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8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冻结速率对松茸PPO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喷雾式流态化液氮速冻及缓冻.研究了冻结速率对松茸多酚氧化酶(PV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速率对醇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在-80℃、-60℃及-35℃(缓冻)下进行冻结,松茸的PPO活性分别下降了72.5%、67.7%及24.6%.POD活性分别下降了62.8%、53.5%及17.6%。  相似文献   
112.
蒙古口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蒙古口蘑的驯化栽培、生理、蘑菇圈生态、药理学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3.
松茸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松茸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松茸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结果:松茸样品经酸水解处理,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24.73%,其中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配比合理:E/(E N)=0.35,E/N=0.53,与WHO/FAO提出的E/(E N)应为0.4左右,E/N应为0.6左右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接近。结论:说明松茸在医学和营养学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大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4.
遮荫对野生大百合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媛  杨文钰 《北方园艺》2007,(8):123-125
试验研究了在花茎抽生期对野生大百合遮荫后,其在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大百合叶片的IAA,GA3和AB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AA与GA3在花茎抽生期含量最高,其后呈下降趋势,而ABA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较高比值的ABA/GA23与ABA/IAA,均有利于成花;遮荫程度越高IAA含量越高,ABA含量越低,其开花率也越高,花期越长,对照则因不能正常生长,激素的变化趋势与处理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5.
松茸菌塘出茸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保山市海棠村连续对松茸菌塘进行定点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实施“土山育茸”为主的人工促繁措施明显促进菌塘的发展,促进菌塘内松茸数量的增加达110.64%,而松茸损失则下降12.6%;出茸菌塘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常规时间出茸,另一种是后期才出茸,二者分别点菌塘总数的58.6%和41.4%,常规出茸一般时间早,出茸时期较长,产量分布较平均,而后期才出茸的一般时间迟,出茸期较短;6个松茸菌塘连续3a观测结果表明,菌塘中收获的松茸数量提高了102.6%,产量增加达112.5%;在该林地所有菌塘中,最高年产量可达1.28kg;利用松茸开伞的方法可以形成新的菌塘,2-3a后可产出松茸。  相似文献   
116.
针对云南省松茸产量连年锐减的严重现实 ,通过对松茸产区及市场的深入了解 ,结合在林间试验地的研究和观测调查 ,提出一系列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禁止采收和收购占松茸总量约36 .4 %的未成熟幼茸 ,可使云南松茸在现有基础上增产 1.96倍 ;在保持现有松茸生态环境条件下 ,采用科学的采收方法 ,实施一系列有关的科学技术措施 ,在 2 7hm2 范围内松茸产量连年成倍增加 ;在 1hm2试验林范围内 ,松茸个数增加 4 5.2 8% ,产量增加 4 8% ,而有关鸟害等损失则降低 ,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土壤营养条件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因此 ,恢复和保护松茸生态环境并配合适当的技术措施与科学的采集方法 ,更适合当前云南松茸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7.
流动注射-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百合中的痕量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本才  刘鸿高  王元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66-12366
探讨了流动注射还原气化-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汞的最佳条件,建立了大百合中痕量汞的流动注射还原气化-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测定汞的线性范围为O~80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加标回收率为95%~106%。  相似文献   
118.
野生洛巴伊口蘑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洛巴伊口蘑(Tricholoma lobyense Heim)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适于洛巴伊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pH6.5,最佳温度为30℃;在黑暗状态下更适于生长。最佳自然基质为棉籽壳,最适宜的料水比为1∶1.40。  相似文献   
119.
松口蘑与青冈蕈的生态和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波 《食用菌学报》1995,2(1):32-35
本文报道了松口蘑和表冈蕈的生态习性,以及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松口蘑的寄主植物为松属植物,而青冈蕈的寄主植物为栎类植物。松口蘑所需的温度、光照高于青冈蕈、但湿度低于青冈蕈,松口蘑子实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含量均高于青冈蕈,但氨基酸总量以青冈蕈为最高,青冈蕈子实体中缺蛋氨酸。  相似文献   
120.
为探讨茶树间作巨菌草对秋冬季节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对茶与巨菌草复合栽培模式下茶叶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巨菌草后,茶叶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间作巨菌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