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7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739篇
林业   415篇
农学   859篇
基础科学   496篇
  511篇
综合类   2898篇
农作物   1114篇
水产渔业   269篇
畜牧兽医   451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194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研究18个从不同轮回选择改良轮次玉米群体中选育自交系的育种潜势,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群体3个不同轮次改良后代中选育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表型鉴定、配合力测定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群体高代选系的育种潜势进行研究。【结果】改良群体高代选系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GCA表现优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但多数改良群体高代选系株高、穗位高及其GCA都较各自的基础群体高代选系有所增加。不同群体高代选系之间,表型及配合力差异较大,来自同一群体不同基本株的选系之间差异也较大。SSR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群体高代选系在自交代数少1代的情况下,其纯合的位点比例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相当,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相比,改良群体高代选系间遗传差异虽有减小的趋势,但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改良群体高代选系P4MSC2-1、P4MSC2-2、P5MSC2-2和P5MSC2-3以及基础群体高代选系P5C0-3,自身产量和主要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与测验种所配组合产量较高,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结论】群体高代选系的表型和配合力差异来源于不同群体及基本株的差异,从经过改良的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表现更好,用改良群体选系纯合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72.
小麦黑麦易位系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作者对已报道的小麦黑麦易位系进行了统计,共44 个,大部分为整臂易位类型  相似文献   
173.
根据羽毛伴性遗传的理论,在科新903褐壳蛋鸡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为了培育父母代鸡在初生雏时,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的相对长度自别雌雄,将父本父系A 系和母本父系C 系培育成纯合快羽基因型纯系,将父本母系B 系和母本母系D 系培育成纯合慢羽基因型纯系。用A 系公鸡与B 系母鸡交配,用C 系公鸡与D 系母鸡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即父母代,可根据快慢羽自别雌雄,快羽为母鸡,慢羽为公鸡。纯系繁殖羽速类型的准确率达99%以上。生产父母代羽速鉴别雌雄的准确率达98%以上。鉴别速度快,准确率高,不损伤鸡体,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4.
点源入渗与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盆栽条件下 ,低水量滴灌入渗及蒸发过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 ,入渗过程中 ,当灌水速度为 0 .5L·h-1,灌水量为 0 .5、1.0、1.5L时 ,土壤表面湿润半径分别为 13、15、16cm ,湿润深度分别为 15、17、2 0cm。在灌水中心附近 ,土壤水分分布较边缘集中 ;盐分随水向四周扩散 ,最后积聚在干、湿土体交界处。低灌水速度情况下 ,盐分最高积聚区离湿润锋 2cm左右。蒸发过程中 ,表土层 2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较剧烈 ,土壤水分逐渐集中在湿润土体中心 ;盐分表聚性逐渐减弱 ,土体边缘盐分变化量较土体中心大 ;蒸发前后 ,蒸发水量 6 6 8g ,表层 2cm范围盐分增加 7.17g。  相似文献   
175.
不结球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育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玻里玛(Polima)为不育胞质供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pmestrisL.ssp.ChinensisMakino)为受体,通过种间远缘杂交,经过连续回交和选择,育成了3份不育株率100%的具有甘蓝型油菜不育细胞质的不结球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其中不育系19302A育性不易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播种期处理下育性较稳定。其他不育系的育性在不同播期处理中育性不稳定,其育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但结合不同的采种方法可克服部分玻里玛异源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6.
基于三维点云的玉米果穗几何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穗是玉米产量的构成器官,为构建高精度玉米果穗几何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玉米果穗几何建模方法。针对玉米果穗形态结构特征,选取Artec Spider三维扫描仪搭建玉米果穗点云数据快速获取系统并获取果穗点云,然后通过点云配准、重采样和孔洞修补操作得到高质量果穗三维点云,最后基于Voronoi图的网格重建方法重构果穗网格模型。结果表明,所重建的玉米果穗具有较高的真实感,且与基于计算机视觉算法相比精度大幅提高。基于三维点云的玉米果穗几何建模对于玉米果穗的种质资源保存、基于三维数据的果穗考种、玉米器官三维模板资源库构建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7.
对吴城周边的9个湖泊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和常湖池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约100km的有效样线调查中共记录到72只东方白鹳个体,分布于7个样方中,其中大湖池观察到个体数量最多共37只,其次为蚌湖共28只、中湖池4只,沙湖3只。通过比较7个东方白鹳样方和随机选取得9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变量,发现两者之间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平均水深和湖面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东方白鹳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沼泽地或浅水湖中。栖息地植被主要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组成,平均植被盖度为(13.06±22.87)%,平均植被高度为(4.51±4.03)cm。决定东方白鹳分布的环境因子为平均水深,其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区域。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对东方白鹳野生种群威胁因素包括偷猎、放牧、餐饮业和捕鱼业等。  相似文献   
178.
选用杜洛克公猪血缘9个(含精液),母猪50头,组成S04系核心选育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主选产仔数、日增重与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0.36头,公猪达100kg体重日龄165.67d,活体背膘厚11.16mm,瘦肉率达64.22%,肌内脂肪含量2.88%;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达配套系审定要求,成功培育了一个棕黑色的高瘦肉率专门化父系(S04系)。  相似文献   
179.
试验测定了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刺鳊鮈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在试验温度(15~30℃)条件下,似刺鳊鮈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160T+0.0002W-0.1600,复相关系数为0.9460;似刺鳊鮈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7∶00,低谷在21∶00;似刺鳊鮈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关系为:A=0.3463W0.2835,r=0.9050。研究结果可为似刺鳊鮈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0.
转bar基因水稻恢复系的生理性状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杂交将转bar基因水稻亲本(Gulfmont、Bengal Hu-10和Cypress PB-6)中的bar基因转发转移到恢复系测64、明恢63和特青中,培育出6个抗除草剂(Liberty)的同型恢复系测64-B(G)、测64-B(C)、特青-B(C)、明恢63-B(G)和明恢63-B(C)。抗除草剂同型恢复系的大部分生理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原恢复系接近。将同型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选配出8个抗除草剂三系杂交组合和2个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组合,抗除草剂组合能保持或略高于原组合的产量水平,利用这项技术有望解决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