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81篇
  免费   4345篇
  国内免费   6531篇
林业   10709篇
农学   6337篇
基础科学   4823篇
  12740篇
综合类   43692篇
农作物   3743篇
水产渔业   2703篇
畜牧兽医   7706篇
园艺   2340篇
植物保护   4464篇
  2024年   523篇
  2023年   1303篇
  2022年   1952篇
  2021年   2130篇
  2020年   2078篇
  2019年   2700篇
  2018年   1459篇
  2017年   2706篇
  2016年   3411篇
  2015年   3009篇
  2014年   4254篇
  2013年   4386篇
  2012年   6460篇
  2011年   6816篇
  2010年   5566篇
  2009年   5544篇
  2008年   5166篇
  2007年   6101篇
  2006年   5361篇
  2005年   4416篇
  2004年   3378篇
  2003年   2918篇
  2002年   2234篇
  2001年   1999篇
  2000年   1837篇
  1999年   1408篇
  1998年   1221篇
  1997年   1103篇
  1996年   1095篇
  1995年   1079篇
  1994年   1026篇
  1993年   899篇
  1992年   811篇
  1991年   680篇
  1990年   605篇
  1989年   555篇
  1988年   419篇
  1987年   282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02-2003年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捕获鼠类6种728只,以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为绝对优势种.4种方法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地害鼠控制的结果表明:人工置夹和药物控制是地上害鼠控制的有效方法,人工地箭与灭鼠雷可有效控制地下高原鼢鼠的数量.但从长远来看,控制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应采取生态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2.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0%、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每年0.230%,黄河源区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0.27%);整体而言,低温比干旱对三江源草地覆盖度增长的限制作用更强,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原受气温影响较大,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尺度上草地覆盖度对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对降水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三江源保护区成立(2001年)后,草地覆盖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面积都有所提升,全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的敏感度有所升高,黄河源草地覆盖度对降水的敏感度有明显下降.生态工程和草地保护措施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局部草地覆盖度下降趋势有所加剧,以荒漠草原最为突出,应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试图给出确定森林群落树种丰富度的方法,解决物种丰富度测度问题,完善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方法 采用Monod模型表达种-面积曲线,通过数学手段确定最小森林群落面积和最大树种数。 结果 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对不同气候带森林物种丰富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热带森林群落具有更高的最大树种数和更大的群落最小面积,物种丰富度随气候带由热带到寒温带逐渐减少。 结论 用最大树种数能够确切表达不同气候带森林群落树种丰富度,克服了现有研究中直接把不同大小调查面积上的树种数量视为树种丰富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4.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17 male buffalo calve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lane of nutrition on dry matter intake (DMI), daily gain (DG), body size measurem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nitrogen (N) balance. To attain 250 kg BW, the calves were allocated into three groups: H, L‐H and L, receiving the concentrate at 1.50% of BW, 0.75% of BW until 190 kg BW and 1.50% thereafter and 0.75% of BW, respectively. The animals had ad libitum access to urea‐treated rice straw (UTRS). The DMI of UTRS through the experiment was higher in L and L‐H than H, showing 3.52, 2.90 and 2.62 kg/day, respectively (P < 0.01), but the total DMI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treatment groups. The DG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was high in the order of H, L‐H and L, showing 0.72, 0.57 and 0.45 kg, respectively (P < 0.01). The digestibility of DM, organic matter, crude protein, neutral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and N retention were higher in H than in L (P < 0.05).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us revealed the greater DG has an advantage of shortening the growing period around 3 months,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ing benefit in fattening of buffalo calves in Nepal.  相似文献   
185.
对湖北省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分布地区进行了调查,并确认福寿螺在湖北省的北缘分布地区为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远安县洋坪镇(凤凰村)—荆州市沙市区八岭山镇(童桥村)—潜江市渔洋镇(排湾村)—孝感市孝南区三汊河镇(龙岗村)—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下石村)—英山县红山镇(东汤河村)一线,纬度30°~31°,其中最北端分布地区为远安县洋坪镇,东经111°34′57.97″,北纬31°11′3.36″。湖北省福寿螺分布地区的立地条件均同时具备一定深度水体(深10 cm以上)和一定深度的淤泥(深10 cm以上),且可能覆盖度较高的水生植被更有利于福寿螺越冬。讨论了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福寿螺北缘分布地区继续北移扩展的可能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及湖南省福寿螺资源不仅增加湖北省福寿螺为害风险,而且增加湖北省福寿螺的防控压力。  相似文献   
186.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兴龙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5,24(3):204-212
土传病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于食物安全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防治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农艺措施改良和优化,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生防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诱导寄主产生系统抗病性和其他生物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植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生物防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防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7.
生态养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养羊是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脆弱的环境条件,为保护和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区域经济提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式。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的实际情况,依据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产业生态学、系统的能流功能原理、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生态养羊中的退耕还草、还牧,天然草地的恢复,圈舍建设,繁殖饲养管理,粪便的无害化生态处理等进行分析,提出生态养羊的相应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8.
AIM:To explore the expressive profile of nestin protein in the focal ischemic brain and to study the recovery mechanism of brain focal infarct.METHODS:Cellular morphology,time-cours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estin positive response were immunohistochemically examined i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of 36 adult male SD rats. RESULTS:Nestin positive response of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in sham operated rats was present in small- and micro-vasculartures and the third ventricle bottom and ependyma. A large number of nestin positive cells were detected in ischemic brain, and were more remarkable in the cortical areas of parietal lobe and preoptic area as well as ischemic caudoputamen. Stellate nestin positive cells were located in the deep layer of ischemic cortex, but fibrillary cells were located in the shallow layer. Nestin positive cells in the ischemic caudoputamen showed the same changes of morphology as those cells in the deep layer of ischemic cortex. Morphological and number alterations of nestin positive cells were the most remarkable at 1 weeks post-ischemia, which showed more hypertrophy and proliferation in morphology, and a marked increase in number was present in the ischemic cerebral cortex and the ischemic caudoputamen. These alterations of nestin positive cells persisted up to 6 weeks post-ischemia, and then, the nestin positive response in the ischemic brain decreased gradually.CONCLUSION: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duces nestin re-expression on reactive astrocytes, which may be very important to the self-recovery of cerebral infarct.  相似文献   
189.
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地区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理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为目标,2002年在尉犁县孔雀农场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节水试验。得出:该区棉花膜下滴灌适宜的灌溉量为3 931.5 m3/hm2,最佳产量为皮棉2 997.75kg/hm2。与当地农民大水漫灌方式比较,节约水量8 070~14 070 m3/hm2,增产皮棉747.75 kg/hm2,膜下滴灌是该区目前最节水的棉花灌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0.
近13年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1995-2007年13年内蒙古地区118个地面测站的沙尘暴、能见度、风速风向观测资料,确定了不同范围、不同强度沙尘暴标准,给出了特强、强、次强和弱沙尘暴日的个例谱;对地理分布、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3年内蒙古地区有5个沙尘暴多发中心,强和特强有2个高发区。年变化显著,1995年沙尘暴开始减少,1999年开始增加,2001年达到最多,之后开始减少,2003年沙尘暴次数最少,2004年开始呈波动增加趋势。在一年内,沙尘暴、强和特强沙尘暴集中出现在春季的3~5月份,4月份最多,沙尘暴下旬相对集中,上、下旬是大、小范围强和特强沙尘暴易发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