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33篇
  73篇
综合类   65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94-1496
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发展却一直受到融资困难的制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分析了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82.
该文基于中国本土化的语言界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意念和物质的二维概念。村民的参与意愿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问题的核心。通过对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进行了3次的问卷调查,利用调研数据,先通过卡方检验的方法找出了村民对参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意愿的显著影响性的变量,再构建这些变量与村民参与意愿的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结果显示:教育水平、支付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与村民参与意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83.
Village‐ and central nucleus‐based schemes were simulated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relative bio‐economic efficiencies, using Ethiopia's Menz sheep as example. The schemes were: village‐based 2‐tier (Scheme‐1) and 1‐tier (Scheme‐2) cooperative village breeding schemes, dispersed village‐based nuclei scheme (Scheme‐3), conventional 2‐tier central nucleus‐based scheme (Scheme‐4), and schemes linking a central nucleus and village multiplier nuclei with selection in central nucleus (Scheme‐5) or in both central and village nuclei (Scheme‐6). Among village‐based schemes, Scheme‐1 gave the highest genetic progress, while Scheme‐2 was economically the most efficient with genetic gain in the breeding objective of Birr 5.6 and a profit of Birr 37.2/ewe/year. The central nucleus schemes wer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village schemes. Scheme‐4 was the most efficient with genetic gain in the breeding objective of Birr 13.5 and a profit of Birr 71.2, but is operationally more difficult as it requires a very large central nucleus. The choice between village and central nucleus‐based schemes would depend on local conditions (availability of infrastructure, logistics and technical knowhow and support). Linking central nucleus with village‐based nuclei (Scheme‐6) would be a feasible option to overcome the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of the conventional central nucleus scheme. If a village‐based breeding program is envisaged as should be the 1st step in most low‐input systems, then Scheme‐2 is the most efficient. To scale out to an entire Menz breed level, Scheme‐3 would b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984.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即培育生态文化、开展文明生产、倡导绿色消费、树立生态理念,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3方面,开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期实现天目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85.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积极行动,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参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主要包括:1)行动方案的基本框架构建,包括行动目标的制定、行动主体和具体行动计划的确定;2)以贵州部分有代表性的民族村寨社区为例,在总体目标控制下,根据各行动目标要求及行动主体利益诉求设计具体行动方索;3)为了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8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乡村治理建设模式的探索经历了多个阶段,虽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政策侧重点存在差异,但从政策内容的演变过程来看,存在“多方参与共治”的发展趋势。S村在历史契机和各方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了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社、村民主体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治理逻辑是乡村精英通过合作社来激发和凝聚乡村的内生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社会资本的积累。这些社会资本一经产生便直接再投入到整个治理过程中去,促进村庄治理,形成循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合作社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987.
近年来,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了100%通硬化路的目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亟需加快补齐。文章系统研究我国农村道路建设现状,梳理现阶段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快补齐农村道路短板的思路和对策。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村内道路无人管无人建、建设标准缺失、资金缺口巨大,农村道路管理养护滞后,技术等级不高,配套设施不健全,交通隐患较多,等等,亟待转变建设思路,加强对策研究,加快补齐短板,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加快补齐农村道路建设短板,应从六个方面精准施策,实现农村道路建设“六大转变”,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便捷出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988.
本文在对赞皇县上马峪村养牛生产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山区发展肉牛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总结了该村发展肉牛生产的基本经验,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①资金缺乏是目前制约山区肉牛养殖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增加肉牛养殖业的投入;②加快肉牛的品种改良,是解决农民卖牛难、效益低的根本措施;③肉牛养殖业发学处于初级阶段,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④要提高肉牛产品的科技含量,首先要采取多  相似文献   
989.
森林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载体,开展相关研究对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国7 586个森林乡村样本数据,采用非均衡指数、Moran''s I、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工具识别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测算主要影响因子对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结果发现:1) 中国森林乡村呈现出"东部密中部散西部疏"的空间分异特征,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与胡焕庸线、气温和地形所形成的地理格局具有空间一致性。2)森林乡村呈集聚分布模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热点区域范围北至沧州,南抵中山,西至商洛,东抵舟山(118°~126°E,24°~38°N);极化现象突出,形成6个一级核心区和10个二级核心区。3) 公路密度、林业产值密度、乡村文化密度、年均气温、城镇化率、平均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是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单因子空间分异解释力差异明显,双因子交互解释力强于单因子作用,公路密度、乡村文化密度和林业产值密度是交互解释力增强的关联主导因子。4)自然环境是影响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基础性因素,并呈现出显著的气温和地形指向特征;城镇化率和林业产值密度是重塑其空间格局的主要动力,公路密度和乡村文化密度是其空间形态变化的引导力量,森林乡村空间格局是多因子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随着公路密度、林业产值密度和城镇化率的增加,森林乡村数量和密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5)将森林乡村划分为都市型、交通型、产业型、文化型和综合型5大类,其中,都市型森林乡村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显著,交通型、产业型和文化型森林乡村在不同区域形成集聚分布,单要素优势特征明显,而综合型森林乡村多要素作用相对均衡。未来,中国森林乡村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和差异化发展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城乡统筹,有序推进森林乡村增量扩展和存量更新,有效解决乡村生态环境恶化和传统文化衰败问题。同时,不断提升主导因子的驱动能力,发挥不同类型森林乡村的比较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森林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90.
内生于乡土社会的村规民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演进过程,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秩序整合作用。近代以来,乡土社会的剧烈变革不断解构着村规民约的社会权力基础,国家权力向乡村地域的下沉不断冲击着村规民约的生存空间,村规民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这时,能够契合现代乡村公共精神和"乡民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期的契约性权力便进入了视野,这种基于同意而形成的社会权力作为村规民约的效力基础最具理性和持久力。契约性权力为村规民约提供了权力支持,有利于实现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在共生共存基础上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