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351篇
农作物   11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利用显性核不育材料(杂合型6CA,纯合型6AB)进行广泛的测交试验,从中筛选出临保系和恢复系,以现有的双低品种为回交父本,将双高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双低核不育系,并已配制出了双低杂交种,以两型系6AB中可育株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已将核不育基因导入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创建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512.
花药培养遗传纯化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生物技术对培矮 6 4S核心种子进行花药培养 ,获得了 91个加倍单倍体植株。在福州 (2 6°0 5′N)自然条件下对花培后代的H2 、H3、H4进行连续的育性追综观察。结果表明 ,(1 )H2 代株系间育性发生分离 ,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为三类 :完全不育 (简称培矮 6 4HS) ,不育期间其花粉不育度均在 99 8%以上 ,且不育期长 ,育性稳定 ;基本可育 (培矮 6 4HF) ,可染花粉率很高 ,几乎没有稳定不育期 ;中间类型 (培矮 6 4HM) ,育性波动大 ,不育期较短。 (2 )培矮6 4HS、培矮 6 4HF和培矮 6 4HM在H3、H4代各自的育性表现与在H2 代的育性表现一致。 (3)培矮 6 4HS比培矮 6 4S核心种子具有不育期更长 ,不育性更稳定以及更高的不育度。说明培矮 6 4S核心种子中有关育性的基因型并不纯合 ,花药培养对培矮 6 4S的遗传纯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13.
水稻花药培养及育种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课题研究,系统报道了在水稻(籼稻)花药培养及育种应用上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与进展。为提高籼稻花培效率,对接种材料作低温预处理和后处理以及激素预处理,研制和筛选出适合籼稻花培的MN培养基,进行激素配比,氨基酸调整及附加氯化钙、硝酸银、氯化胆碱和脱落酸等试验效果明显。选育出花培新品种“朝花矮”并应用于生产。从籼型杂交稻组合培育出“汕花251”等15个“似亲”或“超亲”品系。对花培纯系与供体亲本的遗传分析和生理生化测定获得初步结果。展望水稻花培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及两系杂交稻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14.
辐照小麦花粉与有性杂交技术相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分别用5、10、20和30Gy60Co-r射线辐照处理4个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花粉进行杂交授粉。通过对杂种后代的调查观察,以10Gy剂量辐照处理小麦的成熟花粉诱变效果好,在M2代突变性状中有株高、穗长、熟期、颖壳颜色、芒性等性状变异。已育成3个小麦品种的实践证明,辐射小麦花粉与有性杂交技术相结合,育种效率高,周期短。本文提出了辐照小麦花粉与有性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复合育种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15.
 以我国主栽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起始材料,利用3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经多代选择选育了一个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的新型不育系玉兔S。该不育系苗期性状明显比原亲本培矮64S差,但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育性特征、配合力、抗病性及稻米品质均与培矮64S相仿。补偿性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在分蘖、拔节和开花阶段玉兔S叶绿体内腺苷酸激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要比培矮64S高。遗传研究表明,白化转绿型突变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并在幼苗阶段特异性表达。对不育系玉兔S在两系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16.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517.
在籼型群体渝85-1A-4/IR8的F3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 向选择,选育出101S、7646S等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101S与7646S相互杂交F表现全不育,两者具有相同的 育性基因;101S、7646S与培矮64S、9309S、安农S、新光S杂交,F1全部恢复可育,表明101S、7646S与它们具有 不同的育性基因;两者与籼型品种杂交、回交,在所有B1F1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3的分离比,在 所有F2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15的分离比,表明101S、7646S的育性受两对独立的隐性主效核基 因控制。  相似文献   
518.
以甘蓝纯合显性不育材料(DGMS)03-01Z608-1、04Z521-12为试材,在18~20℃的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的封口材料和方式、接种茎段类型及蔗糖浓度对甘蓝纯合DGMS材料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芽茎段适合04Z521-12的保存,2~3芽茎段适合03Z-01Z608-1的保存;用封口膜+塑料膜封口可延长继代周期;7%和4%的蔗糖浓度分别可延缓04Z521-12和03Z-01Z608-1的生长;将保存后的材料转入新鲜的培养基中,98%以上的茎段均能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519.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haan-GMS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825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甘蓝型油菜Shaan-GMS转育的杂合近等基因系220AB的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32条引物共扩增出2043条带,引物BAll02在220AB的可育群体及不育群体间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BAll02.500只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出现,BAll02.1000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缺失。进一步对单株PCR分析表明,15株不育株都扩增出了BAll02.500条带,未扩增出BAll02.1000条带,而15株可育株的扩增结果相反,说明BAll02.500是与Shaan-GMS的显性核不育基因Ms相连锁的阳性带。在恢保关系相同的双显性核不育材料6CA的F1可育和不育群体中,BAll02未获得多态性。  相似文献   
520.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及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及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花培育种程序,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培能力的有关因素,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粉植株后代的性状表达及遗传变异,并对水稻花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