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4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918篇
林业   639篇
农学   1997篇
基础科学   229篇
  1122篇
综合类   3902篇
农作物   3335篇
水产渔业   240篇
畜牧兽医   997篇
园艺   970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988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956篇
  2008年   829篇
  2007年   1079篇
  2006年   881篇
  2005年   698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JN29-705-15和JL30-187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了目标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利用下胚轴侵染法和叶面喷施法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性和灰斑病抗性,并分析目的基因表达量与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rpZPsta基因在大豆的叶、茎、根、籽粒中均有表达,二个株系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2/6.1、0.9/0.7、6.5/4.6和0.8/0.7;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能力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所提高,JN29-705-15对疫霉根腐病抗性从感病提高到中抗,而JL30-187从中抗提高到抗病;hrpZPsta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也与抗灰斑病能力呈正相关,与病情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外源基因hrp ZPsta在大豆植株中的表达量与受体植株对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以(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衍生的含160个株系的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154个SSR标记鉴定个体基因型,利用单标记分析方法,对2013和2014年在哈尔滨和克山两地4个环境下的单株产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46个与单株产量相关的QTL位点,主要分布在A1、A2、C1、C2、D2、D1b、L、K、B2、N、E、J、F、G和H连锁群上,遗传率为0.15%~9.37%。遗传率较高的标记位点有BARCSOYSSR_02_0607、BARCSOYSSR_03_1620、BARCSOYSSR_19-0451、Sat_153、Sat_367、Satt229和Satt529,优异等位基因型为BARCSOYSSR_02_0607(Q1Q1)、BARCSOYSSR_03_1620(Q2Q2)、BARCSOYSSR_09_0183(Q1Q1)、Satt229(Q2Q2)、Sat_367(Q3Q3)、Satt338(Q1Q1)、Satt229(Q1Q1)和Satt668(Q1Q1)。在检测的标记位点中,BARCSOYSSR_08_0966、Sat_36、Sat_153、BARCSOYSSR_02_0607和Satt529在两个环境中重复检测,表明这5个QTL可用于分子设计育种改良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63.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价格对于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影响意义深远。大豆价格的稳定对于我国大豆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灰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GM(1,N)大豆价格预测模型,首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大豆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再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相关因素变量,构建GM(1,N)大豆价格预测模型。采用2010-2015年的大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模型选取国内大豆自给量、世界大豆产量、国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4个变量作为相关因素变量;模型预测误差为2.10%,预测精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掌握大豆价格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大豆价格市场预测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4.
基于GIS的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引入遥感技术、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遥感数据的实时性和遥感解译技术,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层次分析法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中的独特优势,对传统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方法进行新的尝试。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分成5个步骤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体系构建、评价因素叠加分析和评价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石首市、潜江市、嘉鱼县、赤壁市和咸安区适宜建立国家级杨树良种基地。  相似文献   
65.
川渝地区地方和育成大豆品种SSR标记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本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的135对SSR标记,对232份包括6个地方品种地域亚群和1个育成品种亚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所有的标记都有多态性,所有检测到的位点都是纯合基因型,说明所选用品种高度纯合,每个标记存在2~4个等位变异,平均2.66个。亚群多态信息含量变异范围0.2751-0.3165,整个群体为0.3208;亚群内Nei遗传距离变异范围0.325 8~0.359 4,整个群体为0.3711,说明川渝地区大豆遗传变异较小。亚群间的遗传一致度(GI ≥ 0.8862)较高,亚群间遗传距离(GD ≤ 0.1208)较小,地方品种亚群间遗传差异更小,育成品种亚群与自然地域亚群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亚群间基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 0.0722,基因流(Nm)平均为 3.214,说明不同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主坐标分析表明第一、二和三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4.97%、3.54%和3.33%。来自同一区域的品种资源基本聚集在同一亚群,聚类分析同样表明同一自然地域亚群品种资源虽不能完全聚集到同一个遗传类群中,但具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说明川渝大豆品种资源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亚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7%,亚群间变异仅占总变异的3%。Mantel收敛分析表明地方品种自然地域亚群的遗传距离与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纬度和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723)。川渝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群体遗传丰富度不高,当前的育成品种未蕴含本地区所有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66.
以栽培大豆铁豆67为母本,半野生大豆YZ16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构建大豆种间杂交F2代遗传群体,对群体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间杂交F2代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的遗传分离为连续离散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表现出倾向高值亲本的正态分布;三性状超中亲遗传普遍存在,蛋脂总量超高亲遗传显著,超高亲比例达到66.7%;三性状的遗传方差、标准差均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4.04%、5.13%、2.67%,表明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度不高;三性状广义遗传力均达到了55.0%以上。  相似文献   
67.
在日常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多次发现广州地铁2号线新线部分刚性接触网槽钢底座出现爆裂.通过对列车运行过程中受电弓与汇流排的相互作用力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找出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槽钢底座受到的作用力过大及制作材料存在缺陷,并给出了避免或减缓该问题出现的相关应对措施,以确保地铁供电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68.
大豆突变体库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突变体库是大豆农艺性状变异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选育新品种资源和大豆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综述了几种常用大豆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及其构建特点和应用范围,介绍了一些突变体库构建的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这些新方法在大豆突变体库构建应用中进行了展望,为大豆育种实践和基因功能研究拓宽思路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Recent breakthroughs in CRISPR technology allow specific genome manipulation of almost all crops and have initiated a revolution in precision crop breeding. Rationally-based regulation and widespread public acceptance are needed to propel genome-edited crops from laboratory to market and to translate this innovative technology into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70.
Many of 450 common wheat cultivars bred and registered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12 countries were proved, due to seed-by-seed analysis, to b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biotypes differing in their alleles at the gliadin (Gli) loci. These multiple biotypes may be regarded as authentic progeny of the respective parent lines, as evidenced by the gliadin composition of the respective parents. Therefore, the official claim for each cultivar to be uniform is commonly not maintained in practice. The most frequent was a non-uniform cultivar composed of two biotypes differing at one Gli locus, but there were cultivars represented by a large set of related genotypes differing at several Gli loci. The proportion of the multi-biotype cultivars was never less than 15% for a country collection, exceeding 50% in other countries. This proportion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 Australia, all multi-biotype cultivars were found in eastern states; in the state of Victoria, their frequency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The proportion of multi-biotype cultivars among newly-released cultivars decreased with time in Australia and the UK. Thus, the non-uniformity of registered cultivars represents a general and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common wheat as a cr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