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3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44篇
林业   177篇
农学   367篇
基础科学   589篇
  929篇
综合类   6423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16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68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858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709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为新疆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2010年以来呈整体暴发态势, 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产量损失, 已成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和粮食产能提升最重要的害虫, 然而有关其暴发成灾的驱动机制尚不清楚。为此, 本文通过分别概述近年来新疆气候、作物种植结构、栽培耕作措施以及亚洲玉米螟田间发生世代的变化情况, 综合分析了上述变化对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存活、个体生长发育、取食偏好和种群增殖扩张等方面造成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 结合已有大量研究成果, 系统解析了新疆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种群暴发成灾的驱动机制。此外, 本文还介绍了新疆植保科技工作者在亚洲玉米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 简述了田间治理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防治成效, 最终为亚洲玉米螟的持续有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2.
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茂  莫力  杨玲 《农学学报》2020,10(8):89-9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是农业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云南有着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从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景观保护、特有农作物品种保护和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等层面,提出了挖掘云南农业文化遗产及建设云南美丽乡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黄建颉  罗兴录 《农学学报》2020,10(5):97-100
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新型农业人才不足且农村人才整体水平较低,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力度不足。提出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对策,包括农业高校建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54.
利用和田绿洲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该区的空气质量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和田绿洲近3 a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99,达到空气质量中度污染标准,污染天数占总日数的78.1%。其中,春季空气质量最差,以严重污染为主;其次是夏季,以轻度和严重污染为主;再次是秋季和冬季,以轻度污染为主。PM10、PM2.5浓度年平均分别为332μg·m^-3和100μg·m^-3,超标率为75.7%和49.5%,其余污染物超标率在3%以下,其中PM10浓度春季最大,夏、秋季其次,冬季最小;PM2.5浓度春季最大,夏、冬季其次,秋季最小;SO2、NO2、CO浓度冬季最大,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小;O3浓度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除降水量外,AQI与其余气象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除平均气温与PM2.5、相对湿度与CO、降水量与SO2、PM10、O3、PM2.5无相关外,其余气象因子对污染物浓度均有显著影响;能见度与AQI和各类污染物浓度均为极显著相关。随着能见度的上升,AQI下降,在同样能见度条件下,AQI在沙尘多发期的夏半年高于沙尘少发期的冬半年;不管在沙尘多发期还是少发期,随着能见度的转好,SO2、PM10、CO、PM2.5浓度呈减少趋势,O3浓度呈增多趋势,NO2浓度无明显的规律,而且PM10、O3、PM2.5浓度夏半年高于冬半年,SO2、CO、NO2浓度冬半年高于夏半年。在沙尘天气期间,最低能见度小于1 km的浓浮尘和沙尘暴天气AQI相互接近,最低能见度在1~3. 5 km的浮尘和扬沙天气AQI相互接近,当最低能见度大于3.5 km时,浮尘天气的AQI高于扬沙天气的AQI;PM10、PM2.5浓度随着最低能见度升高而变小,其他污染物浓度虽然随着最低能见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别,但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农业科研院所视角下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交叉学科不仅是重大科学成果产生的源泉,也是解决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梳理了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在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动向,从省级农业科研院所角度,深入探讨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特点和面临形势,从产业应用目标定位、对外交流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学科建设投入、学科发展规律研究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科研院所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制度建设是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科技服务的重要保障.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科研院所实际,从制度建设的方法、程序、执行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因为具有高效、便捷、灵敏和低廉的特点,发光细菌己成为水质急性毒性快速检测的不二之选,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中。本文针对发光细菌的特性、种类、发光机理及其在农业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发光细菌于农业水源污染检测中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自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的十余年间,张之洞在荆楚大地开创了著名的区域近代化模式——“湖北新政”,使其谋求早期工业化、教育改革以及军队近代化的尝试在湖北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场。张之洞曾为改良农业,创办新式农务学堂而首先从美国聘请了农学教习布里尔。现存于美国的布里尔相关档案,以其亲历者和旁观者的视角,对于张之洞“湖北新政”期间的举措,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改革尝试进行了一些记录和述评。这些新近发掘的史料,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59.
杂粮供应链区块链多链追溯监管模型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杂粮产品供应链链条长、主体多、区块链追溯过程数据无法差异化共享、链上数据难以实时监管等难题,通过分析杂粮供应链环节业务流程与监管特性,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多链架构的杂粮追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链数据存储架构,设计了基于监管授权组网建链的网络准入机制,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数据的链前监管与追溯节点的链上管控。为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Hyperledger Fabric设计并实现区块链追溯系统,对山西忻州杂粮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在安全方面,企业组网授权扩散性测试密文平均改变率为82.53%,相关性测试密文平均改变率为82.39%,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与混淆性。在效率方面,消费者查询公开追溯数据平均时间为0.415 s,监管部门调用跨链接口查询企业敏感追溯数据平均时间为0.871 s。结果表明,该研究设计并实现的面向监管的杂粮多链追溯系统在满足消费者追溯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追溯数据账本与链间交易记录的实时管控,为农产品区块链追溯监管系统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0.
学科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工程,是科研院所的立院之本.文章通过简要分析新时期学科调整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协同创新、强化条件建设、培育一流学科团队等促进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