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86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23篇
  165篇
综合类   309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稻属(Oryza L.)的核质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6个栽培稻品种为核供体亲本,以O. Barthii、O. Glaberrima野生稻种以及分别属于Indica、Javanica和Japonica亚种的6个品种为细胞质供体亲本,通过核置换回交8-12代,育成8×6个同核异质代换系。观察了全部代换系的11个农艺性状,研究其中7×6个代换系对20个稻瘟病菌株和15个白叶枯病菌株的感病性反应。结果表明,核质互作因素对所研究性状和两种病菌的反应都表现出显著的遗传效应;其中核质互作导致的雄性不育是一主导效应。研究的结果又一次为稻核质互作导致不育提供这样的证据:以进化上较低级的种质为胞质亲本更可能获得雄性不育。初步认为,胞质的多样性在杂交稻育种上较之在常规品种选育上更为重要和迫切。设想把细胞质导致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这一胞质特性作为稻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2.
水稻多胚苗筛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辐射对睡莲的生物学效应,对2个睡莲品种弗吉尼亚(Nymphaea Virginia)和奥毛斯特(N.Almost black)的块茎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结果表明,2个睡莲品种的存活率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4.342和27.671 Gy。5~10 Gy 剂量60Co-γ辐射处理使睡莲叶面积和浮叶数显著增加,20~40 Gy剂量60Co-γ辐射处理使叶面积和浮叶数显著减少。2个睡莲品种的开花时间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延迟,但整个花期长度无显著变化。10~40 Gy剂量60Co-γ辐射处理显著降低了睡莲花径,但对睡莲开花率无显著影响。辐射处理导致2个睡莲品种的叶片均出现红棕色斑块、锯齿、皱缩、小孔、卷曲、黄化等变异,且红棕色斑块的面积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辐射处理使黑红色花品种奥毛斯特出现普遍的褪色现象,而白色花品种弗吉尼亚的花色未发生变异。此外,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2个睡莲品种均出现了花型变异的现象。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选育睡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评价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葛根提取物品质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0、2.8、5.7、8.3、10.6 kGy)和电子束(0、2.4、5.1、7.7、10.3 kGy)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研究辐照对其微生物总数、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有效降低葛根提取物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随着吸收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5.1 kGy时,葛根提取物均达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需氧菌总数为103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102 CFU·g-1);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7.7 kGy时,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降至10 CFU·g-1以下。此外,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均未检出。2种辐照方式均对葛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特征峰的相似度达到1.0,且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0.5%,表明2种辐照方式对葛根提取物指纹图谱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葛根提取物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种辐照方式均不会对葛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葛根提取物的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该研究为2种辐照技术,特别是电子束辐照在葛根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灭菌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5.
旨在建立可以定量计算奶山羊精液中X、Y精子数量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以检测经过分离的奶山羊精液X和Y精子的数量和比例,为性控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择X、Y染色体中特异基因F9及ZFY片段设计引物,建立标准曲线,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通过对阳性标准品梯度稀释以及对60支已...  相似文献   
36.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c8004)中的一个转录调控因子XC2736(npaRI)在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前期研究发现该转录调控因子可能调控胞外纤维素酶的合成。为了解HpaRI对纤维素酶的转录调控机理,本研究对HpaR1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并与488bp的包含XC0639的启动子区DNA片段进行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发现HpaR1与XC0639启动子可以发生结合。将488bp的XC0639的启动子DNA片段与报告基因gus融合,构建XC0639的报告质粒pGUS0639r,分别导入野生型8004菌株和缺失突变体DM2736中,分析发现在突变体背景下GUS的表达水平比野生型背景明显降低。表明HpaRl正调控XC0639的表达。构建XC0639的极性整合突变体PK0639,检测发现PK0639几乎丧失胞外纤维素酶的活力;通过功能反式互补构建的互补菌株CPK0639可以恢复纤维素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HpaRl通过调控纤维素酶基因XC-0639的表达来调控细胞的纤维素酶活性。本研究为更深入地了解HpaR1如何调控细菌生理生化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卵黄液经60Coγ射线辐照,检测不同温度下保存对卵黄液抗体效价的影响和卵黄液中自由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5℃保存时,3.0 kGy、6.0 kGy辐照后保存期较长,-10℃保存对未经辐照和一定剂量辐照后卵黄液抗体效价无影响;临床应用表明,辐照后卵黄液总治愈率为92.9%。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2种传统用户接入认证技术(PPPoE,WEB认证)的局限性,阐述了基于端口的802.1X接入认证技术的原理与认证过程.最后给出了基于端口的认证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完成了其RADIUS认证管理技术在校院宽带以太网中的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39.
60Co-γ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方法]以云薯2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的4种辐射剂量(5、10、15、20GY)分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分别测量2个马铃薯品种M2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相同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改良个别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较有效,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20GY,从2个马铃薯品种M2代中共单选出41个优株系。[结论]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但大多数突变是隐性突变,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0.
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石鲷仔稚鱼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培育,培育水温24-28℃,盐度28-32,pH7.6-8.4,对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奇鳍鳍褶起始于头部,绕过尾部,终止于肛门;3日龄仔鱼出现胸鳍;8日龄仔鱼脊椎末端下侧出现放射丝;12日龄仔鱼脊椎末端开始上翘,腹鳍基形成;15日龄仔鱼胸鳍出现软条,背鳍、臀鳍在支鳍骨上方的相应位置分化出软条,尾鳍由圆形转变为截形,腹鳍形成2枚软条;20日龄仔鱼背、臀、尾鳍软条出现分节,腹鳍形成4枚软条,透明,无色素,尾鳍呈长截形,鳍中部略有内凹;30日龄稚鱼各鳍鳍条数目已发育完全,尾鳍鳍条出现分支,胸鳍和尾鳍还未有色素分布,背、臀鳍的鳍棘部已全部出现色素,软条部分还未完全着色素,腹鳍已全部着色素;40日龄进入幼鱼期,外部形态和成鱼相似,各鳍鳍条发育完全.条石鲷仔稚鱼胸鳍长与全长呈直线回归关系,且胸鳍长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长,呈指数关系.条石鲷各鳍的发育时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腹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