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三江平原水稻低温冷害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气象资料分析,进一步弄清该地区低温发生规律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尽快开发三江平原,提高水稻产量,减轻冷害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樟树黄化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秀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40-2041
樟树黄化病是安庆市樟树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绿化效果。对安庆市区樟树黄化病的症状、发病特点、发病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樟树黄化病主要是由于缺铁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嫩梢黄化、整株黄化、梢头枯死和全株枯死。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质地太差,受建筑垃圾污染严重,导致土壤碱化,影响铁离子的有效吸收。街道两旁樟树的黄化率高,为39%,其中又以幼树黄化重,黄化率为54%。提出了土壤改良或改土为主,药液治疗为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3.
不同镁肥在中国南方三种缺镁土壤中的迁移和淋洗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镁淋溶是导致南方土壤缺镁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探究了四种镁肥(氧化镁、改性硫酸镁、钙镁磷肥和硫酸钾镁)在中国南方三种酸性缺镁土壤(黄壤、紫色土、红壤)中的有效性、迁移和淋洗特征以及土壤对镁素的固持,以期为南方缺镁土壤科学施用镁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折合MgO 100 mg·kg~(-1))后,三种土壤施镁土层(0~15 cm)交换性镁含量提高了2倍~15倍。氧化镁、改性硫酸镁和硫酸钾镁在三种土壤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经过60 d淋洗(模拟降雨量1 000 mm),未施用镁肥土层(15~50 cm)中有效镁含量均较对照增加17.9~105.4mg·kg~(-1)。黄壤上不同镁肥处理镁累积淋失量在104.9~243.8 kg·hm-2,与紫色土接近,但较红壤高2倍~3倍。实验结束后,黄壤和紫色土上施用氧化镁、改性硫酸镁和硫酸钾镁的淋失率均超过三分之一,而红壤中均低于7%;施用钙镁磷肥增加了土壤对镁的固持,减缓了镁向下淋洗,淋失率在三种土壤中均为负值。综合四种镁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土壤对镁素的固持、镁在土壤中的淋洗特征以及土壤酸化阻控,钙镁磷肥在三种酸性缺镁土壤中施用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74.
黑龙江省毒蘑菇种类有67种,分别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6科、30属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2科2属。其中鹅膏属(Amanita)和乳菇属(Lactarius)各7种,占20.9%;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和丝盖伞属(Inocybe)各5种,占14.9%,分属于6种中毒类型。欧氏鹅膏(A.oberwinklera-ta)、毒杯伞(Clitocybe cerussata)、细鳞丝膜菌(Cortinarius speciosissinus)、褐鳞环柄菇(Lepiota helveo-la)、鹿花菌(Gyromitra esculenta)等10种为极毒蘑菇。  相似文献   
75.
北柴胡不同类型农艺性状比较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柴胡新类型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调查各类型株高、茎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根径、根长、根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单根干质量、柴胡皂苷质量分数、单根柴胡皂苷收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类型间主要性状差异显著。CY(长叶型)株型较高,叶最长;KY(宽叶型)叶宽明显;CY和KY单根干质量、柴胡皂苷收量高;ZY(中间型)茎径和根径最小,柴胡皂苷质量分数高。北柴胡表型变异引起药材化学成分变化,可通过筛选优良变异类型,有针对性地培育优良北柴胡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76.
论述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意义,总结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阐述了优化"两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标准及其具体的产业结构形式,并提出了优化"两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1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日期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其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1月20日达到峰值,但在此时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别,此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到翌年苜蓿开始返青时再次上升,低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地高于高秋眠类型苜蓿。  相似文献   
78.
Changes in the landscape from 1946 to 1999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the land uses, boundaries and mosaics therein. The abundances of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these three landscape elements were calculated using land use maps. Their frequency profiles were compared based on their richness, evenness and diversity. Richness of land uses does not noticeably change. However, these slight changes are spatially perceptible in the landscape when changes in the boundaries and mosaic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three landscape elements the least diverse landscapes are obtained in the initial year. The highest landscape diversity is reached, however, in the intermediate years when boundaries or mosaics are considered, whereas the highest value based on land uses occurs in the final period studied. Considering that land uses, boundaries and mosaics provide different information o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ies, conditional entropy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ascertain which of the types of landscape elements is most related to landscape change. Boundaries are the element most related to landscape change. Mosaics, however, are the element that best describe each of the years because they integrate the information on land uses and boundaries. From an ecological and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the three elem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opposed to just land uses. They compliment each other in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each one in relation to changes occurring and the effects thereof on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79.
2007年选择扎兰屯市人工种植的紫花菖蓿田,从春季萌发后开始定点定期调查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发生危害规律,通过调查明确了扎兰屯市紫花苜蓿田杂草共计有14种,分属于8科,13属;当地的优势杂草及发生特点,并且制定出了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对指导苜蓿田的除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为了明确黑点病的诱因与发病条件,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斑划分为黑斑型、褐变型、黑点型和内变型4种类型。黑斑型病斑中, Alternaria属的病菌分离频率最高,占89%;褐变型病斑中, Acremonium和Alternaria分离频率较高,占80%以上;黑点型病斑中,Trichothecium和Alternaria的分离频率高,占75%以上。其中,3株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分别为A. tenuissima、A. sclerotigenum和T. roseum。3株病菌中离,T. roseum致病力最强,从离体果实的伤口侵染后形成大型褐色病斑,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8,22.5℃;A. tenuissima致病力稍弱,从伤口侵染后形成的病斑稍小,颜色为深褐至黑色,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9.4,28.5℃;A. sclerotigenum的侵染率很高,对温度不敏感,从伤口侵染后也能导致果肉组织褐色坏死,形成红褐色病斑。3种病菌的分生孢子均不能侵染成熟无伤果实。用3种真菌分生孢子接种的套袋果实,T. roseum接种果实发病最重,A. tenuissima接种的果实发病率稍低,用A. sclerotigenum接种的果实几乎没有发病。黑点病菌属于机会致病菌,遇适宜条件才能侵染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