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87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3篇
  62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9~2008年甘肃河东地区分布较为均匀的15个站点的逐日最低温度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分析了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及大范围连续性霜冻的变化特征。[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起,甘肃河东地区平均终霜冻日期明显提早,初霜冻日期开始明显推迟,终霜冻日期提早时间明显比初霜冻日期推迟时间长;平均无霜冻期也明显延长。极早初霜冻日与极晚终霜冻日多发生于70、80年代,而极晚初霜冻日与极早终霜冻日则多发生于90年代中期以后;极长无霜冻期则逐渐变为频繁出现。40年来,连续性霜冻在逐渐减少,且强度也在降低。[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甘肃河东地区霜冻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对提高该地区异常霜冻灾害的预测能力、有效防御霜冻灾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梳理了1991~2010年间我国蚕茧生产成本资料,从蚕茧生产成本与蚕农收益的关系、蚕茧生产成本波动及成本结构的变化、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比较、蚕茧与其它农作物的比较效益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蚕茧生产成本变化与养蚕收益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全国蚕茧生产成本在1991~2010年明显呈现出"谷—峰—谷—峰"的变化特征;蚕茧生产总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明显高于物质费用;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相比较,四川省的生产成本最低,陕西省最高;与其它竞争作物蔬菜、水果、棉花相比,蚕茧生产成本依旧相对较高,比较效益较低。创新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培育高产蚕、桑新品种,提高蚕农收益,是保障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利用内江市1988年6月23日、2000年5月10日和2007年5月6日的Landsat TM/TM+遥感影像提取了3个时期的城市范围信息,并定量反演了亮度温度,并利用均值-标准差法对亮温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江市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88~2000~2007年间,内江市区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并呈现出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
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及成灾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成因分析角度选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因子,用基于熵权的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因子相应的权重,建立洪涝灾害风险度评价模型,以县域为单位对安徽省进行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利用安徽境内78个县(市)1998-2007年洪涝成灾面积资料,分析了全省和各风险区洪涝成灾面积的变化规律;利用R/S分析方法计算其相应的Hurst指数,预测未来的可能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度较高的县(市)分布于淮北平原、江淮丘陵西部和沿江西部平原,风险度较低的县(市)位于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1998-2007年,洪涝灾害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全省的洪涝成灾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而中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及低风险区均呈减少趋势;但R/S分析所得Hurst指数均属于(0,0.5),说明此种趋势不可延续,未来情况可能会向相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65.
芝麻核心种质株高构成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关联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我国216份芝麻核心种质为材料,分析芝麻株高及其构成相关性状的变异、相互关系等,利用79对EST-SSR、AFLP和SRAP引物对供试材料基因组进行检测并进行标记-性状关联分析,检测群体中与株高构成性状相关的DNA变异位点.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性状的变异均呈现连续变化,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拟合株高及其构成因素间的关系表明,主茎始蒴高度、主茎果轴长度是影响株高差异的主要因素.利用GLM(Q)和MLM(Q+K)模型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同时与供试群体两年的株高构成显著关联,对表型变异解释率在1.89%~5.29%,平均为2.82%,其中与主茎始蒴高度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M20E12-3被2种模型均检测到.此外,研究发现株高构成因素受基因型、环境和两者互作影响,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6.
Abstract

The variation in seed shape and husk color was investigated in 56 Japanese native cultivars of common buckwheat.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cultivars in seed shape characteristics and husk colors. The 1000-seed weight (1000-SW) ranged widely, from 20.4 to 39.0 g, among the cultivars. The cultivars collected from the Kanto region of the mainland had a large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 and heavy 1000-SW. On the other hand, the cultivars from the Chugoku and Shikoku regions of Japan had a small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s showed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cultivars with a high 1000-SW showed a slight difference between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 and were typically the triangular type in seed shape. The length/width ratio (L/W) depended on the width rather than the length of seed, though both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W.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the L*, a* and b* husk color value. The L* showed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rowth duration, and the husk color of the cultivars became more deep black as growth duration decreased. The husk color of the cultivars from the Kyushu region (long growth duration) was grayish brown, but that of the cultivars from Nagano Pref. (the shortest growth duration) was characterized as typically deep black. The cultivars collected at lower latitude regions tended to have a lighter color of husk than those from higher latitude regions. The cultivars from the Tohoku region showed a smaller variation for seed 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1000-SW, and the cultivars from the Kyushu region showed a smaller variation for husk color.  相似文献   
67.
杨勇  张勇  唐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07-6809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68.
何临平  赵月兰  张锦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88-8290,8292
[目的]分析广河县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广河县1968~2012年气象资料,选取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及蒸发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广河县近45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5年广河县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异常显著,春季和夏季接近,秋季最小;降水量总体呈持平略减少趋势,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但达不到显著性水平,夏季减少趋势较明显,年降水量的减少是由夏季降水量减少造成的;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比较平缓,但近10年基本为负距平,减少趋势异常显著,且减少幅度大;蒸发量总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本在负距平范围内波动。[结论]在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正常略少、日照时数缓慢减少的情况下,蒸发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指数小幅下降,广河县干湿状况基本稳定,气候暖干化趋势不明显。气候变暖对广河县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9.
利用黔江区环境空气的监测资料,采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Daniel趋势检验方法等评价和分析方法,研究了2006~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SO2 、NO2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0.019 ~0.060、0.004 ~0.022、0.063 ~0.089 mg/m3,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制要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08 ~2.14,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SO2和PM10.2006~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年际变化趋势表明,NO2浓度随年份变化呈增长趋势.根据黔江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了污染成因,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清原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01年小型蒸发器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清原蒸发量的月、年变化特征,总结蒸发量变化与其他气象因素的关系,指出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