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5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856篇
林业   650篇
农学   691篇
基础科学   839篇
  1285篇
综合类   3786篇
农作物   700篇
水产渔业   411篇
畜牧兽医   389篇
园艺   394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660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三江平原典型碟形湿地土壤氮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江平原典型碟形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湿地土壤氮素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与湿地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TN和NH4+-N含量在碟形湿地内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均表现为随着湿地水位的降低而逐渐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受水位波动的影响沼泽化小叶章湿地土壤NO3--N含量降低明显,而永久淹水湿地表层土壤该形态氮含量较下层高。碟形湿地土壤各形态氮素的分布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分特征、生物量分布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原"水土保持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新"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课程是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实际的需求,在原"水土保持规划"课程基础上整合形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骨干课程。新"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体系设计了"规划整体"和"典型流域治理措施设计"2个方向共8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既可反映整体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求,又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同时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3.
控释肥残膜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控释肥树脂残膜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用小麦池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树脂残膜对土壤有关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树脂残膜使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相对增加了19.01%~62.87%和17.03%~132.39%,土壤脲酶、转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39%~85.71%、31.77%~158.40%、35.14%~189.47%,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施肥处理(施肥不施残膜和施肥施残膜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控释肥树脂残膜施用量在90~360g/m2 范围内,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有关土壤酶活性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机制中,生态补偿量的计算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补偿水源区多少的关键,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机制的顺利实施.选择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补偿量计算模型.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的成本、受水区经济可承受能力、水源区的水资源价值和环境容量排污权的损失价值4种途径计算陕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量.通过4种途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认为基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成本的水源区生态服务补偿支付较为可行.陕西水源区的生态补偿量生态环境建设期为99.56亿元/年,生态环境管护期为90.86亿元/年,同时,根据受水区所需水质标准对所推荐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为建立跨流域调水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5.
Crop production in Georgia and the Southeastern U.S. can be limited by water. Highly-weathered, drought-prone soils are susceptible to runoff and erosion. Rainfall patterns generate runoff producing storms followed by extended periods of drought during the crop growing season. Thus,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is often needed to sustain profitable crop production. Increased water reten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would efficiently improve water use and reduce irrigation amounts/costs and sedimentation, and sustain productive farm land, thus improving producer's profit margin. Soil amendments, such as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 gypsum, have been shown to retain rainfall and/or irrigation water through increased infiltration while decreasing runoff (R) and sediment (E). Objectives were to quantify rainfall partitioning and sediment delivery improvements with surface applied FGD gypsum from an Ultisol managed to conventional till (CT) an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GD gypsum on agricultural land in southern Georgia. A field study (Faceville loamy sand, Typic Kandiudult) was established (2006, 2007) near Dawson, GA managed to CT, irrigate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FGD gypsum application rates evaluated were 0, 1.1, 2.2, 4.5, and 9 Mg ha− 1. Gypsum treatments and simulated rainfall (50 mm h− 1 for 1 h) were applied to 2-m wide × 3-m long field plots (n = 3). Runoff and E were measured from each 6-m2 plot (slope = 1%). FGD gypsum plots averaged 26% more infiltration (INF), 40% less R, 58% less E, 27% lower maximum R rates (Rmax), and 2 times lower maximum E rates (Emax) than control plots. Values of INF and water for crop use increased, and R, E, Rmax, and Emax decreased as FGD gypsum application rate increased. Values of INF, R, E, Rmax, and Emax for 9 Mg ha− 1 plots were as much as 17% greater, 35% less, 1.9 times less, 35% less, and 1.9 times less than those from other FGD gypsum plots, respectively; and 40% greater, 40% less, 2.2 times less, 52% less, and 2.9 times less than those from control plots, respectively. Applying FGD gypsum to agricultural lands is a cost-effective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producers in Georgia that beneficially impacts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producer profit margin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griculture in the Southeast provides a viable market for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o convert disposal costs of FGD gypsum into a profitable commodity.  相似文献   
106.
坡耕地保护性耕作冬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旱区坡耕地上对不同保护性耕作下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土壤养分、水分动态、干物质积累和小麦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松和免耕覆盖土壤含水量较高,深松与免耕覆盖技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越冬期保护性耕作5 cm地温较低,而0~30 cm地温相差不大。深松覆盖在灌浆期土壤日均地温较低,有利于防御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小麦中后期深松覆盖和免耕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能延缓小麦植株衰老。  相似文献   
107.
在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试验站, 通过多组水肥组合试验, 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 水、肥对作物产量、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淋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宜灌溉情况下, 氮磷配施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 氮钾配施与磷钾配施增产效果不明显。统计结果表明, 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次序依次为氮肥≥磷肥>灌溉>钾肥,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次序为氮肥>磷肥>钾肥>灌溉, 只有氮磷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随着施氮量和灌溉量的增加, 硝态氮累积峰峰值增加, 峰厚度加厚, 出现位置加深, 且根区外硝态氮含量亦显著增加, 极大地提高了硝态氮的淋失风险。适宜氮肥用量与适宜灌溉是减轻硝态氮淋失风险的关键, 氮磷配施可有效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累积。研究区域适宜氮肥用量为每年400 kg(N)·hm-2,适宜磷肥用量为每年225 kg( P2O5)·hm-2, 一般降雨年型全年灌溉量以280 mm 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8.
采集四川省汉源县富泉乡万顺铅锌矿区5个不同重金属浓度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数量及放线菌多样性的研究。经分离、纯化得到43株不同的放线菌,然后对其进行BOXAIR-PCR和16SrDNA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土壤微生物的总数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含量与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供试菌株的16SrDNA用HaeⅢ、HinfⅠ和TaqⅠ酶切后具有32种遗传图谱类型。BOXAIR-PCR的聚类结果表明在86%的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0个遗传类型,结果基本与16SrDNAPCR-RFLP聚类差异不大。来源于高重金属的含量样品的菌株基本聚在一起,可能是重金属含量影响了放线菌的分布。同时,16SrDNA序列聚类分析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链霉菌属是汉源铅锌矿区主要的放线菌属并且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处理(A)、麦秸还田(B)、麦秸还田减肥(C)、肥料运筹(D)和旋耕(E)5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比常规处理增加3.0%左右;(2)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4.3×103m3·hm-2;(3)麦秸还田减肥和麦秸还田处理比其处理明显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N流失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麦秸还田减肥、麦秸还田、常规处理、肥料运筹和旋耕,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P和K的流失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麦秸还田减肥、麦秸还田、肥料运筹、常规处理和旋耕;(4)麦秸还田能够降低稻田地表径流NPK的流失率,但麦秸还田减肥处理由于流失量减小幅度远低于肥料施用量的减小幅度,其NPK流失率均表现为最高;(5)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略有增加,使稻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和流失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0.
冬季抗旱措施对小麦耗水特征与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010—2011年小麦生长季节降水量为47.7 mm条件下,采用冬季抗旱处理时期(1月28日、2月12日、2月27日)、冬季抗旱措施与春一水灌水量组合(冬季喷灌+春一水灌水量75 mm、漫灌措施+春一水灌水量75 mm,冬季覆盖牛粪措施+春一水灌水量90 mm)2因素设计,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高产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征和生育性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为384.93~464.24 m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15.23~20.87 kg·hm-2·mm-1。播种到越冬期和起身到灌浆期是小麦耗水量较大的时期。同一处理时期不同水肥措施下,随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有增加趋势,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有降低趋势;其中以牛粪覆盖措施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喷灌措施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漫灌。同期不同水肥措施对小麦干物质再分配的影响表现为:牛粪覆盖措施和对照促进了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的同化物向籽粒再分配,喷灌和漫灌提高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中来自花后积累干物质的比例。不同处理时期同一水肥措施比较,随处理时期推迟籽粒产量有增加趋势。以上结论可为指导小麦冬季田间旱情补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