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0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871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22篇
  936篇
综合类   2400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究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演替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填海造陆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天津市不同时期填海造陆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测定与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分析方法,分析天津市填海造陆区植物群落类型、演替模式和影响因素。[结果] ①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植被演替序列为: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盐地碱蓬群落→獐毛群落→芦苇群落→柽柳—鹅绒藤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含盐量逐渐降低,植物种类逐渐增加。②土壤全盐含量、离市区二级道路的距离和离15 m等深线的距离在不同演替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是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植被演替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 天津市填海造陆区的植被演替受自然和人为因子的共同作用,科学调控环境因子(如土壤全盐含量)可为填海造区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2.
2000—2020年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变化格局及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处于农牧交错区的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较为敏感,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MOD13Q1 NDVI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市2000—2020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以及残差驱动力分析法对引起植被NDVI变化的气候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1年来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植被改善明显,全市68.66%的区域植被NDVI得到改善,西南部改善幅度小于东北部;(2)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偏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植被NDVI与降水的偏相关性较高,降水与温度共同影响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2.27%;(3)鄂尔多斯市植被受到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共同影响,21年来人类活动对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变化起到主导作用,其平均贡献率为82.67%,气候变化对植被NDVI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因素上。人类对鄂尔多斯市的植被影响具有两面性,城市建设对植被的生长起到制约作用,生态工程的实施则有利于植被的生长;(4)2000—2020年鄂尔多斯市以NDVI表征的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但是同时鄂尔多斯地区气候条件对植被生长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实施生态工程中要切实注意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切不可盲目扩大生态工程,对于毛乌素沙地等地区植被需要实行人工保护,使其形成稳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3.
基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多样,开发潜力巨大。为推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开展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改革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4.
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检疫控制(包括严格执行检疫措施、新柑橘园选址须征询当地植保植检站或植物检疫站意见、建立检疫性和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点,及时抽样送检、切实搞好柑橘溃疡病的封锁控制)、农业防控(包括选用优良抗性砧木品种和无病毒苗木、科学修剪,改善通风条件、及早摘除橘树上大实蝇有虫果、冬、春清园、翻耕、保护利用天敌、加强栽培管理、果实套袋、主干刷白、适期采收)、物理防控(包括灯光诱杀、人工捕杀)、理化诱控(包括黄板诱杀、性诱剂诱杀、食诱剂诱杀)和科学用药等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各项技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5.
袁静  封雅琼  徐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97-5899,5901
应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20212050年潍坊市气温及降水量进行模拟,采用5年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潍坊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将升高,年降水量将增加,高温日数和暴雨日数将增多。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唐山市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程度有加剧的趋势。通过分析研究唐山市沿海地区乡镇地下水水资源质量状况,提出了开发过程中区域水环境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技术研究、水源井合理布局、管理制度、群众意识、水质管理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7.
以探讨西安市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化密度、绿化植被类型三者与空气中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为目的,选取了西安市区内7个监测点为代表点,测量范围为监测点方圆400m,约50万m^2.从2013年8 ~11月,历时4个月,每天获取监测点提供的PMt2.5浓度值.结果表明,提高总体绿化密度,采用适合的绿化植被种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的Pm^2.5浓度,提高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8.
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监测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的重点内容,是土地利用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该研究以邵阳市城区为例,以2006~2012年邵阳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图件以及历年建设用地管理台账、农用地转用台账、土地开发整理台账等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统计资料为基础,对邵阳市2009~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叠加分析并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的图斑,从而对其扩张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空间偏离度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邵阳城区用地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规划调整应采取的方式:邵阳市在用地布局上应尽量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优化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布局,参考已确定的招商引资项目情况,将近期急需落地但又不在规划圈内的项目用地调整到规划圈内。  相似文献   
119.
根据实地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对揭阳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境特点、危害情况等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0.
简要介绍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建设实践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如盲目追求档次、使用功能弱化,地域特色缺失、后期建设难于落实设计等。同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在今后的设计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如结合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条件,注重实用功能、地域特色、生态功能以及建设可行性等,综合各种因素使园林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