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3篇
  免费   981篇
  国内免费   1388篇
林业   1303篇
农学   1128篇
基础科学   765篇
  3069篇
综合类   6071篇
农作物   895篇
水产渔业   754篇
畜牧兽医   2791篇
园艺   1088篇
植物保护   1168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60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662篇
  2016年   832篇
  2015年   760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962篇
  2012年   1322篇
  2011年   1398篇
  2010年   1056篇
  2009年   1055篇
  2008年   1021篇
  2007年   1150篇
  2006年   917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花朵中克隆到1个类黄酮-3′,5′-羟基化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全长1720bp,包含1个编码506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Ac-F3′5′H(GenBank登录号:JN635708)。序列分析表明Ac-F3′5′H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有已确定的保守基序,包括CYP基序、I螺旋区和血红素结合区等。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Ac-F3′5′H与其它物种的F3′5′H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以川乌头18SrRNA基因(FJ748878)为内参,通过半定量RT-PCR对Ac-F3′5′H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c-F3′5′H随花朵发育,表达量呈递增趋势,并且在正在开放的花朵中达到最高,而在根、茎、叶中不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调节川乌头蓝色花朵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依托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在2018年和2019年裸燕麦生育期内进行田间蒸散量的测定,利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2)对田间蒸散量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田间蒸散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RZWQM2模型对裸燕麦生育期内田间蒸散量模拟结果较好,2018年和2019年绝对平均误差(MAE)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03.
李永红 《青海草业》2007,16(4):9-13,28
通过4年的区域试验表明:同德短芒披碱草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抗旱、耐寒、耐盐碱,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各类牲畜均喜食。较当地长期栽培的老芒麦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和更为优良的结实性,成熟整齐,籽粒饱满。3年平均鲜草为21348.9kg/hm2,风干草为7086.3kg/hm2,种子为756.9kg/hm2,比老芒麦增产8.18%、7.50%和24.72%,越冬率达95%以上,可在海拔40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是高寒牧区草地建设、退耕还草和生态治理工程最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4.
黑河中游张掖地区近48a气候变化及径流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学统计方法中的Kriging插值结合,分析了位于黑河中游张掖地区6个气象站的近48a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并且空间显示了各季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张掖地区6站的年均气温在3.97-8.04℃之间,变暖最快的是山丹站气温倾向率为0.47℃/10a,变暖最缓慢的是高台站气温倾向率为0.19℃/10a。年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956年,为2.5℃,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为9.06℃;降水地域分布不均衡,地区降水差值可达200mm以上。夏季张掖地区的降水变化范围为67.11-193.30mm,冬季降水是4.69-10.48mm,表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冬、夏降水变化幅度大;张掖地区气温在1991年开始发生突变,气温增加趋势明显。西支流地区和整个张掖地区气温突变时间一致,东支流气温突变是在1993年和整个张掖地区相比推迟了2年。整个张掖地区包括西支流和东支流在降水的时间的变化上没有发生突变。张掖地区年水变化周期现象明显,第一主周期为15年第二主周期为7年,但年均气温变化周期现象不明显;平原地区气温不是影响径流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但对河流径流的影响是正向的。降水和径流虽然在时间上拟合,径流总体的变化趋势在减少,但径流的降幅比降水要大。  相似文献   
105.
硝、铵态氮肥对旱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静态箱法在田间研究了黄土性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后土壤N2O的排放特点,并对包括温度、pH、水分等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和70%的条件下,铵态氮肥处理土壤的平均N2O排放量分别为233.6±165.4 μg/(m2·h)和166.4±153.3 μg/(m2·h);而施用硝态氮肥时则仅为75±40.2 μg/(m2·h)和49.27±17.0 μg/(m2·h).施肥后短期内,铵态氮肥排放的N2O量显著高于硝态氮肥处理,由此可说明黄土性土壤表层土壤N2O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氮的硝化过程.在自然矿化条件下黄土性土壤N2O的排放量约为17.0 μg/(m2·h).如果把两个水分处理相比较,土壤水分对铵态氮肥处理土壤N2O的排放影响不明显,而对施用硝态氮肥的土壤有明显影响,高水分处理更利于土壤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从而增加了土壤N2O的排放量.施用不同肥料种类在施肥后短期内影响土壤的pH值和有效NO-3-N、NH 4-N含量,而反过来土壤水分含量、土壤pH以及土壤温度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壤N2O的产生和排放.  相似文献   
106.
采用不同浓度的6-BA对果蔗进行了茎尖分生组织的诱导和幼芽增殖试验研究,利用不同状态的培养基对增殖芽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当6-BA浓度为4-5mg/L时,比较适宜于果蔗茎尖分生组织的诱导。在幼芽增殖前期.6-BA的浓度采用2-3mg/L;在将进入生根阶段时,6-BA的浓度采用0.5-1.5mg/L,有利于获得粗壮的幼苗。果蔗幼芽在增殖阶段。适宜采用液体培养基,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7.
托鲁巴姆种子的休眠较深,发芽较困难。为了打破其种子的休眠期,加快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的整齐度,以托鲁巴姆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赤霉素处理浓度和浸种时间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中适宜的赤霉素处理浓度为750~1 250 mg/L,浸种时间为36 h,发芽率可达93.00%;可有效提高托鲁巴姆种子的发芽速率和发芽整齐度。  相似文献   
108.
灌溉方式对根系湿润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作物生长及其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以常规滴灌方式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垂直线源灌方式对葡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生育关键期灌水前后垂直线源灌方式根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可达到田间持水率的75.1%和82.8%,常规滴灌方式为田间持水率的60%和72%;垂直线源灌条件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较常规滴灌高,净光合速率均经历了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其中由水分胁迫引起的非气孔限制,垂直线源灌晚于常规滴灌出现,且表现不明显;垂直线源灌方式在地上生物量生长方面略好于常规滴灌方式,但两者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垂直线源灌方式较常规滴灌方式在产量上提高了1.2%;叶片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垂直线源灌方式较常规滴灌方式提高了57.4%。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枣(Ziziphus jujuba Mill.)和酸枣(Z.jujuba var.spinosa)叶脉序的关系,选用黄土高原丘陵枣区的枣(55个)、酸枣(28个)和过渡型(7个)共计90个样品,利用LEAF GUI叶脉序分析技术,测定了叶脉密度(VLA)、叶脉间距离(IVD)和节点数(Nodes)等14个指标,主成分分析选出8个枣叶脉序特征指标,研究了枣和酸枣叶脉序指标特点及特征。结果表明,在干旱、贫瘠生境中生长的酸枣,其叶脉间距离(0.094 mm)、网眼面积(2.84×10~(-4)mm~2)和节点数(17 823个)都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丘陵区枣园栽培条件下的枣(p0.05),而酸枣的叶脉密度(7.14 mm·mm~(-2))显著高于栽培条件下的枣,表现出很高的生态适应性。并且,枣叶脉序特征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15.24%~74.69%)大于酸枣(20.37%~52.84%)。因此,枣和酸枣可以通过权衡叶脉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酸枣相比枣,更倾向于选择高叶脉密度、低网眼面积、低节点数的适应策略。对陕北样品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1.8时,分为I、II两大类群;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的样品聚类分析,在1.69时,分为I、II两大类群,分别为酸枣和枣,过渡型在两个类群中都有。说明酸枣经过渡型向枣的演化,也说明叶脉序可以区分枣和酸枣。而栽培枣被分为4个类群,相似系数为1.29,种间结构较为复杂,是由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营养繁殖模式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日喀则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80—2021年逐日气象数据,分析构建了高原马铃薯气温(T)、光照(S)、水分(W)、气候(C)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42年日喀则地区S平均值为0.82,呈逐年弱下降趋势,T、W、C适宜度平均值分别为0.79、0.64、0.6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马铃薯全生育期的光热资源都在最合理区域(S、T≥0.7),满足了其长发育需求。W在播种~出苗期(W=0.62)、开花~成熟期(W=0.44)呈现较低水平,是制约日喀则地区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因素;T、S空间分布较均匀,且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北向中递增趋势,W空间分布不均匀。桑珠孜区—南木林县一带地区为马铃薯综合气候适宜度高值区(C>0.6),适宜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由本文建立的日尺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得出的年际变化和区域特征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为了解气候变化下日喀则马铃薯生长发育适宜度的时空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