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61篇 |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8篇 | |
综合类 | 279篇 |
农作物 | 25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37篇 |
园艺 | 22篇 |
植物保护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82~1985年,在广西武鸣华侨农场进行保护利用瓢虫控制蔗田绵蚜为害试验。主要措施是保护安全越冬、越夏。冬季室内饲养,室温18~20℃,相对湿度75~85%;翌年4月,大突肩瓢虫越冬存活率为62,96~82.92%;双带盘瓢虫存活率45.71~100%。保护安全越夏的最适室温为23~26℃,相对湿度75~85%,大突肩瓢虫越夏存活率为69.13%(当年第一代成虫)和53.8%(越冬代成虫)。双带盘瓢虫抗逆性较强,在一般室内即能越夏。4年来累计释放两种瓢虫的成、幼虫共44661头,防治蔗田绵蚜效果明显,减少蚜害株率96.6%、蚜害叶片率90%。 相似文献
82.
83.
柚类种质资源AFLP与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结合SSR引物和AFLP分子标记对110份柚类基因型、12份野生近缘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的335个位点中99.1%为多态性位点,每个位点可检测到9.85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度 (GD)变幅为0.1939~0.9073,获得了46个特异性SSR标记;AFLP标记的343个位点中72%为多态性位点,3对引物平均期望杂合度变幅为0.21863~0.2844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能产生82个多态位点,获得了44个AFLP特异性标记。UPGMA聚类结果显示,122份基因型在相似系数0.61时,分成8个组群,其中柚类主要由沙田柚品种群、文旦品种群与庞大的杂种柚品种群组成。分类结果将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84.
巨桉叶片营养DRIS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巨桉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诊断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桉适宜的叶片诊断采样时间为24月龄,采用P/N、N/K、P/K作为诊断指标,得出N∶P∶K的适宜值为1∶0 064~0 067∶0 363~0 366。需肥顺序为:第三年为P>K>N,第四年为K>N=P。 相似文献
85.
86.
1987年在福建省长泰县和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我国首次系统巨桉种源试验。参试种源来自澳大利亚的巨桉自然分布区、巴西的人工林和南非种子园。当巨桉林龄18个月时,长泰试验点平均高4.51m,胸径4.2cm,种源间差异均不显著;琼海试验点平均高4.45m,胸径3.6cm,种源间差异显著。地点间平均树高几乎相同,但胸径差异显著。试验发现,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巨桉的种群变异可能是不规则的。应用GENSTAT统计程序进行的生物气候预测分析表明,巨桉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大致始于温州,沿海岸与南岭平行至黔桂边界,向南经雷州半岛至海南岛东南,以及川、滇境内的一些不连续地区。 相似文献
87.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大果木莲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珍稀濒危植物大果木莲新鲜嫩叶为材料,在高盐沉淀法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ISSR—PcR反应体系中5个主要因素的单因子梯度试验,优化并最终建立了大果木莲稳定而高效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结果]试验建立的大果木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20.0山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0Ixl、Mg2+2.0mmol/L、Taq酶0.5U、DNA模板40ng、引物O.8μmol/L、dNTPs0.2mmol/L和ddH2O13.3μl,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0~60℃退火45s,72℃延伸2min,40个循环;72℃完全延伸7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大果木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状况以及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提取技术对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和两步提取法对新鲜的和风干的香榧假种皮原料进行提取,从提取物得率、性状、组成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新鲜原料所得提取物得率高于风干原料,两步提取法所得提取物总得率高于另外两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新鲜原料的提取得率为5.54%,风干原料为1.98%,GC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原料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风干原料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新鲜原料的溶剂提取物得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且随着溶剂不同,得率略有变化,其中使用甲苯时得率为21.84%,使用正己烷时得率为16.01%,主要成分皆为二萜类物质;新鲜原料的两步法提取所得组分分为精油和提取物两部分,其中精油的得率、性状、组成与水蒸气蒸馏方法一致,提取物的得率、性状、组成接近于溶剂提取法,只是组分含量略有变化。对香榧假种皮进行两步法提取比较有利于精油和提取物的有效分离及利用。 相似文献
89.
以湖南本地柚类资源为试材,应用SRAP标记对41份柚类资源及5份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扩增出16.6条谱带,17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8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35条,多态率为83.0%,基因多样度变幅为0.431 7~0.770 0,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544 3;获得了21个基因型的37个SRAP特异性标记,不同引物组合可将42个基因型完全分开;柚类及近缘种等位基因平均数、平均杂合位点占比、SRAP表型杂合度(H0)分别为9.02、67.77%和0.34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1份柚种质及5份近缘种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792处可分为6个组群:第1、2组群分别由24个和11个柚的地方品种构成;第3组群为柚的种间杂种类型,包括菠萝香柚、慈利金香柚、慈利甜柚2号和慈利水柚子;第4组群由慈利柚09–1、金瓜两杂种柚和酸橙、臭皮柑两近缘种组成;第5组群包括无核大红甜橙和温州蜜柑;第6组群为柠檬。综合SRAP标记结果与形态特征分析,认为慈利金香柚可能源于以柚类为母本、以橙类(或宽皮橘类)为父本的自然种间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