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0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861篇
农学   163篇
基础科学   122篇
  928篇
综合类   2360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利川市耕地硒资源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湖北省利川市耕地硒含量及资源分布情况,为当地兴办富硒产业及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农户责任田自然地块为采样单元,采集利川市621个耕地土样,测定全硒含量,分析硒资源分布情况。[结果]利川耕地土壤的全硒含量为0.011~6.121 mg/kg,平均值为0.439 mg/kg,处于富硒水平;耕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878,但与土壤pH相关性不明显。境内耕地富硒土壤呈不规则“y”字型分布,文斗、忠路、沙溪为粗壮的“y”脚,由西南角向东北、西北方向延伸。耕地全硒0.900 mg/kg以上的采样点集中分布于忠路文斗带、齐岳山脉(含福宝山)、寒池山脉和麻山山脉4个区域。耕地硒含量与煤关系紧密,含硒较高的4个区域均有大小不等的煤矿资源。缺硒地区主要分布在柏杨镇及齐岳山以西的建南镇、谋道镇。[结论]初步摸清了利川耕地硒含量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12.
绵阳市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四川省绵阳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绵阳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以城乡道路为骨架,依托“北部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中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生态观光旅游区”,构建绵阳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提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快促进绵阳市乡村旅游价值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813.
为益阳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建设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通过对益阳市梓山湖公园、秀峰公园和会龙山公园等12个公园的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益阳城市公园中植物的应用状况.结果表明:益阳城市公园绿化植物共计93科176属235种,其中乡土植物共73科116属139种,占益阳城市公园绿化植物的59.2%;在乡土植物的不同应用类型中,常绿乔木应用比例较少,占34.5%,但香樟、桂花和杜英等个别树种应用范围广;指出了乡土植物在益阳城市公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14.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 km×1 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15.
【目的】综合分析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动态演变趋势,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森林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惠州市1990、2000、2010年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采用景观格局数量分析和转移矩阵从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梯度分析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动态特征及演变。【结果】惠州市城市中心区斑块密度由1990年的0.08个·hm~(-2)增加到2010年的0.25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11.81 hm~2下降到3.92 hm~2;近郊区的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也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但2000—2010年间的变化相对较小,说明破碎化斑块逐步缩小;在远郊区,景观破碎化趋势较为缓慢,斑块密度由0.18个·hm~(-2)增加到0.30个·hm~(-2),再降至0.11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9.12 hm~2减小至3.51 hm~2。在1990—2000年期间,城市无序和快速的扩张,城市绿地的斑块数量增多,面积减小;但在2000—2010年期间,通过城市公园、人工荒山绿化、生态修复等人工绿地的有序建设,城市绿地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斑块整合逐渐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步降低,表现出典型的逆破碎化趋势。【结论】人为有序和有规划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森林景观状态,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816.
[目的]对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新疆喀什市近20a来的乡村转型发展进行研究,评价当地的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及土地利用变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方法]构建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两个评价体系,利用TOPSIS法量化喀什市1995—2015年乡村转型发展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得出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程度的因子。[结果]喀什市乡村转型度在整体上处于上升态势,速率较慢,年际变化率为0.55%/a,城乡协调度在整体上处于微弱下降态势,年际变化率为-0.06%/a,近20a来喀什市乡村转型发展经历了低速—协调、中速—较协调、中速—不协调、高速—不协调、中速—协调5个阶段,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增率为0.31%/a,影响喀什市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因子包括农业人口比重、乡村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劳动率及乡村污染物处理率。[结论]农业人口比重在数量上与乡村转型发展度的耦合度达0.786,农业人口比重在质量上与乡村转型发展度的耦合度达0.559,乡村人均GDP比重变化与乡村转型发展度的耦合度达0.877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比重变化与乡村转型发展度的耦合度达0.641,喀什市的乡村转型发展与人口转型、经济转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型的一致性较高,属于良性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17.
[目的]全面调查浙江省宁波市北环快速路施工前后及施工过程中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状况,为今后线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2010年宁波市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道路图及调查数据,结合项目区地形图和实测高程点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实测土壤属性数据、水文站降雨数据等资料分别获取RUSLE模型中各因子值的空间分布,然后通过RUSLE模型计算项目区3个不同阶段的土壤侵蚀量,最后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项目施工前期和自然恢复期的土壤侵蚀均以微度侵蚀为主,所占项目面积比例分别为98.53%和99.73%;而施工期的土壤侵蚀等级以轻度和微度侵蚀为主,两者分别占项目区面积的52.5%和35.4%;项目施工期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380.9t/(km2·a),远高于施工前及施工期后的251.3,155.4t/(km2·a)。[结论]项目施工期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临时堆土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坡度因素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18.
[目的]分析山东省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测度及其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烟台市1986—2012年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和能源消耗数据,采用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测算出其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结果]1 1986—2012年烟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由3.05×106 t上升到1.494×107 t,增加了3.9倍;2 2012年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之间关联度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园地,与人均碳排放量关联度最高的用地为交通运输用地;3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关联度较高的分别是园地(0.812 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812 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805 9);4 1986—2012年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关联度较大的地区依次是长岛县(0.980 4)、芝罘区(0.962 4)和莱山区(0.948 0)。[结论]烟台市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819.
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协调度函数模型对沧州市14个县(市)的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和识别沧州市2003—2012年该系统的演进态势,研究分析了各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协调发展度D值约为0.52,处于基本协调水平。从时间序列上看,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呈波动起伏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但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所辖14个县(市)由2003年的以极不协调为主发展为2012年以比较协调和高度协调为主。从空间分布来看,沧州市所辖14个县(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年平均增长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吴桥县协调发展水平在沧州市始终最高,海兴县最低,协调发展度平均增长率青县最高,为8.60%;吴桥县最低,为0.33%。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西南部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再次,东部最低。研究为制定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制定差异化三农政策,推动区域内各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0.
为了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水溶性有机碳(SWSOC)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阶段(GT)、草灌阶段(MT)、灌丛阶段(FX)、灌乔阶段(FA)、乔木阶段(AR)和顶极阶段(TV),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的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SMBC、土壤微生物熵(SMQ)、SWSOC、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SWSOC/SOC)、土壤基础呼吸(SBR)的变化规律以及他们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BC和SBR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SMQ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和恢复进行而增加;在不同的恢复阶段,SWSOC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10 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在10~20和20~40 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先增后减;SWSOC/SOC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减小;SMBC,SMQ,SWSOC,SBR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高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