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2篇
  免费   865篇
  国内免费   3561篇
林业   441篇
农学   2768篇
基础科学   1008篇
  3236篇
综合类   12231篇
农作物   6252篇
水产渔业   269篇
畜牧兽医   411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425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740篇
  2021年   872篇
  2020年   760篇
  2019年   849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1054篇
  2016年   1392篇
  2015年   986篇
  2014年   1447篇
  2013年   1305篇
  2012年   1802篇
  2011年   1579篇
  2010年   1362篇
  2009年   1439篇
  2008年   1188篇
  2007年   1401篇
  2006年   1283篇
  2005年   1103篇
  2004年   870篇
  2003年   830篇
  2002年   602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397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对吉林省省内各大超市、居民小区以及部分省外稻米消费较多地区368位稻米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现阶段吉林省稻米消费者质量安全稻米消费意愿.结果表明:性别、稻米购买场所、稻米购买时关注点、市场忧患度、质量安全稻米提价接受幅度、质量安全稻米了解程度对消费者购买质量安全稻米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Bt基因是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近年来,Bt基因已广泛用于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我国在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培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率先商品化种植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国家之一。为此,概述了Bt基因的发展状况、国内外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非靶标经济昆虫家蚕的生态风险,以期为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商品化种植和重要经济昆虫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旨在阐明“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并从栽培角度系统研究其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方法】2010—2011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扬州、兴化、东海),以当地代表性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徐稻3号、连粳7号、徐优733等)和籼稻品种(两优培九、Ⅱ优084、新两优6380、扬两优6号等)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籼粳稻的生育安全性、产量、品质、温光资源利用、群体生长发育动态、株型和倒伏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机插和摆栽两种轻简栽培条件下,粳稻生育安全性优于籼稻,后期耐低温,灌浆持续时间长。两年粳稻的平均产量,扬州分别为10.90和10.87 t•hm-2,兴化分别为10.93和10.65 t•hm-2,东海分别为10.49和10.41 t•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粳稻群体颖花量与籼稻相当或略少于籼稻,但籽粒的充实性状优于籼稻,这也是粳稻获得较高产量的关键。粳稻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显著或极显著优于籼稻,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稍逊于籼稻。“籼改粳”生产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粳稻全生育期较籼稻明显延长,灌浆后期粳稻更能适应温凉天气,增加水稻对温光资源的利用,使得粳稻能够安全成熟;粳稻后期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能够增加群体光合物质积累量,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同时,粳稻后期能够适应低温天气而不早衰,维持强壮根系和较高的茎鞘强度,增强群体抗倒伏能力,保证较大库容的安全充实与支撑。【结论】在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条件下,粳稻更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生育后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不仅能够安全成熟,而且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综合生产力高。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机插的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全生育期亦缩短,其中抛秧方式全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机插平均缩短10.3 d;不同类型品种间,晚粳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较中粳稻大;同一熟期类型品种,杂交稻全生育期较常规稻缩短天数多。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均表现出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其中机插方式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较少,分别为85.66%和80.7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栽培方式适宜性及配套适宜品种类型进行了初步归划,认为手栽、抛秧、机插均适宜在该区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应配套适宜粳稻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995.
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和力学机理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研究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为水稻抗倒高产栽培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常规籼稻银晶软占为材料,设置4个氮水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形态和力学性状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指数的关系。【结果】施氮影响水稻茎秆的形态和力学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增加,重心上移,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节间充实度下降,抗折力和弹性模量减小,茎秆倒伏指数增加,抗倒伏能力下降。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呈正相关,而与基部节间充实度、抗折力及弹性模量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伏指数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负相关趋势。【结论】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和基部节间充实度等形态性状,以及弯曲力矩、抗折力等力学性状,是影响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和经济价值,其生长的土壤环境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总结综述了土壤环境(土壤重金属、农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提高和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科玉03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稻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11年晚造在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榕楼村进行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采用稀播培育分蘖壮秧、小苗规范抛植、平衡施肥、适时追肥、科学管水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平均产量7.99t/hm2,比对照柳沙油占202增产12.7%,示范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98.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邓华凤  张武汉  孙平勇  何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682-5683,5686
介绍国内外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述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几种途径及其不足之处,探讨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对策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水稻抽穗期基因qHY-8在不同品种中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机制,将来自供体亲本Lemont的qHY-8所在染色体片段导入受体亲本特青、粤泰B及绵恢725中分别考察其生长发育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qHY-8目标区段导入特青和粤泰B背景后播始期(播种至始穗时间)及生育期延长,株高、穗长及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并且颖花数的增加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而绵恢725背景下虽然也表现出生育期延迟,但是干物质积累没有差异,而结实率的降低导致产量下降,因此qHY-8在特定水稻品种中可以提高产量,但将其应用于育种时要考虑它在不同受体品种中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000.
对广东稻区近年来水稻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水稻稻叶褐条斑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初步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 oryzae (Berk.et Br.)petch];其症状与水稻窄条斑病类似,主要见于水稻生长中后期,在叶面上形成黄褐至黑褐色的短细条状斑,严重时均可致全叶枯死,引起穗枯,谷粒结实差或不结实,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对该病在广东主栽水稻上的发生症状、病原鉴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该病原菌在国内外不同寄主上发生、防治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