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软包装贮藏切片茭白微生物及感官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茭白不易贮藏的现象,对软包装切片茭白(Zizania lactifolia Turz)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及感官特性进行研究,同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在-2℃和4℃时,微生物菌落总数分别在贮藏第10天和第7天超过106 cfu/g,感官质量在贮藏第11天和7天显著下降。改进的Gompertz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茭白贮藏过程中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其拟合度(R2)在0.945~0.984。乳酸菌和酵母菌是茭白贮藏过程中的主要优势菌,并与茭白的整体感官分数、硬度、色度、色泽和脱水程度等感官质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82.
杨凤丽  宓盛  沈瑛瑛 《蔬菜》2020,(10):49-52
为有效控制茭白胡麻叶斑病,筛选出安全高效药剂,利用市场上7种主流药剂对胡麻叶斑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14 d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达85.85%,且持效期较长;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和50%异菌脲悬浮剂防治效果稍好,平均防治效果均在73%以上,其中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治效果接近80%,且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药后14 d内发挥稳定,表现出较长的持效性。在生产上,建议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首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或其复配制剂,异菌脲可作为轮换药剂备用。  相似文献   
183.
[目的]为比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修复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的生理特性及抗逆性,[方法]本研究选择山西省襄汾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采集湿地芦苇、茭白叶和根样本,对其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升高。[结论]与茭白相比,芦苇中丙二醛(MDA)含量较低、SOD活性升高、CYP450活性增加,抗逆性较茭白强;芦苇和茭白均是良好的人工湿地修复植物,SOD、CYP450保护酶的共同作用及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增加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适应反应,且芦苇的抗胁迫能力相对优于茭白。  相似文献   
184.
对7个茭白品种的株高,第4叶叶鞘长、叶长、叶宽,壳茭单质量,净茭单质量及产量等10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调查测量,并测定氮素、叶绿素和水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款庄茭白产量较高,商品性好,口感甜脆,营养成分含量丰富,适宜云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85.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基因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编码基因。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基因组可编码27个gst,均含有GST保守的N端或C端结构。27个GST分属于8个不同的家族,其中URE2P家族GST数量最多(8个),OMEGA家族含6个,GTE家族含4个,C1、GHR、SIGMA和GTT家族各含2个,EF1Bγ家族含1个。各家族间的GST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光照时长胁迫下6个URE2P家族GST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表明有4个GST基因(MF327518,MF327511,MF327527,MF327514)在诱导48h后表达量最高,2个GST基因(MF327506,MF327510)在诱导96h后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6.
为探讨微量元素对苦丁茶冬青新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对生长一致的植株修剪后,依据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喷施一定浓度的铁(Fe)、锰(Mn)、铜(Cu)、锌(Zn)和硼(B),20 d后,摘取新稍,测定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苦丁茶冬青新稍的伸长,Mn处理能显著增加叶长,Zn处理能显著增加叶长和叶宽,B处理能同时增加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Cu、Zn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相似文献   
187.
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种研究结果表明,大叶冬青种子休眠期长,需处理18~24个月才能萌发,幼苗期生长缓慢,生长呈双峰型,2次抽梢明显。树高季节生长高峰一般在4月和7~8月出现,绝大多数植株6月生长趋于停滞;地径季节生长分别在5~6月和8月出现峰值。季节生长与月均温、月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显著,表明生长需要较高温度和湿润的条件。幼龄期适应性强,能适应引种地35~39℃极端最高温度和冬季-5~-7℃自然低温,安全越夏越冬,未见病害发生。苗木栽植后3a开始速生,速生期年生长量达50cm以上。采用金丝垂柳(J842)、杜仲、南酸枣等阔叶树种与大叶冬青复层混交,利用侧方遮荫作用,能显著促进大叶冬青生长,并提前2a速生,树高净生长量增加19.65%.34.20%,4年生苗平均高1.60~2.07cm,地径2.0~2.3cm;叶用园幼树3年生春季嫩叶产量达150kg/hm^2,4~5年生春季产嫩叶225~281.75kg/hm^2,生产优质苦丁保健绿茶60~112.5kg/hm^2,显示出研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8.
野生稻,英文译为wild rice,但笔者在查阅有关野生稻(wild rice)的英文文献时发现,wild rice除指代禾本科稻属中的野生稻之外;还有文献指代的是禾本科菰属的菰米。因此,本文分两部分阐述,野生稻与菰的比较、wild rice不一定指野生稻,为后人查阅wild rice时辨别菰或野生稻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9.
茭白地上部N、P、K含量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茭白植株地上部总体上N、K含量较,P含量低。干物质中P、K含量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N的含量在孕茭膨大期有一个激增过程。叶片和缩短茎N、P、K的含量民植株N、P、K含量变化基本一致。肉质茎膨大过程中N、P、K含量均显著增加,叶片和缩短茎的N、P、K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叶片制造的养分首先送往缩短茎,缩短茎积累这一定程度而肉质茎尚未膨大时,叶片进行自身积累,肉质茎开始膨大后,短缩茎内养分送往肉质茎。  相似文献   
190.
Abstract

A micropropagation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Anogeissus latifolia-a tree of fragile ecosystems. Multiple shoots were regenerated from cotyledonary node and epicotyl explants on Murashige and Skoog's (MS) medium containing 0.1 mgl-1 indole-3-acetic acid (IAA) + 1.5 mgl -l 6-benzylaminopurine (BAP) + additives (25 mgl -l each of adenine sulphate, L-arginine, ascorbic-, citric acids and 1.0 mM L-asparagine) + 200 μM Fe-EDTA (ferric-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salt. The shoots differentiated in vitro were subcultured and repeatedly transferred onto fresh medium but with 1.0 mgl-1 of BAP to achieve 4-5 fold rate of shoot multiplication. After every 4th week of culture, from each culture bottle 8-10 shoots could be harvested for rooting. The shoots produced in culture were rooted in vitro on half strength MS medium with 1.0 mgl -l either of IBA (indolebutyric acid) or NAA (naphthaleneacetic acid). The shoots were puls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100 mgl -l each) of IBA and NOA (2-naphthoxy acetic acid) rooted ex vitro. The ex vitro root induction method is highly efficient and plantlets so generated could be acclimatized and pot transferred. The process developed can be used for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plants of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