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9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462篇
林业   787篇
农学   515篇
基础科学   253篇
  750篇
综合类   2729篇
农作物   444篇
水产渔业   189篇
畜牧兽医   602篇
园艺   281篇
植物保护   31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以内蒙巴林右旗为例,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防治中所主要采用的几种方法——围封禁牧、生态移民、舍饲和小草库伦。提出这些方法都属“压力转移模式”,并指出了其失效的各种表现。进而通过分析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矛盾,指出其失效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要将“压力转移模式”转向“攻坚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2.
近5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3,自引:7,他引:53  
分析了北京近50年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北京各种春季物候的多年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步性、顺序性;(2)各种春季物候现象出现的早晚与春季月份的气温波动有高度相关,与生长季的积温和年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也较高,这说明用物候做农时预报是有科学根据的;(3)用积分回归法作了气温对春季物候影响的统计分析,结果说明不同时期的气温波动对物候的影响系数是变化的;春温波动的影响系数是正的,而且愈近该物候出现期,其影响系数愈大,可以说该时期是这种物候现象的温度敏感期;冬温的影响系数是负的,说明较冷的冬温有利于打破冬季休眠,其值虽然不大,但它的生态意义不可忽略;(4)近50年来,北京春季物候经历了3个周期的早晚振荡,近十几年来北京春季物候持续偏早,特别是近10年,其偏早天数创历史记录,这与北京近年持续的暖冬相一致。现阶段正处于北京春季物候偏早期的峰区,估计未来10多年春季物候仍持续偏早。  相似文献   
143.
利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榨菜叶还田对土壤养分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叶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变化较小,水稻生长后期土壤速效N、P、K含量都高于化肥处理;而化肥处理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大,说明榨菜叶养分供应能够与作物的吸收相互协调,养分供应持续稳定,能满足水稻生长后期对NPK养分的需要,是一种天然的缓释肥料。在水稻生长期,榨菜叶还田能明显的提高土壤肥力,与对照相比,水稻收获后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氮、磷、钾含量,均有所上升,以榨菜叶及其配施化肥处理上升的幅度较大,培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4.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以14种大白菜为材料,研究根的相对伸长率与蔬菜地上部Cd耐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根的相对伸长率与大白菜苗期的Cd耐性没有相关性,因而用种子根相对伸长率不能衡量大白菜对Cd的耐性.大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与Cd耐性指数呈负相关,表明Cd耐性强的大白菜地上部Cd的累积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6.
"3S"技术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在广大的基层农村,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3S”技术是集遥感、全球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手段,可以为退耕还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就“3S”技术在梅州市退耕还林应用中的设备选用、技术路线、基本过程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对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7.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延安、安塞和吴旗选择典型黄土丘陵不同植被类型区的不同年限退耕地为试点,通过S型方法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受传统农业影响的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变异较大;而全P和速效P的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退耕年限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别。退耕初期,受耕作和施肥影响,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特征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变异性较大;随着耕作施肥活动的停止和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使土壤养分含量有一个降低的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异也较大;而随着植被恢复和群落演替的继续,植被枯落物逐步增多,土壤也逐步发育,植被指数与土壤养分均呈增长趋势,并在退耕地20年左右时达到稳定状态,但土壤的发育往往滞后于植被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8.
根据雨季不同时段,降雨入渗后的土壤含水状况观测以及泉水季节性变化,详细分析了蒋家沟1987-2001年雨季不同时段的167场泥石流侵蚀产沙的特点。结果表明:在雨季中期(7-8月),无论是泥石流暴发频率、产沙量还是规模都是最高值,分别占总样本的70.65%和占总产沙量的78.88%。雨季初期(5-6月)和雨季后期(9-10月)的泥石流,分别占总产沙量的16.16%和4.97%。雨季初期5月的雨沙比(R/s,mm/万m3)高达82.26,6月为3.49;而雨季中期的7月R/s仅为1.32,8月为1.67。这一研究可提高雨季不同时段泥石流降水警戒值确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9.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构建评价指标是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笔者根据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的主要影响因子,在设定多层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以确定影响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指标体系19个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5个指标依次为:土壤的侵蚀模数、地表径流量、土壤容重、枯落物层厚度和林草的覆盖率等。  相似文献   
150.
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植被的群落学特征,从生活型谱、叶型谱、光照生态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谱和优势植物等群落特征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水湿条件有所改善,群落正向地带性植被—半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从物种多样性来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均有很大的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性增强,且破坏后修复能力增强。结果说明封山育林措施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很好措施之一。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李品荣等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