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76篇
  1031篇
综合类   579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的景观构成及功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燕沟流域不同生态功能景观的斑块构成,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野外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内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燕沟流域的景观类型分类系统和数据库,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构成。【结果】(1)燕沟流域景观类型中,杂灌丛(浓杂灌丛和稀杂灌丛)面积最大,农田、刺槐林、成熟果园和草地面积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91.03%、占流域斑块数的81.68%,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流域整体景观属于细粒结构。(2)三大景观功能类型中,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均最高,占流域景观的近2/3,经济生产型景观次之;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务型三类景观的面积比约为2.08∶1∶0.12。(3)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类主导景观斑块面积的比例相当,经济生产型景观是人类主导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论】目前燕沟流域景观构成的特点为:景观类型多样,斑块数量丰富,景观整体粒级微小,景观破碎,人类活动对流域景观的构成影响大;三大景观功能类型的构成,为燕沟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同类地区小流域治理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特性之间的异同,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N、P、K)以及速效养分(N、P、K)、pH值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据此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模式下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除全K外,几种主要养分均存在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的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全N、速效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种人工林模式下土壤养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和灌木林。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与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田土壤养分、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保护性耕作和施肥模式,为渭北旱塬农田培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玉米产量提供技术支撑。2013-2014年在渭北旱塬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农户常规模式(翻耕+低肥)、现有高效模式(免耕+高肥)和创新高效模式(深松+平衡施肥)3种处理,测定玉米播前和收后土壤养分变化,各生育时期、休闲期土壤水分变化和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深松+平衡施肥"模式与"免耕+高肥"模式较"翻耕+低肥"模式提高土壤0~60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其中0~20cm土层增加显著;2013年"免耕+高肥"模式对土壤养分增加量较"深松+平衡施肥"模式高,2014年"深松+平衡施肥"模式较"免耕+高肥"模式和"翻耕+低肥"模式高,在0~20cm土层增加显著。"深松+平衡施肥"模式较"翻耕+低肥"模式2a平均增加产量11.23%,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3%,且显著提高氮磷肥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表明,"深松+平衡施肥"模式在增加土壤养分质量分数、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及增加产量方面优于其他2种模式,是适合渭北旱塬春玉米增产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易溶盐含量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伊犁黄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为伊犁黄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水膜转移法将配置好的盐溶液加入原状伊犁黄土土样中,制成3种不同易溶盐含量(5,14,26g/kg)土样,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进行3种不同易溶盐含量下控制净围压(100,200,300kPa)和基质吸力(50,100,150kPa)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测定并分析土样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非饱和伊犁黄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均为硬化型;在相同净围压和基质吸力作用下,易溶盐含量14g/kg非饱和伊犁黄土的强度最高。非饱和伊犁黄土的有效黏聚力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易溶盐含量5,14,26g/kg的非饱和伊犁黄土在50,100,150kPa 3种基质吸力下的有效黏聚力分别为21.30,31.50,40.50kPa,33.10,44.80,58.10kPa和19.70,28.30,36.70kPa。有效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的增大基本不变;随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分别为23.33°,22.35°,23.76°。随着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吸力摩擦角分别为10.76°,14.04°,9.65°,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增减速率相同。【结论】基于Barcelona模型建立的非饱和伊犁黄土弹塑性模型的剪切屈服面方程,具有可以考虑易溶盐含量和基质吸力两个因素耦合变化的优点,适用于易溶盐含量较高的伊犁黄土。  相似文献   
105.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的9种主要农作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呈圆球形、近球形或长球形;体积最大的花粉为西葫芦(Cucurbita pepo),最小的为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P/E值最大的花粉为蚕豆(Vicia faba)1.77,最小的为莜麦(Avena chinsis)1.00;花粉的萌发孔主要有单孔、散孔、3孔、3沟、3孔沟、3~4孔沟等6种类型;其外壁纹饰主要包括网状、瘤状、具刺、颗粒状等4种类型.该研究为地层中农作物花粉鉴定提供标准图谱和相关信息,为地层中伴人植物(主要为栽培作物)信息的提取,推断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了解人类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提供现代孢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冀西北高原寒旱区农业生产的水分限制特征,研究区域降水、入渗及径流特征。结果表明,冀西北寒旱区2°~6°常见坡耕地平均径流系数达6.16%,表明区域农田在通常年景下均有产流,构成滩梁地貌之间水土空间分异的基础。坡耕地产流为降水汇集与回归补充地下水资源奠定物质基础。这一结果对指导区域降水资源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剑湖湿地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定位采样及室内试验分析,对剑湖湿地湖滨带水质净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湖口和湖滨带前端水质的多项指标与湖滨带后端及出水口相比均较高。其中,湖滨带前端总磷、总氮、氨氮的含量分别是湖滨带后端的2.68、3.07、1.43倍。剑湖湿地湖滨带通过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系统的过滤、渗透、吸收、滞留、沉积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效应,控制、减少了来自地表径流的溶解性污染物质,达到了降解环境污染、净化剑湖水质的目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8.
在GIS支持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云南楚雄高原的离散样点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了栅格化数据,借助于DEM模型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该地区进行地形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区的高程、坡度专题图及坡度分布特征;坡向专题图及楚雄高原地貌坡向特征;地形起伏度专题图及楚雄高原的总体起伏度特征,为云南楚雄的经济及其它领域的发展提供依...  相似文献   
109.
王家沟流域共有林草植物241种,隶属于147属45科,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42科140属232种(双子叶植物39科107属182种,单子叶植物3科33属50种);以草本在流域植物生活型中占优势;小科属和单种属科较多,大科属较少;林草植物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占总科数的51.11%);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1.02),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优势明显;反映出该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10.
在陕北黄土区3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中,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中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皮>干材;在油松人工林现存量中N,P,K,Ca,Mg总量分别为319.52, 32.53, 250.02, 219.11,43.54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养分贮量分别为668.75,0.67,0.24,195.06 kg/hm2;油松人工林N,P,K,Ca,M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3.81,5.19,18.78,1.07,4.81;每生产1t有机物质需要这5种元素约9.41~12.19kg/(hm2*a);乔木层中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71.27~668.75?kg/hm2,其中干材营养元素积累量约占乔木层的14.9%~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