G326E的突变频率,并采用琼脂浸叶法测定田间5个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北京密云、顺义、昌平、浙江宁波和海南吉阳5个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达1 155.63、1 317.10、844.19、314.95和1 799.69倍,均为极高抗性水平;CAPS检测发现我国二斑叶螨抗性基因存在G326E位点突变,但在供试的5个不同种群中突变频率变异很大,其中北京昌平种群G326E突变频率高达90.00%,密云和顺义种群均为26.67%,浙江宁波种群为5.00%,而海南吉阳种群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表明该CAPS标记还需与其它抗性机制或检测技术结合来实现叶螨对阿维菌素抗性的早期检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