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大叶冬青、乐东拟单性木兰,洒金桃叶珊瑚3种常绿阔叶树,在南京,盱胎,新浦纬度各相差约1°的地方试栽后,前两地可安全越冬,新浦栽种大叶冬青和洒金桃叶珊瑚可以成功,栽乐东拟单性木兰则要注意小环境的选择。  相似文献   
72.
14条环太湖河流水质与茭草、水花生氮磷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环太湖14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河流水质和水生植物优势种(水花生和茭草)中氮磷含量,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实施综合整治以来,环太湖河流水质有所好转,氮污染是目前环太湖河流的主要污染特征,有效削减其入河量是太湖入湖河流治理的重要任务;水花生总氮(TN)和总磷(TP)累积能力均强于茭草,水花生叶(茎)中TN、TP含量分别是33.88~55.70g·kg-(122.10~29.96g·kg-1)、4.44~8.96g·kg-(13.43~8.02g·kg-1);茭草叶(茎)中TN、TP含量分别是12.30~21.41g·kg-(121.75~31.22g·kg-1)、2.06~6.58g·kg-(12.60~7.81g·kg-1)。水花生和茭草叶茎中TN含量与水体中TN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两种植物叶茎中TP含量与水体中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体中P浓度越高,水花生和茭草体内P的累积量越大。  相似文献   
73.
不同薄膜包装对茭白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壳鲜茭白为试材,用低密度聚乙烯和复合薄膜进行包装处理,在(1±1)℃和90%-95%RH下贮藏40 d,分析茭白叶绿素、纤维素、木质素、嫩度、表皮色泽和维生素C等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薄膜包装对茭白表皮的绿化、纤维化、木质化、Vc降解和失重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其中复合膜包装的贮藏效果比低密度聚乙烯更为显著,贮藏40 d后,叶绿素、木质素和硬度增加量比低密度聚乙烯包装分别低11.9%,17.1%和3.6%,白度指数和Vc保留率分别高5.6%和17.45%.表明复合保鲜膜更适合于带壳茭白保鲜.  相似文献   
74.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43-17645,17685
以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活污水纳污河流-永丰河,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和面山泥沙地表径流汇集河流-格美江河口的茭草湿地湖滨带迎水面和背水面采样监测分析,研究湖滨带对入湖泥沙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各入湖河流泥沙拦截效果较好,且夏秋季节的拦截效果为冬春季节的2~4倍。同时,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通过对入湖泥沙的拦截作用能有效减少外源氯、磷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达到对剑湖水环境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HPLC法测定苦丁茶中的嘌呤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丁茶中的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在272nm此外检测波长下,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的峰面积标准曲线在2~15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0.999。  相似文献   
76.
稻瘟病菌与禾谷镰刀菌均是危害禾本科作物的重要病菌,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两种模式生物。为进一步探索这两种病菌的致病能力和侵染过程,对稻瘟病菌与禾谷镰刀菌在茭白上的致病能力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二者在茭白不同部位的发病过程及特点。结果显示,稻瘟病菌可侵染茭白叶片与叶鞘,但无法侵染茭白的肉质茎(茭白笋);而禾谷镰刀菌不能侵染未创伤的茭白叶片和叶鞘,但可对茭白笋造成危害。对侵染部位的显微观察发现,稻瘟病菌在茭白叶片上能形成典型的附着胞与侵染菌丝。另外,茭白能有效地区分两种病菌的致病突变体。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与禾谷镰刀菌能够侵染茭白,造成危害;同时茭白也可以作为寄主研究这两种病菌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适合于茭白线粒体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茭白线粒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茭白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线粒体提取纯化方法、IPG胶条pH范围及蛋白上样量等条件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差速离心(3000~14000×g)联合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20%∶24%∶40%=2∶4∶2)对茭白线粒体的提取纯化效果优于仅采用差速离心.采用改良酚抽法提取茭白线粒体蛋白,17 cm、pH 3~10的IPG胶条,1.0 mg上样量,12% SDS-PAGE进行双向电泳,0.12%考马斯亮蓝G-250胶体考染法染色,茭白线粒体蛋白主要分布在pH 4~8范围内,pH 3~4和pH 8~10范围内蛋白点较少;进一步选用pH 4~7和pH 5~8的IPG胶条对茭白线粒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效果均明显提高,且pH 4~7范围内IPG胶条的双向电泳图谱清晰,蛋白点分辨率较高.分别采用0.8、1.0和1.2 mg 3个不同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结果表明上样量为1.0 mg时,电泳图谱质量最好.[结论]通过差速离心联合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纯化茭白线粒体,并控制好双向电泳体系的pH范围、上样量等因素,可获得蛋白质点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78.
杨允菲  邢福 《草业学报》2007,16(2):19-24
宽叶蒿为根茎型菊科的无性系植物.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对松嫩平原杂类草草甸宽叶蒿无性系种群进行了结构和生产力分析.结果表明,在花期和乳熟期,宽叶蒿营养分株构件均由4个龄级组成,生殖分株构件均由3个龄级组成.2个生育期营养分株构件均以1龄级的数量最多,随着龄级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生殖分株构件均以2龄级的数量最多,呈稳定型年龄结构.2个生育期种群的生物量均属于稳定型年龄结构.在种群的物质生产上,生殖分株构件的贡献力一直较大,并且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其贡献力呈增强趋势.乳熟期各龄级物质生产对种群的贡献力为2龄级>1龄级>3龄级>4龄级.不同生育期宽叶蒿无性系种群单个分株生产力均以老龄级最大.在松嫩平原杂类草草甸,宽叶蒿无性系分株主根及根颈的生活年限最多为5年.  相似文献   
79.
介绍一种新的高效生态循环利用栽培模式,即茭白田套养泥鳅结合茭白鞘叶露天栽培大球盖菇,不仅能有效提高农田的复种指数,大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0.
为筛选出以椰糠为基础并适合茭白幼苗的栽培基质,以茭白浙茭2号为试材,以普通土壤、粗粒椰糠、细粒椰糠、珍珠岩为基质原料,按照不同体积配比设置5种栽培基质:普通土壤(CK)、粗粒椰糠(T1)、V粗粒椰糠:V珍珠岩=3:1(T2)、细粒椰糠(T3)、V细粒椰糠:V珍珠岩=3:1(T4),探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茭白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茭白幼苗株高可达130.28 cm、叶长可达99.89 cm;总叶绿素质量分数为5.28 mg·g-1,较CK处理提高7.32%;净光合速率为17.75μmol·m-2·s-1,较CK高出35.91%;光化学淬灭系数较CK高17.6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较CK低63.33%;T2处理茭白幼苗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可达107.97 g,较CK高205.52%;地下部鲜质量可达102.82 g,较CK高263.45%。综上所述,选用V粗粒椰糠:V珍珠岩=3:1基质处理的茭白幼苗植物学性状和叶片光合参数整体表现最优,可作为适合茭白幼苗的推荐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