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2):138-143
Abstract

Potato tuber initiation and its growth are key processes determining tuber yield,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tolon growth, and ar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N nutri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 (N) on stolon and tuber growth in sand culture with a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during 2010 – 2011, and using two potato cultivars. Plants supplied with NO3-N (N as nitrate, NO3-) produced more and thicker stolons than those supplied with NH4-N (N as ammonium, NH4+) at tuber initiation stage. In the plants fed NO3-N, the stolon tips swelled or formed tubers earlier and produced more tubers than in those fed with NH4-N.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among N forms in terms of tuber yield at harvest, this may have been because of the shoot growth rate at tuber initiation stage was lower in the plants fed NO3-N. During the tuber bulking stage, the difference in shoot DWs among N forms began to decrease, and the shoot DW of plants fed NO3-N was even heavier than those fed NH4-N in some cases. The influence of N form on potato plant growth may therefore vary with the potato growth stage.  相似文献   
42.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 d,生育期缩短11 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 g、20~50 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 50~100 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 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 g和100 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 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 938.89 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 g块茎比率27.15%,50~100 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 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43.
日本夹竹桃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本夹竹桃枝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日本夹竹桃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夹竹桃枝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内酯(1)、对羟基苯乙酮(2)、白桦脂酸(3)和齐墩果酸(4)。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日本夹竹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对人体肺癌细胞模型VA-13和人体肝癌细胞HepG2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3显现出一定的抗癌活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日本夹竹桃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形态学性状和分子标记对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野菊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4.06%~67.50%),叶柄长、叶长/叶柄长、花序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可能是造成野菊不同地理居群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46条扩增带,其中229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2.5%;29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651条扩增带,其中638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8.0%,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野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211 7~0.494 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南京野菊和四川野菊遗传关系较近,武夷山野菊独立成一组,与其他地理居群野菊遗传关系较远,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5.
0.05%核苷酸对芝麻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河南省项城市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叶面喷施0.05%核苷酸(桑兰990A)对芝麻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与喷清水相比,喷施0.05%核苷酸(2mL/L)、0.05%核苷酸(2mL/L)+红A硼(2g/L)处理的芝麻株高分别增加5.40 cm、12.80 cm,蒴果数增加5.96个、14.94个,株粒数增加46...  相似文献   
46.
贮藏温度对彩色马蹄莲块茎糖类代谢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的Black Magic为试材,研究其块茎经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块茎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后期植株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淀粉降解越快;各温度处理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9、12、15℃下,贮藏第28天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12℃、15℃贮藏第56天淀粉酶活性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上升到较高水平,总可溶性糖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此阶段块茎萌芽率快速提高,萌芽伸长明显;块茎栽植后株高迅速增高、开花较多。贮藏第56天块茎休眠的打破、萌发与糖类物质变化密切相关。在本试验中,短期贮藏(56 d)以12℃为宜,长期贮藏(112 d)以12℃贮藏56 d再降低至6℃最佳。  相似文献   
47.
以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aromaticum)为材料,用紫外光UV–B对其进行辐射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CK)、1、3、5、7 d,研究其对叶片表皮毛形态、密度和叶片表面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处理后的头状腺毛中部出现不规则凹陷,甚至扭曲;"T"形非腺毛出现顶细胞破裂、脱落现象;头状腺毛和"T"形非腺毛的密度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两者均在处理1 d时达最大,此时叶尖、叶中、叶基的头状腺毛密度每视野分别为16.00、13.67、18.67根,叶片下表皮的"T"形非腺毛密度每视野达43.84根;叶片表面分泌物中α–蒎烯、α–荜澄茄油烯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而杜松萜烯、1–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均在处理3 d时相对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9.45%和14.71%;樟脑类物质和醇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第1天或第3天达到最大值,第7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8.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夹竹桃植物资源,对从秦岭山区夹竹桃茎中分离得到活性较高的内生真菌J14进行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菌株J14进行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 H-NMR、13C-NMR数据鉴定其结构,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枯萎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经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14为链格孢霉(Alternariasp.SPS-04)。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交链孢甲醚(1)、交链孢酚(2)、malformin A1(3)、胸腺嘧啶(4)、尿嘧啶(5)、黄嘌呤(6)、赤藓醇(7)和甘露醇(8)。化合物3、4、5、6、7首次从链格孢属真菌发酵产物中得到。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95μg/mL,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1μg/mL。  相似文献   
49.
我国薯类作物生产周期波动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P 滤波法对我国1949~2011 年薯类作物产量的波动周期进行测定和分析。将我国薯类作物产量波动划分为14 个波动阶段,平均波动周期为4 a。分析结果表明:薯类作物播种面积波动较单位面积产量波动对总产量波动的影响大;相对于内部传导机制,外部冲击如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对薯类作物生产波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0.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曾被广泛用于卫生防疫和对抗农业病虫害,但由于其毒性和持久性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鉴于微生物降解方法在农药污染场地的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摇瓶培养法研究了在α-、β-、γ-和δ-六六六(HCH)异构体混合体系中,农药浓度、共代谢底物和接种量对Sphingobium indicum B90A降解4种HCH异构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ndicum B90A对α-和β-HCH的利用较好,其次是γ-和δ-HCH。在10mg·L-1混合HCH的无机盐培养液中,30℃下反应72h,S.indicumB90A对α-、β-、γ-和δ-HCH的降解率分别为99%、86%、53%和33%。随着HCH浓度的增加,S.indicum B90A对4种HCH异构体降解率均逐渐降低。在共代谢底物的研究中,添加葡萄糖或酵母粉均能明显地提高S.indicumB90A对HCH的降解能力,在10mg·L-1混合无机盐培养液中,添加100mg·L-1葡萄糖或添加50mg·L-1酵母粉,30℃下反应84h,S.indicum B90A对α-、β-、γ-和δ-HCH的降解率均接近100%。S.indicum B90A对HCH的降解率随着菌体接种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适宜接菌量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