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01.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在饥饿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恢复投喂后,除饥饿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 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3d后再经投喂,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相似文献   
102.
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结果表明,水温和溶氧含量均显著影响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P0.01)。随水温和溶氧含量升高,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均逐渐增加。水温(T,℃)与临界游速(U_(crit),cm/s)和最大游速(U_(max),cm/s)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095T 2+5.450T-47.79,R~2=0.995(P0.01)和U_(max)=-0.018T 2+2.204 T-12.27,R~2=0.981(P0.01)。溶氧含量(DO,mg/L)与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也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230DO2+1.561DO+5.84,R~2=0.995(P0.01)和U_(max)=-0.806 DO2+11.10DO-3.919,R~2=0.985(P0.01)。不同盐度下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低温和缺氧会降低红鳍东方鲀放流苗种的游泳能力,进而降低其放流后的捕食成功率,提高被捕食概率。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明晰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系统对水中微细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微细颗粒物的质量、组成和粒径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弧形筛、泡沫分离器和生物滤池的工厂化循环水处理工艺,红鳍东方鲀和半滑舌鳎养殖池水中微细颗粒物浓度均稳定在20 mg·L-1左右,且投喂后水中微细颗粒物含量明显增高,微细颗粒物中有机物所占比例均达到90%以上,表明水中微细颗粒物增多是投喂所致。红鳍东方鲀养殖池水中微细颗粒物的粒径主要分布在60~170 nm,半滑舌鳎养殖池水中微细颗粒物的粒径为95~420 nm。养殖池出水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水中留存的微细颗粒物的粒径主要介于95~110 nm之间,表明该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粒径在60~95 nm之间和粒径大于110 nm的微细颗粒物可以被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04.
黄山浦溪河光唇鱼的性腺发育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切片法,对黄山浦溪河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的性腺发育、产卵时间和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性腺的发育分为六6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产卵时间始于四月,持续到八月。光唇鱼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每年成熟一次。在整个性腺发育过程中,雌性个体右侧性腺先于左侧性腺发育;雄性个体右侧性腺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  相似文献   
105.
温度对黄鳍东方鲀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20、23、26、29、32℃)黄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并对黄鳍东方纯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黄鳍东方纯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0~26℃(最适温度为23℃);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0~26℃(最适温度为23℃)。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和仔鱼对温度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环境激素对养殖鱼类性别分化前后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分别将孵化后25 d(dph)的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稚鱼和95 dph的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双酚A(BPA)(0、50μg/L、200μg/L、1 000μg/L)3周和2周,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编码性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相关因子的基因(STAR、CYP17a、CYP11b及CYP19a)表达。结果显示,BPA诱导了稚鱼STAR、CYP17a和CYP11b表达上调,且与浓度有正相关,而CYP19a表达在BPA 200μg/L和1 000μg/L浓度下分别暴露3周后显著下调。在幼鱼暴露组中,雌雄性腺发生不同的应答,精巢中STAR、CYP17a及CYP11b的表达出现先下调后上调,CYP19a则呈先受抑制后表达升高;在卵巢中STAR、CYP17a及CYP11b的表达先受抑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基因表达上调,CYP19a的表达受抑制。研究结果表明,BPA通过干扰性别分化初期暗纹东方鲀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相关因子的表达的而对性别分化产生影响;通过抑制雄性暗纹东方鲀中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表现出内分泌干扰效应。对于雌鱼中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则有波动性的变化,其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3种温度(15、20、25℃)对体质量分别为(23.9±2.0)、(30.1±1.5)、(43.8±1.6)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呼吸和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25℃时,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 RO )和排氨率( RN )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RO和RN与温度( T)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鱼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 RO和RN与体质量( W)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红鳍东方鲀幼鱼的O/N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红鳍东方鲀幼鱼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温度变化对其代谢的影响较小,且红鳍东方鲀幼鱼摄取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8.
4个暗纹东方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0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和16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微卫星引物对4个暗纹东方鲀群体(1个长江常熟江段捕捞群体,1个江苏扬中放流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位点能成功扩增出片段并且具有一定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13个等位基因。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5~5.50,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86 7~0.761 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3 0~0.700 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1 3~0.638 4。各个群体都有一些微卫星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主要表现为杂合子不足。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40 6,基因流值为5.905 6,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群体间基因流水平较高。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59 0~0.915 8,遗传距离为0.088 0~0.151 9,采用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可分2类:上海养殖群体单独为一类,扬中放流群体、常熟江段捕捞群体和南通养殖群体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109.
松江鲈鱼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及优化松江鲈鱼ISSR-PCR的反应体系。[方法]采用ISSR-63引物,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TaqDNA聚合酶、Mg2+d、NTPs和引物浓度等4种PCR原料进行优化,以确立松江鲈鱼的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并通过温度梯度PCR,筛选适宜的退火温度。[结果]确定了松江鲈鱼的最适ISSR-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2.5 mmol/L Mg2+,250μmol/L dNTPs,0.25μmol/L引物,1.0UTaqDNA聚合酶,30 ng DNA模板及1×PCR buffer,确立退火温度为50.8℃。利用所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对24份野生松江鲈鱼样本的检验,获得了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DNA谱带。[结论]该研究为松江鲈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克隆并测定了暗纹东方纯线粒体基因组(mtDNA)含完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Ⅲ(COⅢ)及其下游70bp的tRNA^cly序列。COⅢ基因编码框包含786个核苷酸,编码2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鱼类COⅢ的序列组成对A+T核苷酸的偏倚程度比较低。通过暗纹东方奎屯与GenBank中8个目12种鱼类的COⅢ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暗纹东方纯与这些鱼类的COⅢ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暗纹东方纯与纯目其他5种鱼的COⅢ基因序列所建立的进化树。与传统的分类地位相吻合。推定的tRNA的二级结构具有典型的三叶草型结构。根据COⅢ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分析,认为在采用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时,应综合考虑物种遗传变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