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5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篇 |
农学 | 220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9篇 | |
综合类 | 370篇 |
农作物 | 29篇 |
畜牧兽医 | 8篇 |
园艺 | 24篇 |
植物保护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62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中棉所12的黄萎病抗性遗传与育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为材料与中棉所12进行正反交,配制14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 。采用纸钵育苗,撕底伤根接种方法对14个组合的F1和F2群体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中棉所12作父本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品种或陆地棉抗黄萎病品种进行杂交,F2抗(耐)病株与感病株的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说明海岛棉的抗黄萎病性对于中棉所12的耐黄萎病性为显性,中棉所12的耐黄萎病性对于陆地棉的感黄萎病性为显性,控制黄萎病抗性的基因为一个显性主基因。然而,以中棉所12为母本与海岛棉品种、抗病陆地棉品种和感病陆地棉品种进行杂交,F2群体中90%以上的个体为抗病类型,说明中棉所12的细胞质中存在着抗黄萎病的遗传成分,具有细胞质母体遗传的特点,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2.
633.
634.
Pathology and control of soil-borne fungal pathogens of pota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 J. Jeger G. A. Hide P. H. J. F. Van Den Boogert A. J. Termorshuizen P. Van Baarlen 《Potato Research》1996,39(3):437-469
Summary Several soil-borne fungal pathogens continue to cause problems in potato production worldwide.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re illustrated by reference to the pathogensVerticillium dahliae, Rhizoctonia solani, Spongospora subterranea and a group normally considered to be tuber-borne, includingColletotrichum coccodes, Helminthosporium solani andFusarium species. Generally, the long-term persistence of survival structures, the difficulties in reducing inoculum and lack of good
sources of resistance hinder attempts to improve control of soil-borne fungal pathogens. Post-harvest fungicide treatment
of seed or ware potatoes does not entirely alleviate storage problems.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o
the use of integrated measures from the time of planting seed to movement from storage. Key research areas that arise as a
means of better controlling most of these pathogens are: the role of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pathogenesis and ecology,
problems of detecting and quantifying inoculum, and the need for improved method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相似文献
635.
商丘地区棉花黄萎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商丘各县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对其进行黄萎病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连续稀释法和单孢分离法分离得到16个单菌系,并以这些单菌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所分离的单菌系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3 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与安阳棉花黄萎菌的ITS序列的同源性均达到98%以上,证明了这些片段来自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ITS区。同时将这些序列在NCB I的GenBank进行了登记,获得5个登记号:FJ715500、FJ715501、FJ715502、FJ715503、FJ715504。 相似文献
636.
棉花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准确、可操作的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有效地鉴定评价了棉花品种的抗黄萎病性、抗枯萎病性。在育种实践中,利用该技术可定向改良提高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并选育出我国第一套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高抗枯萎病的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以及系列抗黄萎病、抗枯萎病品种川棉243,川棉239和川棉65,显示了该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37.
638.
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新抗源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737和川2802是新培育的抗源种质。采用棉黄萎病和枯萎病不同菌系,在人工接菌病圃或病床鉴定抗病性,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组合,研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两个抗源种质对我国三大生理型11个不同棉黄萎病菌系抗性均好,又抗强致病力的3个棉黄萎病菌系,高抗棉枯萎病。抗性稳定,遗传传递力强,配合效应高,易于转育,是我国抗棉黄萎病多菌系新抗源种质。 相似文献
639.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是5~35 ℃,适温范围是15~30 ℃,最适温度范围是23~28 ℃,最适温度25 ℃。当温度20~28 ℃时,14 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8.6%~100%。在查彼克培养基(CzA)上,20~28 ℃15 d平均产孢量范围是1.3×109~4.9×109孢子/皿,16 h分生孢子萌发率93.67%~100%。25 ℃最适于产孢。 相似文献
640.
陆地棉黄萎病菌诱导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棉花黄萎病抗性的相关基因,对本实验室的一个高抗黄萎病陆地棉材料进行抑制消减杂交(SSH),以黄萎病菌诱导后48 h和未诱导的植株分别作为Tester和D river,提取总RNA并分离mRNA,通过合成cDNA双链及两次PCR扩增,富集诱导后植株中差异表达的片段。对两次PCR后的产物纯化,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完成文库构建,共获得了434个阳性克隆。对插入片段进行PCR扩增后发现大小从0.45 kb到0.70 kb不等。指纹图谱分析将所有克隆分为20类,于每一类中取1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BLAST分析表明大部分克隆片段与其他病原菌诱导缩减库中的EST相似。缩减片段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的P450单加氧酶、病程相关蛋白、类甜蛋白以及几丁质酶等相似。此cDNA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分离抗黄萎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