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杨州 《水产科学》2004,23(7):31-32
采用降温、防感染处理和加强营养等方法对野生暗纹东方亲鱼进行产后护理,使野生亲鱼产后的成活率达到75%,人工养殖亲鱼产后成活率达到100%。暗纹东方亲鱼产后死亡的一般原因多为鱼体受伤、催产不当、忽视产后亲鱼护理所致。对产后亲鱼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亲鱼利用率。  相似文献   
72.
张伟  付云  张煜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7):119-123
利用斑马鱼的SREBP-1 的氨基酸序列NP_001098599.1 为探针,对红鳍东方鲀基因组数据库进行BLAST 分析,获得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protein-1,SREBP-1)的cDNA 序列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红鳍东方鲀SREBP-1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3 330 bp,共编码1 109 个氨基酸;红鳍东方鲀SREBP-1 的氨基酸序列与黄斑蓝子鱼、大西洋鲑、斑马鱼、人、牛及原鸡的同源性分别为81%、73%、72%、55%、55%、54%和54%;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SREBP-1 与黄斑蓝子鱼的进化关系最为密切,亲缘关系最近;红鳍东方鲀SREBP-1 蛋白中α-螺旋较多,该蛋白质氨基端包含1 个bHLH-zip 的结构。  相似文献   
73.
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pH值为7.5~7.7,溶氧7 mg/L,盐度32,温度(24.3±2)℃条件下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鱼体质量为(8.5±0.5)g。急性试验设定氨氮浓度梯度为0、56.99、64.89、73.84、84.10、95.74、109.00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0.95、1.08、1.23、1.40、1.59、1.81 mg/L。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氨氮对红鳍东方鲀产生了毒性,暴露24、48、72、96 h LC50分别为97.61、87.22、78.62、72.38 mg/L,安全浓度为7.24 mg/L。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62、1.45、1.31、1.20 mg/L,安全浓度为0.12 mg/L。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建立1种准确、快捷、高效的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方法]以泥鳅、红鳍东方鲀和德国镜鲤的单个胚胎作为材料,通过秋水仙素、低渗、卡诺固定等操作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3种鱼类均获得大量形态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结论]以鱼类肌肉效应期为材料可成功制备染色体标本,为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纯的影响,在18个200L圆形流水水槽中各放养体重大小接近的红鳍东方鲍幼鱼20尾,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5.77%、7.71%、8.93%、11.89%、13.75%、16.42%的饲料,每个脂肪梯度设3个重复。56d饲养试验结束后,结果显示,东方纯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脂肪水平为5.77%~13.75%时,饵料系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脂肪水平的进一步升高,饵料系数保持平稳,高脂肪组和低脂肪组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都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肥满度的最大值出现在8.93%组,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体成分分析表明,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都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各组间显著升高(P〈0.05)。8.93%脂肪组血糖含量最高。各组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脂肪水平为8.93%的配合饲料对红鳍东方纯幼鱼的生长代谢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条石鲷早期生活阶段的发育特征,丰富其发育生物学基础资料库,也为判断种苗生产工艺的培育效果与适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条石鲷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条石鲷在水温(27.8±1.05)℃、pH 8.15、盐度32‰的人工培育条件下,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初孵仔鱼在孵化后1d内生长迅速,之后生长速度减慢.仔鱼在孵出后48 h、卵黄囊消失时出现口裂,口径/全长比随时间变化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条石鲷仔鱼的营养源可归纳为内源性营养—混合性营养—外源性营养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孵化后2、3~4和5d.[结论]条石鲷早期仔鱼形态发育与其摄食习性的转变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77.
以暗纹东方纯(Takifugu fasciatus)肝脏的线粒体DNA为模板,按照红鳍东方豚(Takifugu rubripes)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及其侧翼tRNA基因的全序列,结果显示,克隆的暗纹东方纯Cyt b基因(1137bp)及其5’端上游的tRNA^Glu基因和3’端下游的tRNA^Thr基因序列共1327 bp。用DNA分析软件对暗纹东方纯与GenBank中10个目13种鱼类的Cyt b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显示暗纹东方纯与这些鱼类的Cyt b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同属红鳍东方纯的同源性最高,为96.1%;与同目不同科的矛尾翻车纯(Masturus lanceolatus)和翻车纯(Mola mola)的同源性分别为74.1%和74.8%。tRNA^Glu基因由69个碱基组成,tRNA^Thr基因由72个碱基组成,与红鳍东方纯相应tRNA的碱基组成完全相同。推定的这两种tRNA的二级结构都具有典型的三叶草型结构,各臂的碱基配对率高,稳定性好。根据暗纹东方纯与其他13种鱼的Cyt b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进化树比较,结果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8.

摘要: 采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研究了投喂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后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s)初孵仔鱼CYP19ADMRT1基因表达以及性腺的组织学变化, 以期进一步了解P450芳香化酶(P450arom)在鱼类早期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RT-PCR结果显示, 对照组样品CYP19ADMRT1表达显示性二态, 雌性表达CYP19A基因, 雄性表达DMRT1基因。LE处理组在性别分化期间, 雄性样品单一表达DMRT1, 雌性样品则同时表达CYP19ADMRT1qRT-PCR结果显示: LE处理组雌性仔鱼CYP19A基因表达被显著抑; 虽然在仔鱼出膜后22 d(dph)的表达水平高于9 dph, 但仅为同日对照组的2.11%LE处理组雌性样品22 dphDMRT1基因表达量上调, 150 dph时达对照组雄性水平。55 dph的性腺组织学结果表明, LE处理可导致暗纹东方鲀稚鱼原始卵巢退化, 并向功能性精巢发育。150 dphLE处理组性腺均为精巢, 并与对照组精巢发育同步。结论认为, 暗纹东方鲀性腺分化期间P450arom是卵巢形成和维持发育所必须的, 抑制P450arom活性可导致雌性暗纹东方鲀发生雄性化逆转。

  相似文献   
79.
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滔  肖志忠  刘清华  李军 《水产学报》2012,36(8):1242-1248
为研究条石鲷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测定了条石鲷仔稚幼鱼(0~50日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生长变化。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均符合Cubic函数关系式,其变化曲线呈S型。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全长、体质量生长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用SPSS 13.0和OriginPro 7.5软件分析了条石鲷仔稚幼鱼头长、头高、体高、眼径、口裂、吻长、腹长、尾鳍长等外部形态参数与全长的变化关系,发现各功能器官的生长均呈现出异速生长的特点,但生长的拐点却各不相同。研究表明,在条石鲷的早期发育过程中,有关运动、摄食、消化等的重要器官(眼、口、腹部、尾鳍等)具有优先发育的特征,且发育的时段各有差异,故在其苗种的培育过程中,应根据其生长、生态规律为其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提高苗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0.
Megalocytivirus belongs to the Iridoviridae family and is known to affect finfish. Megalocytivirus epizootics have been reported to occur in several cultured fish species in China; however, no megalocytivirus associated with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 Schlege), has been documented. In this study, we character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 megalocytivirus, rock bream iridovirus (RBIV)‐C1, detected in cultured rock bream in a fish farm in China that had been inflicted with a high‐mortality disease outbreak. Sequence analysis of three conserved genes showed that RBIV‐C1 shares over 90% overall identities with a number of known megalocytiviruses.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vealed RBIV‐C1 as hexagonal particles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or megalocytiviruses. In vivo infection study indicated that, following inoculation into rock bream, RBIV‐C1 induced 100% mortality and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Mx, IL‐1β and IL‐8. The infected fish exhibited pathological sign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naturally diseased fish. Furthermore, studies in a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model indicated that RBIV‐C1 induced acute infection in turbot that led to 100% mortalit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BIV‐C1 is highly virulent to rock bream as well as turbot and that RBIV‐C1 is closely related to a number of previously reported megalocytivirus and likely a genetic variant of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