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71篇
  185篇
综合类   1070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99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6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塔里木河干流近50a地表水资源利用问题评估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塔里木河干流本身不产生径流 ,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 ,而现今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力联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和田河和开都河—孔雀河三大水系 ,维系其水与生态系统。近 5 0a来 ,由于源流区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高强度的人类活动 ,在源流区出山口水量未减少 ,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有明显增加的背景下 ,补给干流的水量呈明显减少态势。加之干流区间耗水量不断增大 ,多年平均干流上游耗水量 16 .89× 10 8m3 ,中游 2 2 .96×10 8m3 ,上中游耗水量占阿拉尔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4 6 .18× 10 8m3 )的 86 .3% ,仅有 (6 .33× 10 8m3 ) 13.7%的水量进入下游。地处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库建于 1970年 ,1970 - 1999年的 30a中 ,有 2 0a无水下泄其下游 ,致使 32 0km河道干涸 ,台特玛湖于 1974年消失于荒漠中。塔里木河干流下游一片凄凉景象 ,风沙肆虐 ,沙漠扩大 ,生态退化 ,严重危及干流地区。 2 0 0 0年 5月 14日至 2 0 0 3年 11月 3日从博斯腾湖 5次向干流下游应急输水 ,计由大西海子水库下泄水量达 16 .6× 10 8m3 ,才使干涸长达 2 8a的台特码湖于 2 0 0 1年 11月 16日开始恢复到 10km2 多的水域 ,周边及沿河两岸生态与环境得以初步改善  相似文献   
922.
塔里木盆地南缘9-14世纪期间气候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昆仑北麓的尼雅剖面沉积物多指标的变化并未记录到 9- 1 4世纪期间“MWP”期间显著温暖特征的存在 ,但是在此期间存在 4次相对冷 (湿 )事件 ,分别发生于约 930 AD至1 0 30 AD前后 ( C- 1 )、1 0 70 AD前后 ( C- 2 )、1 1 0 0 - 1 1 30 AD期间 ( C- 3)和 1 2 1 0 AD前后 ( C-4) ,1 2 1 0 AD之后转入稳定暖干特征时期 ,其中尤以 C- 1冷 (湿 )程度最强。这 4次冷事件持续时间最长约 1 0 0 a,一般在 5 0 a或 1 0 - 30 a之间 ,它们与相间的相对暖干期共同组成了尼雅剖面“MWP”期间冷湿与暖干快速、频繁交替的特征。分析表明 ,“MWP”期间由尼雅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 60 .2 a、1 5 .5 a、1 0 .8a、6.3a和 3.1 7a的显著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923.
策勒绿洲前沿两种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20 0 3年夏季 ,在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同一生境条件下 ,研究了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水势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 ,多枝柽柳的水势低于骆驼刺的水势。多枝柽柳的蒸腾作用与得到充分水分供应的植物一致 ,而骆驼刺则表现为中午限制供水的植物类型。多枝柽柳和骆驼刺气孔导度的变化是影响蒸腾速率最主要的因子 ,环境因子中气温、大气相对湿度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最显著 ;有效光合辐射与水势的相关性最高。大气相对湿度与水势呈正相关 ,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从两种植物表现出的水势和蒸腾作用的特点看 ,多枝柽柳较骆驼刺更适应所处的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924.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5.
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在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研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6-2016年的3期遥感影像和社会统计数据,对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借鉴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定量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16年,艾比湖流域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其占比分别从1996年的8.47%和0.42%,增加到2016年的15.28%和2.07%;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的较少,但幅度较剧烈。2)近21a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共减少了约85.863×108元,耕地、建设用地、盐碱地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值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地等类型均呈减少趋势。3)空间上,21a间艾比湖流域ESV较高区面积逐渐减少,ESV较低区域面积逐渐增加,ESV中等区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4)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艾比湖流域ESV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综合城镇化率、人口密度、气温和降水等指标,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艾比湖流域要合理优化调整土地利用格局,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6.
房世杰  徐斌  潘俨  张婷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9):1626-1634
【目的】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新疆哈密瓜冷链运输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哈密瓜果实质地硬度、粘附性、内聚性等物性指标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质地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波动幅度前者较后者平缓;西州密17号果实硬度、粘附性、内聚性、胶粘性、咀嚼性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西州密25号果实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粘性、咀嚼性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果实各质地指标受温度影响明显,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西州密17号相较西州密25号各质地指标波动幅度小,更耐贮藏;西州密17号最佳贮藏温度为5℃,西州密25号最佳贮藏温度为10℃。  相似文献   
927.
以新疆芜菁(Brassica rapaspp.rapa)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对新疆芜菁营养生长期(肉质根生长)不同发育阶段(前期、盛期、成熟期)、不同生长部位(根、茎、叶)中硫甙葡萄糖苷质量分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长部位含有7种脂肪族硫苷、1种芳香族硫苷和4种吲哚族硫苷共12种硫苷,具有一定的差异。7种脂肪族硫苷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甲亚砜丁基硫苷、2-羟基-4-戊烯基硫苷、5-甲亚砜戊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4-甲硫丁基硫苷;1种芳香族硫苷为苯乙基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为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3-吲哚甲基硫苷、4-甲氧-3-吲哚甲基硫苷、1-甲氧-3-吲哚甲基硫苷。其中,2-羟基-4-戊烯基硫苷与5-甲亚砜戊基硫苷在新疆芜菁根部未检测出,在肉质根生长前期,根、茎、叶部位未检测出。根、茎、叶中脂肪族硫苷质量分数在总硫苷中所占比例较大,根部主要硫苷成分有4-甲硫丁基硫苷、苯乙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茎部主要硫苷成分有3-丁烯基硫苷、4-甲硫丁基硫苷、1-甲氧-3-吲哚甲基硫苷,叶部主要硫苷成分有3-丁烯基硫苷、2-羟基-3-丁烯基硫苷、4-戊稀基硫苷。  相似文献   
928.
为探究 DREB1A基因在新疆野生核桃响应低温胁迫中的作用及表达特性,以新疆野生核桃群体中的‘小矩圆’类型为试验材料,根据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 JfDREB1A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将该基因片段重组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获得了新疆野生核桃中的DREB1A,将其命名为 JfDREB1A,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长度为645 bp,具有典型的 DREB1/CBF转录因子结构特征,JfDREB1A蛋白与其他植物DREB1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与核桃亲缘关系最近。RT-PCR分析显示在4 ℃低温胁迫下, JfDREB1A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调,8 h时达到最大。成功构建了pET-28a-JfDREB1A重组表达质粒,得到大小约为29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测蛋白大小相符,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最佳诱导条件是诱导剂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2 h。  相似文献   
929.
南疆地区近四千年来气候与环境演化的研究表明 ,本地区气候环境的干旱状况持续未变 ,但期间仍有若干次相对凉湿与暖干旱时期的波动 ,且揭示出 3 .0 ka B.P.、2 .0 ka B.P.、1.5 ka B.P.、1.0 ka B.P.、0 .2 ka B.P.五个气候突变转干时间界线。本研究揭示了近四千年来本地区持续干旱化的特征 ,并有后期加剧的趋势 ,并指出历史时期南疆地区若干人文事件的发生如近两千年以来丝绸之路的兴衰、南疆古城镇的废弃等与气候环境演化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准对应关系 ,表明气候环境的自然演化是影响人地关系类型与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0.
推进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融合性、协调性、关联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测算研究区2014—2019年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分析探讨影响因素,揭示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征与地区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1)新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增强态势,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城乡产业经济是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城乡人口要素和城乡生活质量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2)新疆各地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人口要素融合增长较快,公共服务融合增长较慢。据此,研究建议构建大、中、小多层次城镇空间格局,强化中心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有助于正确把握和评价新疆各地州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