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9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1453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1579篇
基础科学   177篇
  909篇
综合类   5027篇
农作物   2338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282篇
园艺   762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黑小麦产量和氮利用率的影响,在洪洞县小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试验以“运黑161”为供试品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0 kg/hm2(N0)、144 kg/hm2(N144)、192 kg/hm2(N192)、240 kg/hm2(N240)4 个施氮水平,研究黑小麦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株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利用率的变化。研究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氮可增加黑小麦孕穗至成熟期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穗数和穗粒数也增加,产量以施氮量240 kg/hm2最高,达6 048.45 kg/hm2,较其它氮肥提高6.04%~134.30%,但与施氮量192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以施氮量192 kg/hm2最高,达16.26%。总之,施氮量为192 kg/hm2更利于“运黑161”降低氮肥投入,节约成本,实现产量和氮效率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甜菜产量、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甜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吸肥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甜菜产量,制约甜菜产量的养分因子依次为N〉P〉K。干物质日积累规律为:苗期增长缓慢,叶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80,125d达到最大值,在60~80d时,块根的日积累量超过叶。氮的吸收速率,全株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叶片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100,160d达到最大值,氮的累积总量在叶中较多。磷的吸收速率,叶片表现为出苗后40~80d最快,块根在40~120d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磷在叶和根中的累积量分别在出苗后80,120d达到最大,80d之后根的累积量超过叶。对于钾,叶在出苗后40—120d快速吸收并达到最大值,块根在出苗60d后吸收加快,收获时达到最大;在整个生育期内块根对K的吸收量都低于叶。甜菜单株日吸收N和P量分别在出苗后100,60d达到最大值;K的日吸收量苗期较少,40~80d快速增加达到最大,收获前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氮素对燕麦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氮素对燕麦坝莜1号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冠层分析仪测定不同氮肥处理下群体的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同时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下产量性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单株叶面积在整个生育期呈"M"型变化,叶绿素含量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施氮量对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的影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变大,而透光率变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燕麦坝莜1号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则降低。产量以N2处理(144.0 kg/hm2)最高。因此认为,合理的氮肥用量能显著改善燕麦群体的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是燕麦增产的重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喷施浓度及喷施次数对蕹菜产量及茎叶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05%及0.1%的硫酸锌液均能提高蕹菜的产量,但以0.05%的处理对产量的提高作用最明显,浓度超过0.1%时,对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提高喷锌浓度,蕹菜锌含量的增加为叶片大于茎;喷施1~2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喷施超过2次反而减产;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蕹菜锌含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地面覆草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坤 《中国蔬菜》1999,1(2):6-0
姜田地面覆草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地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但使气温稍升。尽管地面覆草未改变光强,但生姜长势与传统插草相似,因而最终产量未表现显著差异。地面覆草与插草的生姜长势及产量均极显著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17.
Identifying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LMPs) that enhance on-site sediment management and crop productivity is crucial for the prevention, redu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achieving 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 (LDN). We reviewed studies in Ethiopia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LMPs on soil loss (84 studies) and crop productivity (34 studies) relative to control practice. Yield variability on conserved lands was assessed using 12,796 fixed plot data. Effects of LMP on soil loss were 0.5–55 t ha−1y−1 compared to control practices yielding 50 to 140 t ha−1y−1. More than 55% of soil loss records revealed soil loss less than the tolerable rate (10 t ha−1). Area closure, perennial vegetation cover, agronomic practices, mechanical erosion control practices, annual cropland cover, and drainage groups of practices led to 74.0 ± 18.3%, 69.0 ± 24.6%, 66.2 ± 30.5%, 66.1 ± 18.0%, 63.5 ± 20.0%, and 40 ± 11,1% soil loss reduction, respectively. A yield increase of 25.2 ± 15.0%, 37.5 ± 28.0%, and 75.4 ± 85.0% was found from drainage, agronomy, and mechanical erosion control practice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yield loss by erosion on fields without appropriate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on conserved fields was 26.5 ± 26.0% and 25 ± 3.7%, respectivel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actices that entail a continuous presence of soil cover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perennial vegetation, retention of moisture, and barriers for sediment transport were most effective at decreasing soil loss and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This review provides evidence to identify the best LMP practices for wider adoption and inform decision-making on LMP investments towards achieving sustainable solutions to reverse land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8.
赵花荣  任三学  张玲  田晓丽 《玉米科学》2024,32(4):55-64,76
基于2019-2022年夏玉米播期试验资料,分析夏玉米生理成熟后延迟收获对子粒农艺性状改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早播10 d至晚播20 d处理的有效灌浆结束日均比生理成熟期延后,子粒有效灌浆持续日数依次比其花后10 d至生理成熟期日数延长28~9 d,播期每推迟10 d延长日数减少6.3 d。子粒农艺性状有明显的改善,百粒重、穗粒重提高,子粒增产效应明显,理论产量增产率16.95%~7.66%,增产量1 960.36~681.51 kg/hm2,对照增产最多,比晚播10、20 d增产粮食多2.4~2.9倍。为华北地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和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省鹤壁和原阳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CK)、种肥同播(T1)、5叶期一次性施肥(T2)和10叶期一次性施肥(T3),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夏玉米包膜尿素1∶1配施普通尿素适宜的一次性施肥时期。结果表明,鹤壁和原阳T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2 700 kg/hm2和10 945 kg/hm2,但与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T3处理分别提高14.2%和10.9%;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25.1%和1.6%~21.2%。不同生育期T1处理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均达最高。鹤壁和原阳T1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5.2%和35.5%,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14.7个百分点和3.2~13.6个百分点;氮素积累量较其他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3.8%~34.5%和14.5%~41.5%。T1处理土壤氮素依存率低于T2和T3处理。综上,种肥同播提高了夏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叶片SAPD值和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速率,降低了土壤氮依存率,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氮素需求,实现了夏玉米高产和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筛选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和适宜在特定生态区种植的品种,为后续的品种推广和生态区种植提供理论基础。在2020、2021和2022年3个不同年份间分别种植16个玉米品种(L1~L16),对小区产量、株高等重要指标进行记载。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除穗长的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L×Y)、穗行数和千粒重外,其余性状的品种效应(L)、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年份效应(Y)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GGE分析显示,L6(武农科1号)在酒泉市2020和2021年适应性最强,L10(五谷652)在酒泉市2022年的适应性最强;小区产量高且较为稳定的是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可知,小区产量与其余农艺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稳定性俱佳且其余农艺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本试验所选择的试点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