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861篇
农学   163篇
基础科学   122篇
  928篇
综合类   2359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目的] 尝试在青藏高原县级尺度上对荒漠化区域进行划分,并分析不同荒漠类型的分布特征,为荒漠区划及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为例,利用2018年的TM遥感影像,2000—2018年的MODIS影像数据,结合GIS制图技术,通过长期野外调查,探讨高寒区荒漠分类系统。[结果] 在分析荒漠形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荒漠分类的主要原则和划分指标。利用气候区划、地表物质组成、地貌形态及成因、植被盖度等指标,将拉萨市城关区荒漠划分为2个Ⅰ级类型,7个Ⅱ级类型,18个Ⅲ级类型,31个Ⅳ级类型,并确定各级各类荒漠的面积及空间分布范围。[结论] 确定了高寒区荒漠分类的指标,对城关区的荒漠区域进行分级分类。初步建立了西藏高寒地区的荒漠分类体系,奠定了青藏高原高寒区荒漠分类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2.
青岛市1990-2011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青岛市1990,2000,2006年LandsatTM影像和2011年‘HJ-1’卫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分析了青岛市1990-2011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况.结果表明,21 a间青岛市土地利用状况变化显著.(1)耕地、草地面积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2)青岛市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说明青岛市正处于土地利用发展时期,土地利用集约度将进一步提高;(3)空间上,中部和东部地区变化显著,北部和西南部变化相对较小.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转换关系复杂,主要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化.  相似文献   
903.
绿色廊道是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分隔,维持景观格局稳定,促进物质能量的迁移和更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焦作市为例,在对绿色廊道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利用ENVI 4.5结合ArcGIS 9.2软件对焦作市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并结合实地调查对绿色廊道结构与体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的绿色道路、河流和绿带廊道分别为24,7和2条.城区绿色廊道表现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单一,建设率低;部分水系和道路为裸露的混凝土阶地,城区绿色廊道密度为2.86,绿色廊道建设率为0.48,网络交点为65个,连通度为0.17;焦作市绿色廊道密度、建设率和连通度等指标过低,整体上处于不合理和不健康的状态.未来绿色廊道建设除了加大绿色廊道长度、宽度,提高绿带的比例外,应重点加强各廊道间的生态联系;构建以绿带廊道为导向,“三横五纵”绿色河流廊道为骨架、绿色道路廊道为网络的绿廊体系.  相似文献   
904.
张小勇  卫海燕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2):218-220,225
延安市1999年被确定为退耕还林示范地区,迄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10余年,研究和监测退耕前后植被覆盖变化就成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选取了SPOT/VGT NDVI数据,借助Erdas和ArcGIS平台,利用一元趋势线模型和植被覆盖度模型对延安市1998-2008年间植被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延安市10a间大部分地区植被恢复情况良好,植被指数明显改善的地区占总面积的21.27%,中度改善地区占61.46%.(2)延安市植被覆盖率呈现为南高北低,该市平均覆盖度为0.519 8.(3)0°~35°坡度之间明显改善和中度改善的面积比例均超过了各自面积的75%,其中15°~25°坡度明显改善面积比例最高,占总面积的35.8%.  相似文献   
905.
南昌市园林植物刺蛾种类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茂琴  彭龙慧 《江西植保》2009,32(3):114-116
刺蛾是一类重要的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寄主广泛,南昌市发生较为普遍。据调查,南昌市刺蛾种类有21种,危害园林植物较为严重的刺蛾种类主要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er)、褐边绿刺蛾L.consocia(Walker)、桑褐刺蛾Setor postonata(Hampson)及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等5种刺蛾。本文记述了南昌市5种危害园林植物较为严重的刺蛾种类的寄主植物、发生及为害特点,以及相关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南昌市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水资源硬约束下的武威城市化过程与节水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历史资料和1985-2005年武威市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水资源总量变化、河道迁徙、空间分布、用水结构、水价等方面探讨了水资源对武威城市形成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武威市水资源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武威市城镇形成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受水资源影响明显。1985-2005年武威市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从相互抗拮到逐渐适应的磨合过程;用水总量与城市用地扩张关系复杂,但用地规模的扩张带来了一定的用水量减少;农业用水效益与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工业用水效益与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今后随着武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越加明显,通过优化用水结构、促进生产、生活节水、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价调控等途径建设节水型城市是缓解武威城市发展水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07.
近30年宝鸡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态安全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宝鸡市近30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对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能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与城市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变好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宝鸡市生态环境仍处于不安全状态、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良化城市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08.
咸阳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0-2003年咸阳市统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咸阳市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咸阳市耕地总体呈逐年减少态势,且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咸阳市耕地面积变化的3大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2004-2034年的耕地数量.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以及咸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9.
聊城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山东省聊城市近年来农业资源利用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聊城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认为,应科学规划农业生产结构,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科技技术转化与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10.
保定市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上游农田过量施用化肥以及工业企业的发展和水库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保定市水库的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对保定市3个水库的水质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安格庄水库水质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有下降的趋势,属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