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351篇
农作物   11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芝麻雄性核不育系氨基酸含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芝麻盛花中期,比较分析芝麻雄性核不育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和叶片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同可育株相比,不育株不同时期花蕾中天冬酰胺、脯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的差异较为明显,这些物质代谢的变化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有关.不育株叶片中各种氨基酸略有不同,但总量差异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82.
黄农荣  张旭 《杂交水稻》1997,12(5):23-25
研究了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2S、N12S、N18S和133S在不同光长和光强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8h超短光照能明显提高光温互作型核不育系N12S和温敏型核不育系133S的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对温敏型核不育系培矮64S和GD2S也有影响,但不显著,可能由于高温效应掩饰了超短光长的作用。用不同光强对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发现不同光强下的育性变化不明显,说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与光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3.
皖麦16号(8553)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公斤,适合淮北中北部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40克,粗蛋白质含量13.34%,抗条锈和白粉病,轻感叶锈病,中感赤霉病,较抗吸浆虫,耐旱,耐青干,抗倒伏,抗寒性较差。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20—25万之间。  相似文献   
8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5.
从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改善发育状况、提高光合作用和固氮效率等方面论述了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具体应用和进展,阐述了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和优点。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获得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烟草,并开始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取了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广阔前景,有望培育出高产优质、集高光效、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抗逆等特性于一体的作物新品种。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效益衰退的三大难题,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6.
本文报道采用花培技术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Hs-1的选育研究,包括短光敏和低温敏相结合的育种目标的提出依据、育种技术路线和选育经过.人工气候箱和自然光温条件鉴定结果表明,Hs-1的育性具有明显的光敏特性,临界光长较短(12.5-12.0h)、临界温度较低(<23.1℃).根据形态分类结果,Hs-1归属籼型(6分).Hs-1基本营养生长性较强,播始天数88-109d;经济性状、异交特性和配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87.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型雄不育突变体,本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遗传分析,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在种质资源创新和小麦育种上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在其研究和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5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年2月25日、3月10日和3月30日三期播种的水稻培矮645均表现不育,花粉不育度在99.7%以上,结实率在0.3%以下,1994年8月1日播种的培矮645表现可育,结实率在19%以上,而同期播种的常规稻粳籼89均能得到正常结实,结实率在68%以上。同时发现1993年培矮645的不育性在花粉完熟期与颖花及花药的NAD+-MDH活性的显著降低关系较大。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一减数分裂期与颖花AP的活性及同工酶组成的变化关系较密切。1994年表现可育的培矮645与粳籼89相比不存在这种差异。由此可认为培矮645育性表达可能与花粉发育前期的脂肪代谢以及花粉发育后期的呼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旨在提高优质两系光温敏型核不育系‘荃211S’的白叶枯病抗性。以‘荃211S’为受体亲本,以含有抗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CBB23为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筛选抗白叶病的不育株系。筛选出4个改良不育株系QK211S-1~QK211S-4。改良‘荃211S’株系的农艺性状、育性转换温度、异交结实率与‘荃211S’相近,但在白叶枯病抗性上明显增强,表现出高抗或抗,抗性级别0~2。改良‘荃211S’株系所配组合与‘荃211S’所配组合在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差异不显著,但白叶枯病抗性显著增强,抗性级别为1,高抗。改良的4个‘荃211S’株系为选育抗病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可以直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0.
Changxuan 3S, a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GMS) rice line with eui gene, is derived from the TGMS rice line Pei'ai 64S by irradiation with 350 Gy of ^60Co γ-ray. To elucidate the uppermost internode elongation of the TGMS line with eui gene, Changxuan 3S and its parent Pei'ai 64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panicle exsertion. At 24℃, the uppermost internode of Changxuan 3S elongated the fastest from the 4^th day before flowering to 0 day (flowering), being 2.1-fold as that of Pei'ai 64S, whereas it elongated slowly during the 12^th day to the 4^th day before flowering and the 1^st to the 3^rd day after flowering. The uppermost internode of Changxuan 3S exserted from the flag leaf sheath at 22℃, 24℃ and 26℃, and the length of 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de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ing temperatures. At 28℃, though the panicles of Changxuan 3S were still enclosed in the leaf sheath, the degree of panicle enclosu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Pei'ai 64S. Cytological studies on Changxuan 3S showed that the uppermost internode elonga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of cell number and cell elongation, and the latter was more significant. Moreover, the numbers of outermost and innermost parenchyma cells and the cell length of the uppermost internode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