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49篇
  368篇
综合类   630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三峡水库建成后,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减少8852.90×104 ̄9708.35×104元。特殊生态环境有助于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将对三峡水库水体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建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流失模型是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研究的核心,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库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及拦截缓冲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92.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是长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分治、过度汲取农业剩余牺牲发展工业的结果;近年来日趋严重与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密不可分,全面解决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笔者认为现阶段必须有清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采取多种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杂交转育,将抗虫转Bt基因导入洞A型抗病两用系抗A2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两用系抗A3。抗A3高抗红铃虫,接近高抗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抗虫×抗虫、抗虫×非抗虫、非抗虫×抗虫)的核不育杂交组合的抗虫性、生育期、纤维品质和产量等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抗虫两用系与优质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品质较好,其杂交F1代的平均增产率在所有类型的杂交组合中最高。利用抗A3为母本,优质丰产品系ZR5为父本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杂交种川杂棉15,该品种高抗红铃虫、高抗棉铃虫,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994.
三峡库区缓坡林地产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缙云山为研究地,以坡耕地为对照在当地布设混交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和坡耕地五种植被结构的标准径流小区,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降雨量、降雨历时、平均降雨强度、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持续时间五个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开始出现时间差异显著,其出现时间早晚依次为:坡耕地、阔叶林、灌木林、毛竹林地、混交林;地表径流持续的时间差异不显著,径流持续时间依次为: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坡耕地、阔叶林。(2)从水源涵养林角度出发,5种植被类型减少地表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地表径流量依次为:坡耕地、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阔叶林。(3)建立了混交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四种林分和以坡耕地为对照共5种植被类型坡面产流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因子具有很强的显著性和极高的拟合度,能准确的对坡面产流讲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995.
江苏人口流动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65-12067
以江苏省为例,收集了1978~2006年的多方面数据,指出城乡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以三大产业为切入点,讨论了农村人口流动与就业的相关关系,并且从三大产业以及劳动者本身两方面给出建议,促使农村人口流动与就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中药复方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取10头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采用北京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液(BMT试剂),对泌乳黑白花奶牛的乳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3种病原菌。将蒲公英、王不留行等中药水煎、去渣、浓缩制成相当于2g/mL的生药液,然后稀释为1.5,1.0,0.5g/mL3种质量浓度,用优质定性滤纸制成相应浓度的药敏片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中药对以上3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研究土壤优先流运动特征与植被覆盖、坡位及土壤结构的关系,既能丰富山坡水文学的研究内容,还能进一步揭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机制。以三峡库首大老岭林区常绿林、林灌混合落叶林和弃耕草地覆盖的坡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染色示踪和图像处理的方法,定量分析了3种植被覆盖的坡面上、下坡位的优先流染色特征,阐明了植被覆盖和坡位对土壤优先流运动和坡面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样地染色面积比(SAR)和染色路径数(SPN)均呈现浅层高、深层低的特征。不同植被覆盖下,0~60 cm土层的SAR表现为落叶林坡地(44.2%)>弃耕坡地(36.1%)>常绿林坡地(35.3%),SPN表现为落叶林坡地(43条)>常绿林坡地(19条)>弃耕坡地(15条)。不同坡位下,0~60 cm土层的SAR表现为上坡(41.5%)>下坡(35.6%),SPN表现为上坡(23条)<下坡(28条)。落叶林坡地土壤染色深度最大,60~110 cm深度土层仍有很多狭长的水流路径延伸,而其他样地较少出现;(2)各样地的染色路径宽度(SPW)以1~10 cm和>10 cm为主,二者之和占剖面总染色面积的84.2%。除弃耕地坡上位点缺少均质流与非均质指流外,其他样点0~30 cm土层以均质流和非均质指流为主,30 cm以下为不同类型大孔隙流的混合分布;(3)弃耕坡地的侧向流最为明显,染色剂延伸到染液喷洒区外50 cm处,常绿林地和落叶林地仅延伸至10~20 cm。植被覆盖类型与坡位的耦合作用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优先流路径的形成与水分的入渗过程。常绿林与落叶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强于弃耕坡地,耕作形成的犁底层限制了弃耕坡地的水分垂直入渗,增加了侧向入渗与地表径流的风险,需要通过破除犁底层或种植根系发达的乔灌木以增加降雨蓄存能力。  相似文献   
998.
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以1990—2018年4期遥感数据为基础,采用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结合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三江源地区ESV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0—2018年三江源地区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16.22%,7.50%,8.67%,130.85%,未利用地和林地呈波动下降态势,其中未利用地下降幅度最大,为24.57%。研究期间,三江源地区ESV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草地ESV的增减是导致研究区ESV变化的主要原因; ESV在空间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甘德和久治单位面积ESV呈下降趋势,其余各县均呈增加趋势。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为0.011 7,生态经济发展总体处于低度协调状态,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生态经济失调的地区有玉树、久治和甘德,三地均属于低度失调区,其余地区均处于协调状态,属于低度协调区。总的来看,研究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度协调度的边缘,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区域水土资源是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三峡库区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该区域当前面临的两大难题。为明确库区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以三峡库区典型面源污染治理区的忠县为例,利用生态农业发展和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方面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三峡库区忠县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背景下的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路径。通过设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发展、耦合状态的4个潜变量及其所对应的观测变量,根据对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感性认识,提出了6个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与农业资源利用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79,说明政府的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与农业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80,说明面源污染的减排措施与政策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利用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77,说明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具有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85,说明研究区面源污染减排措施对耦合态势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具有正向作用且作用较大,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1和0.89,说明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的耦合符合其本质的运行规律发展。综合考虑上述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发现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下的农业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影响系统耦合的关键,这是理解系统耦合的一个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陆地棉双隐性核不育系 (ms5ms6)不育株和可育株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中POD活性、IAA、GA3 和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花药主要败育时期以前 ,不育花药与可育花药相比 ,POD活性、ABA含量明显偏高 ;IAA、GA3 含量明显偏低。不育花药中IAA、GA3 、ABA含量异常和POD活性偏高与其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