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20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369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1.
蜡蚧轮枝菌长春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和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蜡蚧轮枝菌长春菌株VLC997的生物学特性等问题。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2~35℃,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pH为5~6,最适培养基为SMA。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该菌株生态适应性广。VIC997菌株在所选配的豆粉麦芽汁培养液和麦麸+硫酸锌培养基上孢子产量最高。VIC997的LD50为(0.47~0.54)×10^8/mL,LT50为36~38h。所研制的孢子油乳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效果可达94.90%,可代替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912.
为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作物黄萎病生物防治产品,本研究以生防菌株BvR00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可湿性粉剂研制、在寄主根际的定殖能力与防效测定,明确该菌株对黄萎病具有防控效果.gyrB序列检测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芽胞杆菌属,并且与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913.
利用木霉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3个木霉菌株的剂型、施用方法和复配可能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温室盆栽和大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麦麸制剂和PD制剂之间的防病效果差别不大;生防菌之间复配不能增强防病作用;三种生防菌制剂及其与无病土营养钵育苗相结合的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明显,尤以T3-4与营养钵配合使用效果最佳,并且其防治效果都以第一次发病高峰优于第二次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914.
张胜菊  林雪  陈虹  王金金  李永达 《蔬菜》2023,(11):23-26
摘要:为了明确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对生菜苗期生长状况、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散叶生菜大速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苗期喷施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VDAL)2 500倍液、2 000倍液、1 500倍液、1 000倍液和500倍液,以及6%寡糖·链蛋白300倍液对生菜生长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喷施VDAL 1 500倍液处理对生菜有明显的壮苗和增产效果,生菜VC含量最高,为167.3 mg/kg,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处理且显著低于VDAL 2 500倍液处理;所有处理均未测出亚硝酸盐成分;不同浓度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VDAL 2 500倍液、1 500倍液、1 000倍液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在生菜生产中,推荐使用VDAL 1 500倍液。  相似文献   
915.
李胄 《西北农业学报》2017,(12):1732-1753
综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60余年棉花育种研究的进展历程,包括育种方法、人工变异技术、远缘杂交技术、抗枯黄萎病及抗棉铃虫技术、杂交制种技术以及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棉花植株性状等研究,认为常规育种,尤其是系统育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育种技术,其中田间"选择变异"的功夫,是植物育种的灵魂,是育种工作者看似简单但却最难掌握的核心技术!育种就是克服千难,历尽万辛,打破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等性状之间的负相关,实现在田间选择出集各有利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的小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916.
研究结果表明茄子根围和根内线虫种群数量与茄子黄萎病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重病株根围线虫密度明显高于轻病株和无病株;重病株根内线虫密度也明显高于轻病株和无病株;发病地块茄子根际与非根际线虫密度无明显差异;线虫与黄萎病菌混合接种茄子,黄萎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仅接黄萎菌,且接线虫数越多其发病程度越重;混合接种较仅接线虫茄子根内线虫密度明显升高。经鉴定寄生茄子根的线虫主要为垫刃线虫属(Tylenchus)、短体线虫属(Prathylenchus)、矮化线虫属(Tylenchornychus)和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ae)。  相似文献   
917.
长孢轮枝菌是一种在我国局部地区新近出现且危害性极大的植物病原真菌?根据长孢轮枝菌及其近似种的actin序列差异, 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建立了长孢轮枝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检测长孢轮枝菌; 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 最低检测限量为10 μL反应体系中总DNA含量10 pg; 实时荧光PCR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终浓度0.8 μmol/L, 探针终浓度0.8 μmol/L, 优化后的整个反应过程约1 h?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用于疑似受长孢轮枝菌侵染的萝卜样品检测与初筛?此方法快速?灵敏, 检测过程完全闭管, 无需PCR后续处理, 为早期快速检测长孢轮枝菌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18.
【目的】研究田间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为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棉区棉花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集田间调查黄萎病发生情况及数据,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以gfp-AL7为标记菌株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定植能力及对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结果】库尔勒棉区随水滴施生防菌剂时间为6月中旬,迟于棉花黄萎病侵染和发生时期。土壤中90%以上的黄萎病菌微菌核分布于0~20 cm耕层,少量存在于20~40 cm耕层中。棉田土壤浸提液对菌株AL7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是标记菌株gfp-AL7在土壤中自然增殖能力较差,其定植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开始下降,主要定殖在0~20 cm的土层中。生防菌AL7发酵原液对土壤中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为70.5%,而200倍发酵液对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仅为5.5%;生物菌剂对黄萎病菌微菌核没有抑制效果,相反还促进了微菌核数量的增加。【结论】 生防菌株AL7在土壤中的增殖能力以及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较差;生防菌施用技术需根据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19.
以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4、Vd082和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供试菌株,以耐病品种中棉所35和感病品种冀棉11为鉴别寄主,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体法,首先明确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与落叶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D-1/D-2和非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ND-1/ND-2对供试菌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107 mL-1的常规接种量下,3个菌株均能导致棉苗出现落叶;与弱致病力菌株相比,强致病力菌株出现落叶的时间早3d,且落叶株率高。在接种量为1×105~1×107 mL-1,强致病力菌株的落叶株率显著高于弱致病力菌株,当接种量达到1×108 mL-1时,强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间差异不明显。3个菌株在耐病品种上的落叶株率(28.8%)显著低于感病品种(37.7%)。分子检测表明,2个强致病力菌株Vd084和Vd082为落叶型菌株,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非落叶型菌株。结果显示,该2对引物检测出的非落叶型菌株Vd001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条件下仍能导致棉苗落叶。可见,对于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检测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方法,尤其是模拟大田间条件的检测方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