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螟黄赤眼蜂对 2 50Gy直接辐照的新鲜棉铃虫卵和未辐照的新鲜棉铃虫卵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与辐照的新鲜卵相比较 ,辐照的低温保存过的卵的寄生率要低。螟黄赤眼蜂在 2 50Gy辐照棉铃虫所产卵的寄生率取决于卵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332.
松毛虫赤眼蜂对三种农田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的安全性,室内评估了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3种药剂对其成蜂的急性毒力以及田间推荐使用剂量对赤眼蜂各发育阶段的间接影响,并模拟自然情况,测定了不同残留期的3种药剂对赤眼蜂存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C50进行评估,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的为阿维菌素,其次是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毒力最小;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安全系数分别为0.017、0.066和69.175;在推荐使用剂量下,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含有不同发育阶段赤眼蜂的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后,平均羽化率最高为90.43%,其次是高效氯氰菊酯为56.46%,阿维菌素仅为9.84%;接触0~7 d残留期阿维菌素的玉米叶片24 h,松毛虫赤眼蜂全部死亡,无米蛾卵被寄生,但接触3~7 d残留期氯虫苯甲酰胺的玉米叶片,赤眼蜂的死亡率和寄生米蛾卵数量与清水对照无明显差异.表明在实施释放赤眼蜂的害虫综合治理方案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阿维菌素,而氯虫苯甲酰胺对赤眼蜂风险性极低,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3.
本试验旨在探究两种生物防治方法对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及监测梨树蛀果害虫的发生动态.针对不同的蛀果害虫采用相应的防控方法,并监测不同处理下害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梨园内一年有3次发生高峰,桃小食心虫有2次发生高峰.梨小食心虫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7月...  相似文献   
334.
为明确气候变暖下亚洲玉米螟发生趋势,连续3年调查了黑龙江省嫩江县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进度和发生高峰期,同时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嫩江县3个农场玉米田中玉米螟,结果表明,2014年亚洲玉米螟成虫出现的高峰期比2012年和2013年有所提前。释放赤眼蜂后玉米植株的被害率、折雄率、残虫率以及钻蛀率较未放蜂田均降低,玉米产量增加,防治效果明显。大西江农场、尖山农场和嫩北农场赤眼蜂防治效果分别为60%、66.7%和56.7%,比未放蜂田产量分别提高39.1、47.6和67.0 kg/667 m~2。3个农场平均防治效果为61.1%,产量平均提高51.2 kg/667 m~2。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挽回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5.
研究了16~1、16~4、16~7、16~10、13~1、13~4、13~7、10~1、10~4及7~1℃(较高温度下10h,较低温度下14h)等10组二步变温下分别诱导13、16、19、22、25、28、31、34和37天后松毛虫赤眼蜂的滞育率.结果表明:二步变温、诱导时间以及二者的互作对滞育率有显著影响.13~1、 13~4、13~7℃下滞育率较高,其中13~7℃下最高,为诱导滞育的适宜变温.16~10、16~7、和7~1℃不适于诱导滞育.16~1、16~4、10~1和10~4℃有中等程度的滞育诱导作用.在13~1、13~4、13~7、10~1和10~4℃的诱导下,滞育率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呈"S"型曲线增高.诱导时间达28天后,滞育率常不再显著升高.在13~7℃下诱导28天以上,滞育率可达6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