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8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899篇
林业   888篇
农学   973篇
基础科学   1072篇
  937篇
综合类   4217篇
农作物   596篇
水产渔业   281篇
畜牧兽医   1935篇
园艺   376篇
植物保护   37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989篇
  2011年   833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天幕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并尽量避免害虫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试验采用低毒无公害的植物源药剂对其3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木烟碱5 000倍液的毒杀作用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可以达到97.73%,而木烟碱的10 000倍液1、5 000倍液、20 000倍液的效果次之,校正死亡率分别是95.45%、86.36%、90.91%;苦参碱的4个浓度的药剂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校正死亡率分别是20.45%、47.72%、47.72%、43.17%:豚草效果最差,校正死亡率仅为20.44%、15.9%、40.9%、40.9%。  相似文献   
882.
遵循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及我国的相关规定,分析木瓜属植物品种的性状变异规律及其稳定性和相关性(DUS),探讨标准品种和测试性状的选择。筛选31个测试性状和12个标准品种用于新品种DUS测试;其中,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6个、假质量性状15个,*号性状24个、非*号性状7个,每个性状的表达状态给以相应的代码。*号性状主要有株型、花色、花径、重瓣性、果实形状及果皮皱缩状况等。提出木瓜属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883.
我国室外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我国主要室外人造板产品的种类、产量及分布情况,汇总我国室外人造板相关标准,并与室外人造板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现有标准设置的问题,提出我国应构建包括产品标准和性能检测方法的室外人造板独立标准体系,以促进我国室外人造板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84.
2007年通过在民勤干旱沙区进行菊芋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菊芋具有极强的抗旱抗逆能力、固沙和抗风沙能力、繁殖力强等生态适应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种植后不需灌水即可正常生长,而且生长量大、长势好,是优良的生态经济型防风固沙植物.因此,菊芋适宜在干旱、半干旱沙漠化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85.
姚颖  姚德生 《河北林果研究》2011,(4):349-351,368
为了丰富当地杨树种质资源,从南京林业大学引种4个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4个无性系中,895杨、797杨、95杨在当地均有良好的生长适宜性,其苗高分别为对照加拿大杨的124.3%、116.8%和114.2%,地径分别为对照加拿大杨的159.3%、136.5%和133.9%。关键词:美洲黑杨;引种;苗期试验;成活率;生长量  相似文献   
886.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焦健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3):50-51,57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887.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热压工艺对竹材加工剩余物制备重组复合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热压压力,而热压时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产品成本及生产效率,确定最佳热压工艺为热压温度140℃、热压压力5.5 MPa、热压时间1.0 min/mm;由此工艺压制的板材,其性能能够满足汽车车厢底板及混凝土模板的要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888.
ABSTRACT

Potassium (K) deficiency in crops in southern US Coastal Plain soils has been documented since the l880s. Long-term soil fertility studies such as Alabama’s “Cullars Rotation” experiment (circa 1911)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K since 1911. Other Alabama long-term experiments on several Coastal Plain and related Hapludults, Paleudults, and Kandiudults also contain K variable treatments which have been monitored since 1929. Soil test data from these long-term experiments have allowed us to answer some practical questions regarding K dynamics in Coastal Plain soils. Potassium movement through the soil profile is dependent on the soil’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but relative accumulation is greater in the plow layer regardless of soil CEC. While subsoil K testing may be useful for identifying situations where subsoil K has been depleted, this extra effort and expense is not necessary for most cropping situations. A crop will remove most of its K from the plow layer if it is present in sufficient quantity based on soil test. Crop depletion of plow-layer K to the point where yield may be reduced is gradual and may take 10–15 years or more depending upon soil CEC and initial soil K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is most rapid in low CEC soils as would be expected. However, soil test K can vary considerably during the course of a crop season with the lowest soil test K concentrations occurring immediately after harvest.  相似文献   
889.
四种AM真菌接种剂的田间效应及其分子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灭菌土壤生产了 4种AM真菌接种剂。在盆栽条件下测试了接种剂的质量 ,结果显示 ,4种接种剂促进玉米生长效果明显 ,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 ) ;以MPN试验检测了接种剂的侵染能力 ,结果表明每克接种剂中真菌的繁殖体数在 95~ 1 4 0 0之间。将AM真菌的预接种技术和农业生产上的营养钵育苗技术相结合 ,进行了玉米的田间试验 ,结果显示 ,玉米根系的AM真菌感染率早期增长较快 ,然后趋于平稳 ;AM真菌接种剂A(Glomusconstrictum)、C (Glomus三种菌混合 )和D (G .intraradices)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p <0 .0 5 ) ;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和磷含量也高于对照。运用特异性分子探针和nest ed PCR技术 ,从田间接种AM真菌Glomusintraradices和G .mosseae的玉米根样中粗提DNA进行特异性扩增 ,成功地从感染根段中检测到特定的接种AM真菌。本工作从分子水平为评价高效AM真菌的应用潜力、研究AM真菌之间及其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0.
转基因植物释放Bt毒素的土壤环境行为与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姚艳玲  崔海瑞  卢美贞  忻雅 《土壤学报》2005,42(6):1024-1029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是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基因,随着大批转Bt基因作物的商品化,Bt毒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对转基因植物释放Bt毒素的土壤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进行了综述,包括Bt毒素蛋白进入土壤的途径、在土壤中的运动、与土壤颗粒的结合与存留及其对土壤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