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4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林业   1476篇
农学   279篇
基础科学   258篇
  623篇
综合类   4188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291篇
畜牧兽医   421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22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wo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biochar derived from dead dairy cattle as a mineral fertilizer, especially phosphorus (P) fertilizer, an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f biochar on plant growth (Zea mays L.) and P uptake. To produce the biochar, body parts of dead cattle were placed in a charring chamber and allowed to char at 450°C for 4 h. The biochar was of high pH and rich in major plant nutrients, especially P. Application of fine biochar (< 1 mm) increased P uptake by the corn plants grown in soil of low available P status. As a result, plant growth was improved following biochar application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was also increased. The effect of the biochar application on the P uptake and plant growth was promo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mineral nitrogen (N) fertilizer. Soil analysis after harvest indicated that the biochar application increased soil pH, available P and exchangeable calcium (Ca) and magnesium (Mg) compared with the soil before seeding, while soil available N and exchangeable potassium (K) were considerably decreased. The decrease in the soil available N was incomprehensible, because the result of the mass balance given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put as the applied N from the biochar and fertilizer N and output as the N uptake by the plants was positive. We observed a similar result in the mass balance of K to the case of N. The medium (2–4 mm) and coarse (> 4 mm) grade biochar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plant growth, because P uptake was not, or was only slightly, increa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biochars. Dissolution of P from the coarser biochars was probably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ne biochar. The lower dissolution of P from the medium and coarse biochars was supported by the lower P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se biochar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fine biochar and superphosphate. The effect of fine biochar on plant growth and P uptak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uperphosphate. We can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fine biochar derived from cattle carcasses is an effective source of P fertilizer and amendment for soil acidity. The N and K contents in the biochar, although relatively high, cannot be relied upon as a mineral fertiliz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assess whether the N and K contents of the biochar indicate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useful fertilizer.  相似文献   
112.
尽管非洲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或人均排放量最少的地区,但在承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方面首当其冲。气候变化已经给非洲的水资源、农业、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国家安全等带来诸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水资源一直是非洲长期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两大领域还较欠缺,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强,以探寻减缓气候变化对非洲水资源和农业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气候变化对非洲水资源系统和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以期为非洲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已有的观测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非洲许多山脉冰川面积正在大范围缩减、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减少,降雨的年际间分布也更为不稳定,通过水文模型的模拟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影响降水量和非洲部分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导致非洲水资源供给压力加大。同样,气候变化也给非洲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观测结果分析,还是统计模型和作物模型等对不同气候情景和时间尺度下非洲农业的模拟研究,都显示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以负面影响为主,导致非洲干旱加剧、生长季改变和粮食产量下降,并可能危及非洲的粮食安全。然而,现有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其主要集中在未来气候情景数据、研究方法、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非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  相似文献   
113.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人粮关系角度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以我国农业和人口大省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以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为指标,以县级行政地区为单元划分了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等级。结果表明,河北省68.71%的县域为粮食盈余区,17.01%的县域为人粮平衡区,其余14.28%的县域为粮食超载区。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县域单元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提高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4.
黄淮海平原农业战略区划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划进行过大量研究, 但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对黄淮海平原301县(区)大量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黄淮海平原的自然资源条件、主要农作物产量及农业总产值等指标, 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 对其进行了农业总体战略区划与布局。将黄淮海平原区划为高产区、中低产区两大类产区, 高产区又细分为粮食优势产区、棉花优势产区、油料优势产区、粮棉优势产区、粮油优势产区、棉油优势产区、粮油棉优势产区7个优势产区。在此基础上对各小区进行了具体布局研究, 这对整个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指导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江苏省土地资源禀赋度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啸菲  周生路  吴绍华 《土壤》2010,42(4):652-657
本文从土地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构建了土地资源禀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对江苏全省各市县土地资源禀赋现状及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土地资源禀赋度差异显著,呈现由南向北先递减后递增的规律,总体上苏南好于苏北好于苏中;②1996—2006十年间各市县土地资源禀赋度总体有所下降;③今后应根据区域特点,采取针对措施,提高区域土地资源禀赋度。  相似文献   
116.
关中东部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陕西关中东部11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东部设施农业生产季节(当年11月-次年3月),气温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区域分布格局,热量资源是增加的趋势;降水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在华县和潼关,最少的地方在澄城、合阳、大荔和蒲城,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在澄城县,相对最少的地方在华县,其变化特征为:整体上南部为减少的趋势,北部为增加的趋势。在设施农业发展布局方面,北部的澄城、合阳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只要解决好保温防冻和灌溉问题,设施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海南有限的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海南省耕地储备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能妥善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历史的遗留问题,确保海南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推动海南省耕地资源储备与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B/S结构的海南省耕地资源储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系统以Asp.net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为开发工具,实现了海南省耕地资源储备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8.
校院两级管理是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对高等院校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及教科研指标体系的差异和特征,着重聚焦当前地方农业高校教科研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地方农业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教科研指标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和环节,提出了"核...  相似文献   
119.
探讨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方法简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哲学史》是一门历史较为悠久的课程,但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选课率却有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选课率,同时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古代哲学家们的经典思想,是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故为今用的对比,同时发掘中国哲学在文学、幽默等领域的潜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这门古老的课程换发新的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