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7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8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arbohydrate balance index,CBI)日粮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种不同CBI(1.17,2.45,5.67)日粮,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通过一系列指标测定,明确牦牛最优日粮CBI水平。结果表明:不同CBI牦牛日粮瘤胃发酵参数均不显著;CBI=1.17与CBI=5.67牦牛日粮的白蛋白/球蛋白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BI=2.45的牦牛日粮(P<0.05);CBI=2.45牦牛日粮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CBI=1.17和CBI=5.67(P<0.05);CBI=2.45与CBI=5.67牦牛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BI=1.17(P<0.05)。综上所述:牦牛日粮的CBI=2.45更有利于其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382.
以西藏特有的自然条件对牦牛肉进行冷冻干燥处理,确定冻干生牛肉肉片的最佳生产工艺;测定了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酸价及过氧化值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生产的风冻干牦牛肉细菌总数显著下降,有害菌减少;理化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总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由此可知,通过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是一种营养保留全面、工艺简洁、风味独特、耐贮藏、质量轻、易携带的高档肉制品.  相似文献   
383.
旨在探讨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出生日龄、体质量相近、健康的大通牦牛犊牛(公)30头,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补饲组犊牛在对照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两组犊牛的干物质饲喂质量保持一致。分别在犊牛断奶前(160 日龄)和断奶后(230 日龄)进行屠宰,每组各屠宰5头,采取肝脏、胸腺和脾脏,观察各器官组织形态,测定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补饲开食料显著提高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平均日增质量。补饲开食料促进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肝细胞的发育;160日龄犊牛肝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0日龄对照组犊牛肝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胸腺皮质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腺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不显著。160日龄试验组犊牛脾脏脾小结半径显著大于对照组,脾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0日龄两组犊牛脾脏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补饲开食料提高160日龄犊牛生长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有效提高犊牛系统免疫力;对230日龄犊牛免疫器官形态发育和功能也具有潜在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84.
牦牛觅食行为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通过采食、践踏和粪便沉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在高寒草甸对牦牛进行长期自由放牧处理,分析了不同觅食强度下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共现性网络的变化,揭示了土壤细菌群落对牦牛觅食行为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66%~33.38%)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5.04%~28.99%),牦牛觅食显著增加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2.46~5.10%)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1.91%~2.68%)的相对丰度。牦牛觅食行为主要通过改变土壤pH值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共现性网络复杂度随着觅食强度增加而增加,疣微菌门相对丰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和网络复杂度。牦牛觅食行为能够改善细菌群落稳定性,表明适当的觅食强度能够改善脆弱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85.
利用RT-PCR克隆技术对牦牛JHDM2A基因进行cDNA克隆测序,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蛋白结构及进化关系。结果表明:①牦牛JHDM2A基因cDNA序列大小为4 605bp,其中CDS区序列3 969bp,编码氨基酸1 323个。牦牛JHDM2A基因与人、小鼠、褐鼠、原鸡等物种该基因序列比对,一致性分别为90.3%、86.9%、86.3%、69.9%,在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②牦牛的JHDM2A蛋白存在JMJC结构域,属于JMJD家族的一员,该蛋白是一种弱碱性、无跨膜结构的游离蛋白,不定位于细胞的任何部位,进化速度慢、保守性强。以上结果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牦牛JHDM2A基因和JHDM2A蛋白的结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6.
牦牛乳营养价值丰富,其脂肪(5.5%~7.5%)、蛋白质(4.0%~5.9%)和乳糖(4.0%~5.9%)含量均高于普通牛乳,其含脂率较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是生产加工保健功能产品的优质原料。同时,干果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成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优质植物蛋白、纤维、矿物质、生育酚、植物甾醇和酚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化合物,可为人体健康提供诸多重要营养物质,还是一种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益生元来源,适合作为强化剂添加到酸奶中,强化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制备功能性酸奶。本文论述了干果作为强化剂添加到牦牛酸奶中制备功能性酸奶的益处,包括改善理化性质、丰富酸奶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增添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益生元成分。同时指出了当前功能性酸奶研发及消费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功能性酸奶强化剂的应用短缺、国民对功能性酸奶的消费意识薄弱和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等,旨在为开拓功能性酸奶市场提供助力,为国民体质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87.
旨在获得牦牛IMPDH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其在卵巢组织中的时序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卵巢生长发育及排卵机制奠定基础。通过RT-PCR技术克隆牦牛的IMPDH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物种序列进化关系,利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IMPDH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牦牛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牦牛1 623bp的IMPDH基因cDNA序列,内含1 545bp开放阅读框序列,编码514个氨基酸残基。与野牦牛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99.4%),表明IMPDH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IMPDH基因的表达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荧光定量qRT-PCR检测结果显示IMPDH基因在卵巢卵泡期表达最强,显著高于红体形成期。结果表明IMPDH参与牦牛卵巢组织的生长发育,并在卵巢活动中有明显的表达规律,表明IMPDH基因在牦牛繁殖周期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牦牛IMPDH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