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4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022篇
林业   93篇
农学   410篇
基础科学   776篇
  1665篇
综合类   1616篇
农作物   576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31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5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探讨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8.23%,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未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T3处理2个品种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2.
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6h组、12h组、24 h组、3d组、5d组、7d组、14d组,每组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手术使其一侧后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各时段组大鼠采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后取患肢血管做病理学检查.两项检查结果表明,大鼠粉碎性骨折后,12 h至3d内的时间段是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键期,此后进入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期,在骨折前或骨折后的前3d采取积极措施预防DVT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动态监测创伤骨折大鼠凝血指标的变化,对早期预防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Insertional tendinopathies of the DDFT have been reported both as the sole lesion and as part of a multifocal lesion (Dyson et al. 2003).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llow specific diagnosis of deep digital flexor tendon lesions within the hoof capsule; however, direct intralesional treatment of such lesions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hoof's rigid structure. A technique designed to mimic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insertional tendinopathies of the DDFT in the standing horse using radiographic guidance was assessed. Radiographic and contrast CT imaging and sectioning of the limbs confirmed accurate injection in all cases although inadvertant administration of injectate into adjacent structures was also evident.  相似文献   
14.
春秋兼用家蚕品种“渝蚕1号”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优良家蚕新品种中4、C106、日5,并与引进品种皓月组配成中4.C106×皓月.日5(渝蚕1号)的四元杂交组合。经四川省蚕品种审定的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鉴定,该品种表现出强健、好养、发育整齐、茧丝质优良等特点,全茧量2.45 g、茧层率23.27%、解舒率75.22%,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对照种。该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试繁推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麦产量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烈  王曼韬  刘江川  文波  明月 《浙江农业学报》2020,32(12):2244-2252
小麦产量是评估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小麦产量人工预估困难,提出将卷积神经网络运用于小麦产量预估,为农业生产力的预估提供参考,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利用无人机分别在河南省新乡、漯河两地进行图片采集,并以之构建麦穗数据集,分为正样本(麦穗)和负样本(叶子和背景)。针对小麦常规的生理形态和生长环境,设计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型,以图像金字塔构建多尺度滑动窗口,以非极大值抑制(NMS)去除重叠率较高的目标框,实现对单位面积内麦穗的计数,并利用随机采样的方式对大田麦穗进行单位面积图像采样,以采样图像中麦穗数量的平均值作为产量预估基准,进一步实现麦穗产量预估。随机抽取100幅不同小麦图片进行测试,与人工计数结果进行对比,准确率达到97.30%,漏检率为0.34%,误检率为2.36%,误差率为2.70%。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克服环境中的多种噪声干扰,能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麦穗进行计数和产量预估。  相似文献   
16.
深井离心泵的水力设计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研发新型井泵节能节材的要求,将水力设计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相结合,进行提高井泵效率的试验研究.试验选择深井离心泵的叶轮出口安放角和出口宽度两个几何因素,按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了10副叶轮.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包含叶轮、导叶在内的两级新型深井离心泵的全流场进行了设计工况下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得到了10组设计方案额定点的效率值.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叶轮出口安放角、出口宽度对效率的影响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对新型深井离心泵效率提出了二次回归约束方程.结果表明,采用叶轮极大直径设计法对提高新型深井离心泵的水力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调亏灌溉两年后土壤速效磷和全P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检验)对小麦收获时土壤P素养分指标年际间的差异及其与全生育期调亏供水量、速效磷与全P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春小麦调亏灌溉对土壤P素养分有显著影响,0~20cm和0~40cm土层土壤全P量和速效磷均与小麦全生育期供水量呈线性正相关;土壤速效磷随着全P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且小麦全生育期供水量与土壤全P量和速效磷及速效磷与全P量的关系0~20cm和0~40cm土层极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和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保护性耕作在内蒙古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内蒙古保护性耕作秸秆根茬覆盖、免少耕播种、杂草综合控制、机械深松、牧草松土补播等技术及应用效果;总结了高秆穴播、矮秆条播、块根块茎、草原改良等4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指出了在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制定、农艺技术配套、机具专用性和可靠性、杂草发生及危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特点,明确提出了杂草防除是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杂草综合控制趋势、控草方式与方法的调整和树立综合控草思想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深层搅拌桩在堤防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处理区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渗流性态和稳定特性。结果表明,深层搅拌桩应用于堤防修复中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