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7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67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8篇 |
农学 | 185篇 |
基础科学 | 664篇 |
965篇 | |
综合类 | 1612篇 |
农作物 | 57篇 |
水产渔业 | 19篇 |
畜牧兽医 | 68篇 |
园艺 | 393篇 |
植物保护 | 1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74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305篇 |
2011年 | 323篇 |
2010年 | 240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183篇 |
2006年 | 166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布式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国内温室自动控制智能化程度不高和扩展性差的问题,开发了分布式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借鉴现场总线思想,将分布式系统中过程控制级分解为智能控制器级和智能模块级。设计并开发了处于系统中间层的温室智能控制器软硬件。该智能控制器具有双串行口,用于与上位机和智能模块通信。针对通信的开放性要求设计了通信协议。软件内含模糊控制算法,允许控制器脱离上位机独立控制温室;上位机根据气候等因素的变化随时更新控制器的模糊控制算法。经过1年多的实际运行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环境参数控制精度满足温室生产要求,其中温度控制精度达±1℃。 相似文献
22.
研究日光温室不同通风形式对室内湿热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构建日光温室作物-环境湿热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7%和4.1%,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准确性。应用该模型模拟不同通风形式下温室内的气流和温湿度分布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的通风形式对室内湿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通风形式会影响室内气流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从而影响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分布变化。仅开启上通风口通风时,室内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气候分布均匀,整体变化较小,适宜冬春季节或清晨傍晚室内温湿度较低时的通风要求;仅开启下通风口通风时室内温湿度分布模式均匀性最差,进风口处的温湿度明显低于北墙,且进口存在涡流,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上、下通风口均只开一半通风时,作物区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9.3℃和25%,上、下通风口均全开时作物区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为36.8℃和23.7%,较于前者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降低了2.5℃和1.3%,适宜于炎热天气下日光温室内的降温除湿要求。 相似文献
23.
通过种植两茬油菜,设置7种施肥模式:有机肥施氮量600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767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4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5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1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91 kg/hm2,研究了日光温室0~200 cm土壤中NH4+-N和NO3--N的迁移累积。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H4+-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单施无机肥的相应值大于单施有机肥;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O3--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当施氮量小于383 kg/hm2时,相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不同施肥模式也影响40~160 cm土壤中NO3--N的迁移累积。从地下水污染风险和产量考虑,北京农业种植区日光温室油菜种植可按照有机肥150 kg/hm2、无机肥191 kg/hm2的施肥模式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24.
黄瓜在温室栽培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监测温室黄瓜营养状态非常重要。因此,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对叶片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测量,主要包括建模与预测两步,采用基于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进行光谱的定量分析,探索基于光谱分析的整株光谱判断温室黄瓜的营养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 BP 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型的自预测能力和实际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5.
氯氰菊酯在大棚西芹上的降解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氯氰菊酯在大棚西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氯氰菊酯能够渗透到西芹体内,渗透剂量占总药量的8%~15%;氯氰菊酯在大棚西芹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半衰期为6.93d,残留量与氯氰菊酯施药量、施药次数有关,氯氰菊酯在西芹中的残留量随着施药量增多而略有增高,氯氰菊酯施药次数对残留量影响最大,施药次数越多残留量也越高。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以推荐剂量施用,施药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8d,西芹中氯氰菊酯的残留量小于1mg·kg-1。 相似文献
26.
设施菜地土壤中速效磷是镉生物有效性的关键调控因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田间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运用简单相关、回归方程拟合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关中设施蔬菜种植区土壤中镉(Cd)的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速效磷含量(AP)、有机质含量(OM)和pH值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研究了各基本理化因子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设施菜地土壤中镉的有效态含量(DTPA浸提,CdA)与设施菜地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不相关。(2)通过对土壤有效镉含量和与其呈显著相关关系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指标分别进行回归方程拟合得出:y1[CdA]=0.501 5x1[AP]+0.010 6(R2=0.345 2,P0.01)、y2[CdA]=0.370 7x2[OM]+0.028 6(R2=0.139 0,P0.01)、y3[CdA]=-0.055 2x3[pH]+0.564 1(R2=0.050 9,P0.05),土壤中有效镉含量主要受以上三个因子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方程拟合,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表达式为y4[CdA]=0.174 8+0.435 2x1[AP]+0.049 0lgx2[OM]-0.013 2x3[pH](R2=0.368 6,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速效磷含量是设施菜地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的关键调控因子。(3)研究区蔬菜果实中镉含量与土壤镉有效态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64,高于其与土壤镉全量(CdT)的相关系数(0.387),从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在设施菜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中,认为以土壤镉有效态含量替代土壤镉全量可以更准确地表征土壤镉的安全风险。因此,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土壤速效磷含量,以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从而保证设施蔬菜产品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7.
寒冷地区温室型犊牛舍温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温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内的环境状况,研究分析了舍外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有害气体等指标。结果表明,当外界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时,犊牛舍内平均气温分别为6.7℃、2.1℃和-0.6℃,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64.1%、59.5%和75.2%,气流速度分别为0.05m/s、0.04m/s和0.04m/s,CO2浓度分别为2434mg/m3、2512mg/m3和2528mg/m3,而犊牛舍空气中未检测出H2S和NH3。结果说明,在外界平均气温-20℃以上的天气条件下,保温良好、换气充分的温室型犊牛舍,其舍内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完全可以满足哺乳犊牛需要。 相似文献
28.
29.
尖角突脐孢菌在温室环境下侵染稗草的致病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稗属(Echinochloa)杂草是全世界水稻等作物生产中的一类恶性杂草。人工除稗安全但费时费力,化学除稗高效但伴随农产品安全和环境相融友好方面的潜在风险。因此,寻求安全高效的除稗活性成分和施药技术成为国际上除稗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研究和开发生物除稗剂的技术体系中,满足高通量筛选安全、高效的除稗生防因子的温室检测体系是极为重要的支持平台,同样,生物除稗剂的田间科学施药技术亦应依据生防因子在稗草上致病和致害所需的最佳条件来制定。基于此,亟需探明生防因子侵染稗草致病的相关条件并建立快速有效的生防因子除稗效果温室检测体系和田间施药技术。本文系统研究了影响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的相关因子,建立了稳定的温室环境下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的致病体系。 相似文献
30.
二斑叶螨抗性种群对6种杀螨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昌乐县(R1)和寿光市(R2)蔬菜大棚内的二斑叶螨为试虫,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其对6种杀螨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两个种群毒力最高的均为唑螨酯,其LC50分别为2.384 mg/L(R1)和1.939 mg/L(R2);其次为阿维菌素,LC50分别为2.426 mg/L(R1)和9.921 mg/L(R2)。R1种群中甲维盐、除尽、噻螨酮的LC50在34.383~1237.592 mg/L之间,相对毒力分别为哒螨灵的82.499、9.808、2.292倍。R2种群中噻螨酮的毒力最低,LC50为1 225.602 mg/L;除尽、哒螨灵、甲维盐的LC50分别为791.649、308.580 mg/L和13.892mg/L,相对毒力倍数在1.548~88.223倍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