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6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1359篇
林业   1155篇
农学   562篇
基础科学   707篇
  3987篇
综合类   4746篇
农作物   285篇
水产渔业   1213篇
畜牧兽医   843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1342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583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592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1097篇
  2011年   1089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853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试验选取鲁中山区的3个大樱桃温室,进行从冬季扣棚开始至大樱桃升温期间温度等气象要素观测,同时结合温室管理人员对扣棚时间、升温时间的记录以及温室大樱桃的生长状况,研究温室大樱桃的扣棚时间和最合适的升温时间。结果表明,鲁中山区温室大樱桃扣棚时间在12月中下旬,当该时期外界温度下降至-19.1℃时,花芽冻坏率为30%,建议在该时期强冷空气来临之前扣棚;升温时间在次年1月上旬,升温时间要在满足需冷量的前提下,根据试验结果,7.2℃模型的最小需冷量为1 070 h,0~7.2℃模型的需冷量为484 h。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沿新安江流域黄山段布设了15个采样点,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进行样品采集,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结果]2013年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水质良好,氮、磷污染程度较低,总体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存在季节性差异和地域性差异。[结论]水质下降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可以从农业管理方面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993.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86-5188,5285
分析了东风西沙水源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分布、群落结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东风西沙水源地共监测出藻类6门共64种(属),分别为蓝藻、绿藻、硅藻、隐藻、裸藻、金藻,其中硅藻和绿藻共47种,为水源地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浮游植物优势种单一,主要为硅藻门的短小舟形、克洛脆杆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以及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且优势度值较小;监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8.20×10^5 ~8.40×10^6 cells/L,均值为3.71×10^6 cells/L;群落特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东风西沙目前水质较好,总体上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94.
以扬州市大江风光带建设规划与实践为主要案例,对沿江区域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理念以及投入机制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该区生态建设结合城市总体发展思路,突出生态功能,配置科学合理,为当地社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复合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有机复合肥在氮素投入降低25%的条件下,水稻产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产,幅度在11.27%~19.75%,铁杆复合肥+多维肥精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有机复合肥各增收幅度在2 985~5 325元/hm2之间。以铁杆复合肥+多维肥精的处理增收幅度最高,达到5 325元/hm2。  相似文献   
996.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评价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针阔混交林,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针阔混交林分为3个林龄段,其中针阔混交林Ⅰ为10-11a生,针阔混交林Ⅱ为7-9a生,针阔混交林Ⅲ为3-5a生。生物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E)衡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数先减小再增大,草本层则先增大再减小。针阔混交林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科均为杉科,其重要值随林龄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杉木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衰退,逐渐被阔叶树种所取代。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主要以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木兰科占优。在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造林树种包括米老排、阴香、山杜英、藜蒴、香樟、火力楠、楝叶吴茱萸,这些树种适宜于本地区杉木林改造;重要值较高的自然更新乔木物种为鸭脚木、山苍子、山麻黄和银柴。在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因林分而异,藜蒴、鸭脚木、山苍子、山黄麻等乔木树种的幼苗具有较高的重要值,表明部分造林树种能够实现自我更新,群落处于正向演替过程中。草本层以蔓生莠竹、弓果黍、蕨、乌毛蕨和假臭草等为主。随林龄的增加,乔木层S呈上升的趋势,而H′、D和E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层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H′、D和E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草本层所有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也反映出林分改造促进了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997.
土壤微生物特性可反映油茶林土壤质量的优劣。为了解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 SMBN)与酶活性时空变异机制,选取赣西地区油茶幼龄林(1和6年龄)、中龄林(10年龄)、成熟林(30和50年龄以上)为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龄、季节、土壤层次油茶林土壤SMBN和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的异同。结果表明,林龄、季节和土壤层次对SMBN与酶活性的影响分别达显著水平( P<0.01)。其中土壤SMBN、蛋白酶、脲酶活性均为中龄林和成熟林大于幼龄林。 SMBN表现为冬、春季小于夏、秋季;蛋白酶活性为夏季高,春、秋季次之,冬季低;而脲酶活性为冬季高,春、秋季次之,夏季低。 RDA 分析表明,油茶人工林土壤碱解氮和水分能有助于增加SMBN,pH值降低会抑制脲酶活性,而养分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大。综上所述,推断研究区是油茶生长的适宜区,油茶林土壤质量尚处于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8.
为定量评估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结合野外采样和浸水试验对官司河流域7种林分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分枯落物蓄积量范围为4.49~13.19 t· hm-2,其中马尾松纯林最大,麻栎纯林最小;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深和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且纯竹林最大,分别为2.87 mm和9.77 t· hm-2。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显著。各林分0~30 cm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7.1%~54.3%,竹林和松栎混交林的表层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分别为256.52、44.5 t· hm-2。纯竹林、松栎混交林持水效果较好,可作为水源涵养林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999.
滇榄仁为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的一级标志种,常与乡土草本植物扭黄茅形成"稀树草丛"景观。长期以来,滇榄仁幼苗极少能在自然群落中成功建植。为了探讨扭黄茅竞争对滇榄仁幼苗早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通过室内盆栽实验人为控制滇榄仁幼苗与扭黄茅之间的竞争强度,研究了扭黄茅竞争对滇榄仁幼苗形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叶片数量与大小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扭黄茅竞争严重限制了滇榄仁幼苗的早期生长。当存在扭黄茅竞争时,滇榄仁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根冠比变化范围为0.42 0.62之间。无论滇榄仁幼苗延后定居、同时定居或提前定居,其根系长度以及生物量干质量均会因为受到限制而缩短或减少。然而,定居时间在滇榄仁幼苗存活与生长状况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提前定居时,滇榄仁幼苗根冠比远高于同时定居和延后定居时,且其根冠比不受扭黄茅竞争强度的显著影响,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00.
长三角城市群园林绿化程度很高,但一些城市仍缺少乡土树种特色,危及生态系统稳定。长三角地跨北、中两个亚热带,有三类林木群落组成,即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长三角范围乡土树种丰富,城市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