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71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1篇
  101篇
综合类   640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13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931.
野猪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物,是现代家猪的祖先,因而野猪是可用于改良家猪品种的宝贵遗传资源之一。本文从野猪的核内基因、野猪线粒体DNA与家猪的起源进化关系及家野猪杂交利用方面对野猪的遗传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野猪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2.
Atlantic salmon smolts (Salmo salar L.) of wild (Namsen) and farmed (AquaGen) strains were transferred to full-strength seawater (33‰) for 0 (initial control group), 0.5, 1, 2, 4, 8, 14, 30, 42 and 60 days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4.3, 9.4 and 14.3 °C). Freshwater temperature in each tank was adjusted to test conditions 10 days prior to transfer.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was monitored as changes in plasma growth hormone levels, gill Na+,K+-ATPase activity, plasma chloride levels and survival in seawater. Overall, smolts from the wild strain were better able to tolerate transfer to seawater than smolts from the hatchery strain. A delay in the osmotic disturbance and a prolonged period of osmotic stress were observed at the low temperature. Circulating GH levels increased transiently in all groups during the first 12–48 h in seawater and long-term GH leve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awater temperature. Growth rates were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nd strain, with the farmed smolts showing a higher growth than the wild smolts. 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FCE) was higher in smolts from the farmed strain, whereas no differences in daily food consumption were observed.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FCE was calculated to be 10.5 °C, whereas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growth in seawater was calculated to be 13.0 °C. We suggest that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seawater tolerance, growth and food conversion probably are genetic and may reflect the fact that the hatchery fish have been bred for rapid growth for several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933.
运用反复水洗沉淀法检测了114副野生动物内脏(野生蛇63副、野生兔32副和獾猪19副)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共发现线虫1950条,绦虫2条,线虫平均感染率为64.91%(74/114),绦虫平均感染率为1.75%(1/114);野生蛇、野生兔和獾猪的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0.32%(38/63)、75.0%(24/32)和63.16%(12/19)。可见,岳阳市市场野生蛇、野生兔和獾猪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其中主要以线虫感染为主。本次对岳阳市野生动物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及其危害的调查,为岳阳市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和人类公共卫生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4.
选择松辽黑猪新品系后备育成猪和长白山野猪与松辽黑猪的杂交一代育成猪各20头,开展饲养试验、屠宰测定、肉质分析以及氨基酸、脂肪酸、血液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日增重:松辽黑猪新品系要比长野猪杂交一代高5.49%,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提高19.15%,差异显著(P〈0.05)。长野松杂交猪的瘦肉率比松辽黑猪新品系低3.8%,差异显著(P〈0.05),肌内脂肪含量松辽黑猪则比长野松杂交猪提高32.25%,有极呈著差异(P〈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含量松辽黑猪比长野松杂交猪高15.43%,差异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的含量松辽黑猪则比野松杂交猪高23.15%,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含量,长野松杂交猪比松辽黑猪提高了98.4%,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白蛋白和谷草转氨酶含量长野松杂交猪显著高于松辽黑猪(P〉0.05),胆固醇含量长野松杂交猪则比松辽黑猪降低了10.91%,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35.
野生动物园动物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某野生动物园的近25种以上的动物进行了寄生虫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了近700头份样品,发现了16种左右重要寄生虫,其中危害严重的有片形吸虫、血矛属线虫、狮弓首蛔虫、鞭虫、长角血蜱等。  相似文献   
936.
[目的]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方法]随机选择家牦牛63头为对照组,1/2野血牦牛57头为实验组,测定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日增重,并将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6月龄1/2野血牦牛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比同龄家牦牛平均提高7.48%、7.93%、8.03%、9.64%、24.26%,差异...  相似文献   
937.
采用5种不同的野生酸梅繁殖苗,在立地条件、种植密度、管理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对8年生梅树果实与母树果实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选优嫁接和选优实生的梅果保持了选优母树果实的优良特性,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传统嫁接和传统实生梅果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938.
发菜人工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菜是一种固氮陆生蓝藻,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围绕发菜资源基础研究和保护开发的应用研究已广泛开展.对近年来发菜人工培养的研究,从培养方式、培养基类型、环境因子、植物生长物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39.
野生花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野生花卉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价值,野生花卉的几种应用形式,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0.
苏泽源  曹敏  王洪  袁华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6):101-102,61
本文从采集、处理、育苗、整地造林等多方面,介绍了人工培育白皮松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