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20篇
  76篇
综合类   45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147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沿海沙岸林果组合模式的建立──柑桔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沿海沙质岸段进行在林复合经营时,建立以柑桔为主的林果组合模式,可以提高沿海防护林经济效益,使防护林从生态型逐步向生态经济型方向发展。文中着重介绍了沙滩柑桔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2.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 ,无水AlCl3作催化剂 ,由大茴香油在室温下反应 4h ,合成了聚合物大茴香油聚合树脂 (简称PAOR)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了树脂的分子质量 ,对树脂进行IR、UV测试分析 ,并考察了树脂对桔皮色素的柱层析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 ,合成树脂的分子质量约 1.0 2× 10 3,PAOR在 965cm- 1吸收峰减弱 ,在 70 0~ 80 0cm- 1之间出现 3个新峰 ;PAOR紫外最大吸收峰蓝移 11nm ,表明大茴香油中的双键参与了聚合反应 ,产物中存在芳环三取代物。讨论了反应机理 ,PAOR对桔皮色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3.
沼肥对促进脐橙生长及提高产量与品质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沼肥在脐橙上的施肥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沼肥对脐橙根、茎、叶的生长及花蕾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提高脐橙产量,增加糖分含量,改善果品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以温州蜜柑为中间砧,对高林温州蜜柑、太田椪柑进行不同部位高接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高接对成活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树冠的恢复程度与嫁接部位的高低成正比,即高接部位越高,树冠恢复越快;含糖量和糖酸比以腹接最高,侧枝次之;外观以腹接、侧枝高接为好,副主枝高接次之,主枝高接最差.柑桔高接最高高度应控制在1.0 ~ 1.3m,早投产,树冠恢复快,果实品质好,以侧枝高接,腹接为好,侧枝高接易引起内膛空虚,可采取内膛腹接弥补.  相似文献   
75.
采用不同透光率的PE袋对转色期血橙果实进行遮光试验,测定了不同遮光处理下血橙果皮总花色苷的动态含量和血橙果皮中12个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深入探究光照与血橙果皮花色苷着色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改善生产中血橙果面着色不良问题提供解决思路。结果表明:血橙果实经过PE袋遮光后,果皮在着色时间、着色面积和着色程度上均受到阻碍,阻碍程度与PE袋的透光率相关,遮光促进了血橙果面亮度的增加。自然光照下,8个结构基因GSTANSCHSDFRF3HUFGTPAL、4CL和2个调节基因RubyMYBF1在转色期间的表达量快速增加,而不同程度的遮光阻碍了其表达,阻碍程度与PE袋的透光率相关,推测这10个基因属于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受光调控的关键基因。将遮光后果皮总花色苷动态含量、关键基因的动态表达量与对应的PE袋透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推测光照中调控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可能是其中的UVB、UVC紫外光。根据相关基因的动态测定结果,推测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关键时期在花后249 d开始出现,为保证外观品质,血橙采摘在花后249 d之后进行较为适宜。为预防血橙冬季落果,生产上通常采用冬季树体覆膜技术保果,为减少覆膜对血橙果面花色苷着色的影响,应选用透明PE膜或其他紫外线透过率较高的膜。  相似文献   
76.
采用湿法工艺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制备了黄原酸基高岭土(XK)。通过FT-IF、SEM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XK已成功合成;XK对甲基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其优点是处理后固液分离简便、快速。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温度25℃,p H值5-6、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XK的用量为3.0 g/L、吸附30 min,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到99.86%,处理后残余甲基橙的浓度为0.282 4 mg/L,可达标排放。通过等温吸附模型研究,XK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说明XK对甲基橙的吸附是较为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77.
以琼中绿橙为例,对海南琼中绿橙的化学防治情况进行调研,进行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从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其实施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效益进行估算,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8.
为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对冰糖橙(Citrus sinensis)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土壤类型、海拔、农事管理和树龄(10 年以上)均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了高品质(H)和普通品质(N)橙子树根围土壤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差异,并探讨了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橙子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H组橙子树根围土壤中全钾含量显著高于N组土壤,有效锰含量显著低于N组土壤;此外,H组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和20~30 cm土层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N组相应土层土壤。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两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并无显著差异,但部分细菌和真菌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生了变化: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纤线杆菌科(Ktedonobacteraceae)等细菌类群与丛赤壳科(Nectriaceae)、枝孢菌科(Cladosporiaceae)和葡萄穗霉科(Stachybotryaceae)等真菌类群在H组土壤中显著富集。通过PLS-PM对比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落对橙子品质的影响,发现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对橙子品质影响较小;土壤化学性质(主要是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量元素(主要是交换性镁含量)对橙子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整体上表现为正效应,土壤微量元素整体上表现为负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橙园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为获得适合橙汁果酒发酵的菌种,从橙汁发酵醪液中纯化出酵母菌,采用杜氏管法、CO2失重法及感官评定法进行筛选。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发酵醪液中分离出4株酵母菌,经过初筛及复筛得到一株发酵能力强、还原糖利用率高、果酒风味柔和等优良特征的酵母菌,编号为 FJ-20,鉴定为酵母属的绮丽酵母。该菌株对酸的耐受能力为 pH2.5,对酒精的耐受能力为10%vol,对氯化钠耐受能力为11%,对蔗糖的耐受能力为35%。该菌株发酵能力强、还原糖利用率高、果酒风味柔和,发酵产香浓郁,适合作为橙汁低纯果酒的酿造酵母。  相似文献   
80.
为获得冰糖橙×枸橼的合子苗,以抗柑橘溃疡病枸橼为父本,以高感病品种冰糖橙为母本进行杂交,利用胚抢救技术获得杂交后代,然后利用筛选出的SSR引物对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并鉴定杂交后代中的合子苗。结果表明:在最终获得的359株杂交后代中,利用SSR标记能鉴定出合子苗1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