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8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林业   1476篇
农学   279篇
基础科学   258篇
  623篇
综合类   4189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292篇
畜牧兽医   421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22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和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特点,对我校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整合与构建提出初步设想,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基于松嫩平原地区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观测数据,应用统计方法对模型模拟的未来30a(2021−2050年)温度、降水、辐射的逐日数据进行偏差订正,同时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计算≥10℃积温,分析研究区域相对于基准时段,未来30a农业气候资源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30a松嫩平原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4~8℃,较基准时段升高2.5~2.8℃,且北部地区的增温幅度大于南部地区;此外,大部分地区≥10℃积温介于3000~3700℃·d,两种情景下分别增加500~550℃·d和600~670℃·d,其中南部部分地区增幅超过670℃·d;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60~580mm,增量为50~90mm不等,降水增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多北少,其中南部地区增量超过90mm,而北部地区年增量则不足50mm,两种情景在相同区域的降水增量表现为RCP4.5多于RCP8.5;相较于基准时段,年辐射量减少85~100MJ·m−2,生长季内辐射量减少10~40MJ·m−2,变化趋势均不明显。综上所述,未来松嫩平原地区农业气候资源表现为整体提升趋势,农作物可种植期相对延长,因此,应适当种植生育期更长的作物,避免因未来气温升高,造成现有作物生育期缩短,导致产量降低的情况发生;同时研究结果对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种植措施和选育作物品种等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3.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焦作市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究河南省焦作市其近20 a来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可为该市及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选取2000,2006,2009,2014和2019年5期Landsat影像数据,耦合绿度、湿度、温度及干度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 ①2000-2014年,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倒"U"形曲线,2014-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好转;②城镇人口占比增幅变缓及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改善了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③回归分析中所选4个指标中对焦作市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重要程度表现为:干度 > 湿度 > 绿度 > 热度。[结论] 遥感生态指数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可进行有效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4.
共和盆地近50年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2个站点1961-2007年的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共和盆地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以0.38℃/10 a速率上升,气温偏高主要是在冬季,夏季变化幅度不大,1987年气温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近47 a来共和盆地的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9 mm/10 a。对共和盆地而言,尽管降水和气温都呈增加趋势,但由于降水增长引起的地表水资源的增加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因而将导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5.
对我国25所农业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主页元素、内容元素和编程技术等进行比较,分析了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针对农业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了网站建设的目标定位等原则,建议优化主页设计、丰富信息资源、规范学科导航、提升服务功能、适度设置链接、适时维护更新和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并对主页与标识、栏目与层次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甘薯淀粉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加工淀粉和燃料乙醇的重要原料,是目前我国最具开发前景的非粮食类新型能源作物。选育高淀粉产量的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为了获得准确筛选高淀粉产量育种材料的性状指标,提高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利用不同甘薯品种(系)的自然变异,根据淀粉产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和3个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结果,利用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以类平均法对国内48份不同淀粉产量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关联度分析研究了淀粉产量与不同时期农艺性状、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8份甘薯种质资源材料在不同时期农艺特征差异较大;不同时期农艺性状的聚类结果中,栽后100 d的农艺性状与淀粉产量关联度最大,淀粉产量与该时期的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8),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3),而与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鲜薯重相关性不显著。48份甘薯种质材料在不同时期的酶活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不同时期的甘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聚类结果中,栽后50 d酶活聚类与淀粉产量聚类结果关联度最大,淀粉产量与该时期测得的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0.163),与蔗糖合成酶(SS)活性(r=0.101)、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r=0.016)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加之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步骤繁琐,不适宜作为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在高淀粉产量育种材料筛选时可于栽后100 d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虑干率较高及分枝数较少的品系。本研究可为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Two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biochar derived from dead dairy cattle as a mineral fertilizer, especially phosphorus (P) fertilizer, an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f biochar on plant growth (Zea mays L.) and P uptake. To produce the biochar, body parts of dead cattle were placed in a charring chamber and allowed to char at 450°C for 4 h. The biochar was of high pH and rich in major plant nutrients, especially P. Application of fine biochar (< 1 mm) increased P uptake by the corn plants grown in soil of low available P status. As a result, plant growth was improved following biochar application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was also increased. The effect of the biochar application on the P uptake and plant growth was promo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mineral nitrogen (N) fertilizer. Soil analysis after harvest indicated that the biochar application increased soil pH, available P and exchangeable calcium (Ca) and magnesium (Mg) compared with the soil before seeding, while soil available N and exchangeable potassium (K) were considerably decreased. The decrease in the soil available N was incomprehensible, because the result of the mass balance given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put as the applied N from the biochar and fertilizer N and output as the N uptake by the plants was positive. We observed a similar result in the mass balance of K to the case of N. The medium (2–4 mm) and coarse (> 4 mm) grade biochar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plant growth, because P uptake was not, or was only slightly, increa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biochars. Dissolution of P from the coarser biochars was probably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ne biochar. The lower dissolution of P from the medium and coarse biochars was supported by the lower P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se biochar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fine biochar and superphosphate. The effect of fine biochar on plant growth and P uptak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uperphosphate. We can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fine biochar derived from cattle carcasses is an effective source of P fertilizer and amendment for soil acidity. The N and K contents in the biochar, although relatively high, cannot be relied upon as a mineral fertiliz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assess whether the N and K contents of the biochar indicate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useful fertilizer.  相似文献   
108.
尽管非洲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或人均排放量最少的地区,但在承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方面首当其冲。气候变化已经给非洲的水资源、农业、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国家安全等带来诸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水资源一直是非洲长期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两大领域还较欠缺,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强,以探寻减缓气候变化对非洲水资源和农业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气候变化对非洲水资源系统和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以期为非洲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已有的观测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非洲许多山脉冰川面积正在大范围缩减、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减少,降雨的年际间分布也更为不稳定,通过水文模型的模拟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影响降水量和非洲部分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导致非洲水资源供给压力加大。同样,气候变化也给非洲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观测结果分析,还是统计模型和作物模型等对不同气候情景和时间尺度下非洲农业的模拟研究,都显示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以负面影响为主,导致非洲干旱加剧、生长季改变和粮食产量下降,并可能危及非洲的粮食安全。然而,现有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其主要集中在未来气候情景数据、研究方法、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非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  相似文献   
109.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人粮关系角度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以我国农业和人口大省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以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为指标,以县级行政地区为单元划分了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等级。结果表明,河北省68.71%的县域为粮食盈余区,17.01%的县域为人粮平衡区,其余14.28%的县域为粮食超载区。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县域单元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提高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0.
黄淮海平原农业战略区划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划进行过大量研究, 但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对黄淮海平原301县(区)大量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黄淮海平原的自然资源条件、主要农作物产量及农业总产值等指标, 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 对其进行了农业总体战略区划与布局。将黄淮海平原区划为高产区、中低产区两大类产区, 高产区又细分为粮食优势产区、棉花优势产区、油料优势产区、粮棉优势产区、粮油优势产区、棉油优势产区、粮油棉优势产区7个优势产区。在此基础上对各小区进行了具体布局研究, 这对整个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指导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